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用范文 >

从质量政策的视角看我国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改进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学校体育政策来实现的。其中,学校体育的质量政策是国家为达到学校体育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战略性、准则性的规定,是衡量学校体育工作效果和水平的重要尺度。本文从学校体育质量政策的视角,探讨了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中小学体育工作改进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学校体育质量政策;中小学体育管理;中小学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292-03

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已引起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以及社会和家长的普遍关注。相关研究表明,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虽有学校体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学校体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其中,学校体育管理的宏观问题主要表现在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有待改进和完善;微观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对相关体育政策的执行和落实不力。从体育政策的视角探讨学校体育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有效性,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改进我国中小学体育工作,切实地保障教育目标和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学校体育质量政策

学校体育质量指的是体育人才的质量、体育教学的质量与体育管理的质量三方面质量之和。体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对最终达到的体育人才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学校体育政策来实现的。学校体育政策包括学校体育质量政策、学校体育体制政策、学校体育经费政策和学校体育教师政策。其中,学校体育质量政策是目标政策,学校体育体制政策是途径政策,学校体育经费政策和学校体育教师政策是条件政策。

学校体育质量政策是国家为了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和实现学校体育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与具体的实施政策,以确保学校体育教育水平和效果达到其规格要求和预期结果。学校体育质量政策是国家学校体育政策体系中的首要政策。具体而明确的学校体育质量政策既是学校体育工作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也是衡量学校体育工作效果和水平的重要尺度。

学校体育质量政策包括学校体育人才质量政策和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政策。学校体育人才质量政策是学校体育质量政策的目标政策,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政策是学校体育质量政策的保障政策,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动力,相互促进。学校体育人才人质量政策是国家通过教育目标、学校体育目标、学生体质健康目标、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对学生培养提出的系列质量要求和实施规范,因而它是由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中小学体育目标、中小学体质健康目标、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四个维度构成的政策体系。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范畴,一是体育教学工作,包括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二是体育管理工作,包括宏观体育管理和微观学校体育管理。(见图1)

二、我国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问题

(一)学校体育管理工作

这里主要从微观学校体育管理层面探讨中小学体育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

1.关于课程目标的管理

课程目标是为了达成中小学体育目标与体质健康目标而设置的具体课程学习目标。《标准》构建了三个层次、五个领域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目标是递进的关系,即“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这五个领域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就三个层次目标而言,教师对于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到具体目标的细则未能很好的认识与检验自我的教学目标。就五个领域而言,很多目标并未能实现。如运动技能中有“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和“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大部分学校体育课教授运动基础知识不全面,有些学校实际中并未教授,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课外自身兴趣获得。而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的教授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教授与否和学会与否都是无从测量,更是少有实践。

2.关于课程内容的管理

我国地区差异很大,师资配置和经费投入比例悬殊。为了便于各地区因地制宜、更好地实施,《标准》对课程内容并没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但是给出了很多课程内容、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建议。由于受到师资和经费的限制,经济发达与不发达地区制定的课程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学习效果与兴趣培养有很大差异。各地区在进行中小学体育教材编制时,容易导致课程内容的衔接不紧密、五个领域的学习目标与教材配置脱节。

3.关于课程实施的管理

课程实施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体育课程的时间设置、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以及学生成绩的管理三个方面。

《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1—2年级相当于每周4学时,3—6年级和7—9年级相当于每周3学时,高中1—3年级相当于每周2学时。”据调查,发达地区学校体育课程基本按照国家政策要求按时开展,因天气因素而未能在户外的体育课时也存在改为“自习课”或被其他科目挤占的情况。其他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学校体育课程,尤其是初三、高三毕业班的体育课程,课表中按国家政策要求作出安排,但实际上却多被取消或挤占。这说明对体育课时有效性的监管存在不严和不及时的问题。

根据国家课程的方案,要求各地区利用当地课程资源、本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根据年级教学目标安排制订年度、学期、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由于教学内容没有约束力,对于教师来说弹性太大,很难系统地规划和实施教学。选择的教学内容多为体质测试内容,一般以田径项目居多,这样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对于各年级的任课教师接替或更换情况,出现教学内容衔接不当,不是加大了教学难度就是过于简单甚至出现重复学习的现象,不能做到循序渐进。对于教学方法来讲,教师选择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授课方法的不同都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师资水平的差异,优秀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全面、教学方法灵活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课堂教学随意性较大,有领导检查课程时最佳状态进行公开课,没有检查时课堂松懈散漫。可以看出教学方面的管理问题,主要是对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管理问题。

学校疏于对学生的体育成绩的管理,教师对体能的重视度不够,多在体能测试前几周集中安排学习测试项目,加大幅度进行突击训练,难免会导致学生的测试结果不真实,这种高强度短时的达标训练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一般应采用绝对性与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和提高的幅度进行评定。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三个领域的成绩则全依据教师主观判断,没有采用具体的方法或数据的测量,成绩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状态。

4.关于课程评价的管理

新标准中指出课程评价应该包括对学习评价、教学评价和课程建设评价这三方面的评价。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大部分教师进行外部评价,没有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教学评价中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采用教师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形式进行,教师的自我评价不够客观,学生评价又不专业、及时。这两种评价方式无法真正检验体育教师实际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对教师专业素质评价的评价中,大多数体育教师对《标准》的领会和掌握程度不够。课程建设评价周期性较长,分析评估重形式轻内容,对于发现课程和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及时,无法真正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管理。

(二)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1.关于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首先从教学内容来看,《标准》指出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学计划是没有完成的,或只是按教学计划安排机械上课,并没有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技能。课堂教学。其次,从教学方法来看,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主要是对教法的研究,忽视研究学生的学法。应该对学生的学法进行研究与探索。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事半功倍。另外,倡导“快乐体育”、“快乐教学”,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要多以游戏为主,第三,从教学过程来看。大部分学校还没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只是机械模仿被动的锻炼。体育课组织形式单一,不灵活。多为班级教学,少有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关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效果

2007年起实施的《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指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与以往学校体育政策相比,“阳光体育运动”更具有针对性,针对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其直接目的就是要提升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阳光体育运动是指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竞赛、运动会、体育文化节、学校特色体育项目等。然而“阳光体育运动”并未得到良好的落实,政策口号唱得响,多偏重形式而轻实效,对于增强体质的程度也是无从测量。事实上大多数学校并未实现和体育教学相结合的多样化,“每天锻炼一小时”还是“放羊式”状态,且对于运动量没有监督和测量,这使得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效性很难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主体没有形成正确的健康认知、学校执行力度和地方教育部门监督力度不够和体育经费不足造成的场地设施陈旧。

三、我国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改进

(一)改进学校体育人才质量政策

1.从教育目标来看,应对学校体育重新定位

我国现行教育方针规定要培养受教育者“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从顺序来看,总是“体”放在后面。这种排序的教育目标未能体现“健康第一”的体育价值理念,容易引起重视德育为主或智育为主的误读。正因为如此,学校体育在实践中常被忽视,学校体育课程常被其他课程占用,或是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时不足,及师资和经费分配地区差异悬殊。若是表述为“体德智”,即国家置学校体育为首位,突出其重要性,这样才能真正凸显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2.从体育目标来看,学校体育应以“健康第一”为先导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教育理念,是以个人需求为主要依据,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学校体育目标为“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给予特别保障,增进青年、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学校体育目标大多数都存在于一些统领纲要中,没有自己的单独政策文本,需建立学校体育质量政策体系。体育目标政策的内容设置趋于全面与完善,《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从体育教学、课间锻炼、课余活动、和运动会等都作出了具体的条文化和可操作化规定,但是在微观学校体育管理中还是会出现体育教学和体育管理的各种问题,这里面主要是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相关主体对于学校体育目标不重视,受应试教育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较为严重。

3.从体质健康目标和课程目标来看,应该将二者有机的结合为一个递进的整体

体质健康目标是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是学校体育目标所要达到的量化结果,并通过课程目标的实施来进行反馈。从课程目标来看,它是实现体质健康目标的具体实施目标,是一种学习目标。现行《标准》分化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目标细化了学习目标,看似全面且系统,但是可操作性不强。通过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学习,能否增强学生的体能,是否能达到体质健康目标,缺乏合理的依据。

(二)提升学校体育工作质量

1.关于体育管理工作

加大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各个方面的监督与管理力度,提高体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对于课程目标的管理,围绕体质健康目标对课程目标进行及时的分析、修正与完善,更加合理地使二者成为有机的整体。对于课程内容的管理,根据课程目标由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对体育教材进行统一编写。各级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团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对于课程实施的管理,在课时方面要求开足体育课,加大管理监督力度。对于违反规定占用课时的学校进行处罚,切实保障体育课时并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加强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首先要根据各地区利用当地课程资源、统一安排各年级教学内容,按照年级做好教学内容衔接,科学的合理的设计教学计划;其次要提高教师教学素质,针对各级学校积极开展体育教学研讨,细致监督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鼓励并适当奖励开展创新教学的教师,激励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对于课程评价的管理,监督学习评价,做到兼顾教师的外部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教学评价中多采用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和学生成绩分析,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具体、准确的反馈评价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教师专业素质评价中,应着重考核体育教师对《标准》的领会和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课程建设评价周期缩短至每学期,及时发现课程和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管理。

2.关于体育教学工作

加强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体育教学工作质量。教学内容围绕达到体质健康目标而制定,改变以往枯燥简单的内容,需要更加丰富且具有吸引力。教学方法的创新,注重教的方法同时,加强对学生学的方法的指导。灵活多样,改变传统机械重复的教学方式,多采用游戏和竞赛形式组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竞赛过程中逐步掌握运动技巧,提升身体素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体质和体能的差异,进行分组教学。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在自身的体育素质基础上得到提升。积极倡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兴趣小组,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体育方面的特长,提高兴趣并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主体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正确认知、丰富创新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加强学校执行力度和地方教育部门监督力度,使阳光体育运动发挥应有的作用。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孙绵涛著.教育政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56-57.

[2]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3,119-123.

[3]闫石,祁型雨.我国中小学体育质量政策的内容分析——基于“政策目标”的视角[J].教育管理研究,2015,(6).

[4]刘大伟.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政策研究——基于体育课程标准的政策内容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08.

[5]陈明基.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2.

[6]温朋飞.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推荐访问:看我 国中 视角 改进 质量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