当前位置 首页 >常用范文 >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宽容篇()

作者:jkyxc 浏览数: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宽容篇(7 篇)

 爱你的仇人

 1944 年冬天,苏军已经把德军赶出国门,成百万的德国兵被俘虏。每天,都有一队队德国战俘面容憔悴地从莫斯科大街上穿过。当德国兵从街道走过时,所有的马路都挤满了人。苏军士兵和警察警戒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围观者大部分是妇女,她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或者是父亲,或者是丈夫,或者是兄弟,或者是儿子,都让德国兵杀死了。她们每一个人,都和德国人有一笔血债。

 妇女们怀着满腔仇恨,当俘虏们出现时,她们把一双双勤劳的手攥成拳头,士兵和警察竭尽全力阻挡着她们,生怕她们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

 这时,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穿着一双战争年代的破旧的长筒靴。她走到一个警察身边,希望警察能让她走近俘虏。警察同意了这个老妇人的请求。她靠近俘虏身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印花布方巾包裹的东西。里面是一块黑面包,她不好意思地把这块黑面包塞到一个疲惫不堪、两条腿勉强支撑得住的俘虏的衣袋里。看着她身后那些充满仇恨的同胞们,她开口说话了:“当这些人手持武器出现在战场上时,他们是敌人。可当他们解除了武装出现在街道上时,他们是跟所有别的人,跟‘我们’和‘自己’一样具有共同外形的共同人性的人。” 于是,整个气氛改变了。妇女们从四面八方一齐拥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各种东西塞给这些战俘。

 【大视角】

 世间最具毁灭性的物什,即为冤冤相报。因其仇恨,不仅善解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必定抹煞任何真理的原则,一并激化更多更烈的矛盾。

 把金牌熔掉

 1936 年柏林奥运会上,当时最有希望夺得跳远金牌的是美国黑人选手杰西·欧文斯。他是当时的一位田径天才,一年前他曾跳出 8.13 米的好成绩。

 预赛开始后,一位名叫卢茨·朗格的德国选手第一跳就跳出 8 米的不俗成绩。卢茨·朗格的出色发挥使欧文斯很紧张——这次比赛对他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当时希特勒的“非犹

 太民族白种优越论”甚嚣尘上,欧文斯极想用成绩来证明这是个谬论。

 由于心急,第一次试跳,欧文斯的脚超过跳板几厘米,被判无效。第二次试跳还是如此。如果第三次仍然失败,他将不得不淘汰出局,而无缘真正的决赛。可是,欧文斯显然还是无法使自己平静下来。只要欧文斯被淘汰,决赛中可以说冠军就非卢茨·朗格莫属。

 可卢茨·朗格没有选择金牌,他选择的是友谊。他走上前来,拍了拍欧文斯的肩膀说:“你闭上眼睛都能跳进决赛。你只需跳七米一五就能通过预赛,既然这样,你就根本用不着踩上跳板再起跳——你为什么不在离跳板还有几厘米的地方做个记号,而在记号处就开始起跳呢?这样,你无论如何也不会踩线了。” 欧文斯恍然大悟,照卢茨·朗格的话做了,轻松进了决赛。在决赛中,他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夺得冠军。夺冠后,第一个上来向他祝贺的是卢茨·朗格。

 后来,欧文斯在他的传记中深情地写道:把我所有奖牌熔掉,也不能制造我对卢茨·朗格的纯金友谊。而在我熔掉奖牌之前,卢茨·朗格在心中早就把他的金牌熔掉了。

 【大视角】

 谁都有必要思索,为金牌而疲于奔命,而不计其余,是不是值得。名利之外,尚有宁静的心境、自在的精神、诚挚的情感与健康的身体,远远重要得多。

 导师的胸怀

 在德国马尔堡大学的校刊《德国科学》上刊登了一篇批判沃尔夫教授观点的文章。文章一发表,便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在校园引起震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文章的作者竟是沃尔夫教授的学生罗蒙诺索夫,而沃尔夫教授则是当时名震德国乃至欧洲的学术权威。这样一位有名的学者,这样一种紧密的师生关系,难怪要引起人们的震动。人们纷纷指责罗蒙诺索夫,说他太狂妄自大了,竟忘恩负义攻击起自己的导师来。

 原来罗蒙诺索夫在德国马尔堡大学读书期间,成了沃尔夫教授的得意门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他的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不过,在随导师学习期间,他发现了导师的一些唯心主义观点。罗蒙诺索夫一向尊敬导师,但对于导师的这些观点却不能苟同。他想,自己应该勇敢地指出老师的错误,这不仅是尊重科学,也是为了爱护自己的导师。于是他就写了一篇批判文章刊登在学报上,没想到引起轩然大波。

 那些打抱不平的人,一起找到沃尔夫教授,将上述的事情告诉他。想不到沃尔夫教授却高兴地说:“那篇文章是我推荐给校刊发表的。”大家听那口气,就好像文章并不是批判他

 的观点一样。人们对此深感不解,个个都一脸迷惑。沃尔夫见状,真诚地解释说:“这有什么奇怪呢?任何一个科学家的观点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敢于向权威挑战,能够提出自己独到见解的人才是有出息的人,如果你们谁都没能超过我一步,我倒感到惭愧。试想,后人如果都盲目跟从前人,科学还能发展吗?”沃尔夫的一番话,说得大家连连点头,豁然开朗,一股对教授的崇敬之情,在每个人的心中油然而生。

 这件事发生后,师生之间的关系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日益浓厚。沃尔夫教授看出罗蒙诺索夫具有超群的才能,因而更加精心地培养他。不仅如此,当罗蒙诺索夫生活遇到困难时,教授还慷慨解囊为学生还债,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在德国的学业。罗蒙诺索夫后来成了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和教育家。在罗蒙诺索夫辉煌的成就后面,沃尔夫教授的宽广胸怀和对科学的无私精神是他前进道路上一段闪光而坚实的阶梯。

 【大视角】

 经得起考验或冲击,才能铸就固若金汤的大坝。既能接纳跟从者,也能包容反对者,那么真理与智慧的旗帜,只会越发高傲地飘扬。

 范尧夫不辩非议

 宋朝时,范尧夫任宰相期间,诸事办得都让皇帝满意,众朝臣也很少指责他的过失。他在待人方面更是游刃有余,从来不树任何政敌,总是用中庸之道来维系人际关系。

 他被免去宰相之职后,大臣程颐有一次来见他。两个人相谈多时,范尧夫便若有所思地说起当宰相的事来,神情口吻像是很怀念当宰相时的风光。

 程颐责怪他道:“您任宰相时,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好,难道您现在不觉得惭愧吗?” 范尧夫“哦”了一声,似有不信之意。

 程颐便说:“在您任宰相的第二年,苏州一带有乱民暴动,抢掠官府粮仓,有人告诉了您。您应当在皇上面前据理直言才对,可您当时什么也没说,这是为什么呢?由于您的闭口不言,致使许多无辜的人遭到惩罚,这是您的罪过啊!” 范尧夫连忙道歉,显出愧疚之情:“是啊!当初真应该说一句话啊!这是我做宰相不爱民的过错,您批评得对!” 程颐又说道:“您做宰相的第三年,吴中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百姓们以草根树皮充饥,像这样的大事,地方官已报告很多次,您却置之不问,还是皇上提出要您去办理赈灾事宜,您才采取行动。您堂堂一朝宰相,居其位食其禄而不谋其事,太不应该了。”

 范尧夫又连连自称不是。

 程颐又说了许多话,然后告辞走了。事后他经常在别人面前说范尧夫的过失,说他并非当宰相的料。有人把这些告诉范尧夫,范尧夫只是笑笑,不作任何辩解。

 有一天,皇帝召见程颐,问他几个问题。程颐是一代大儒,所以皇帝经常向他请教。

 皇帝听了程颐一席治国安邦之策,说:“你大有当年范相国的风范。” 程颐不以为然地说:“范尧夫曾向皇帝进荐许多忠言良策吗?” 皇帝用手指着一个箱子说:“那些都是他进言的小札子。” 程颐似信非信地打开观看,见他当初指责的那些事,范尧夫早已说过了,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施行得不够好罢了。

 程颐红了脸,第二天便上门给范尧夫道歉。

 范尧夫却宽和地笑道:“不知者不罪,您不必这样。” 【大视角】

 智者行事,但求无愧于心,有利于人。至于人所知与不知,是与不是,并不十分重要。因此,能容天下之人与天下之事者,自是气贯长虹、心同万物之人。

 梁楚边地的西瓜

 战国时期,梁国与楚国相邻,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瓜身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瓜身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

 楚亭的人觉得失了面子,一天夜里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扯断了。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便报告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

 宋就说,他们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

 梁亭的人觉得有道理,就照办了。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一天好似一天,而且发现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便将此事报告给楚县县令。县令听后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敬佩,于是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到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既以示自责,也以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变成友好的邻邦。

 【大视角】

 上古争于道德,中古争于智谋,今世争于力气。瓜秧固为小事,可它在重视仁德的世道里,竟然可以改变许多人心,并且达到睦邻友邦的奇效。

 列子持身端正

 列子向壶丘子询问如何才能持身自保。

 壶丘子说:“你如果知道如何保持身后,就可以和你谈论如何保持己身。” 列子问:“什么叫保持身后呢?” 壶丘子说:“回头看一看你的影子,就知道了。” 列子回头一看:身体形状不直,影子便是歪的;身体形状直,影子就端正。

 壶丘子对列子说:“影子是歪还是直,要依身体的形状而定,并不在影子本身。因此察影之正斜,便可知身之倒顺。” 列子一时竟然没能明白过来。

 这时,坐在列子身边的关尹对列子说:“说话声音好听,回音就好听;身体长,影子就长;身体短,影子就短。名誉好比回声,行为好比影子。所以说:谨慎地说话,就会有人赞同你;有所作为,就会有人跟随。因此,圣人看到过去,就知道未来,这就是能够事先知道的缘故。礼法这些东西的遵守和履行,要靠你身体力行,只是由别人去考验罢了。别人喜爱我,我一定喜爱他;别人厌恶我,我一定厌恶他;我喜欢别人,别人就会喜欢我;我厌恶别人,别人就会厌恶我。商汤和周武王爱护天下的人,所以天下的人都拥护他们;夏桀和商纣王厌恶天下的人,所以天下的人都反叛他们。我曾经考察过神农氏和炎帝的德行,再考察虞夏商数代的书籍,参考各位贤仁之士的话语,存亡废兴的道理全在这里面了。” 列子的弟子严恢问:“何必要去问什么‘道’呢?人生不就是为了追求财富么?而今财富已经充足了,又何必还用什么‘道’不‘道’呢?” 列子回答说:“夏桀和商纣王就是因为重视利而轻视道,结果导致败亡。人如果不讲道义,只顾自己欲望的满足,这就和猪狗没什么差别了。为了蝇头小利,互相争斗,胜利的人又理所当然地宰制别人,这便是禽兽。自己是鸡狗禽兽,还要别人来尊敬自己,这是不可能的。” 【大视角】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事实却是,好听美言者比比皆是,好听恶言者

 寥寥无几。孰不知他者对于自我行为的态度,无论其善与不善,都是自我行为的投射。因此古人云:非人能辱之,自辱之。而已。

 让他三尺又何妨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出了个张英,中了进士,当了“宰相”(文华殿大学士)。他很能体察百姓疾苦,什么地方发生水旱风虫灾害,他都恤贫怜苦,原原本本报告给皇上。

 可他老家的人,却常打着他的旗号,在乡里出风头。张英一旦知道,就要干涉,毫不留情。

 这年,老家的人要盖房,为房基地与邻居争执起来。张家逼邻居让出一块地来为自己盖楼,邻居自然不肯。管事的人就写了封信,派人送给张英,希望张英跟地方官打个招呼,处置这个邻居。

 张英看了信,写了一首诗让人带回桐城:

 千里家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里人看了信,很受感动,把基地向后退移三尺。邻居见了,也后退三尺。此后,这个地方就形成一条巷子,人们称为“六尺巷”,以此来纪念张英。

 【大视角】

 俗语云: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又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真能做到坦然而忍,坦然而舍者,无论于己于人,均已柳暗花明。

推荐访问:素材 高中语文 宽容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