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英语自学 >

在新课程背景下强化物理课堂中的德育教学

作者:jkyxc 浏览数: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不仅是教书育人的责任所在,同时也是物理学科自身特点所规定.物理学集思想、方法、实验于一体,在人类自然观、世界观、方法论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然而今天的课堂德育教学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三种倾向:第一种是为德育而德育,采用刻意的、教条式的灌输说教;第二种是随意性、碎片式,想到哪讲到哪,缺少系统规划;第三种是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只讲授要考的内容,根本不去挖掘学科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素材.如何使德育有机融合于学科教学,让学生自然的、不刻意的、经常性的感受、熏陶、体验、积淀,促使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升华成为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

1 高度认识德育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德育是从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指导社会成员的发展方向;从心理学角度看,德育是引导社会成员的一系列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比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此,“德育是关乎所有社会成员未来利益的,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具有普适的意义与价值.”

1.1 物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学是教师的责任

物理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科内部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深刻的哲学思想,对学生形成科学品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世界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润物无声的效力.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可见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经验表明,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1.2 强化教师的德育意识并使之成为一种职业习惯

德育教学具有随机性特点,有效的德育教学应该是教师在把德育纳入学科教学计划的同时,有意识地抓住教学中随时出现的某些现象,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对转瞬即逝的教育机会进行准确的把握,将物理教学与学生的思想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及时进行思想道德和科学严谨性的教育,使之最终养成一种职业习惯.

例如有次上课前,我察觉学生状态不好,就没有立即进入教学主题,而是脱口说出学生熟悉的广告词:“学生饮用奶,健身又补钙”.并接着说:“你们现在这种状态不仅仅身体缺钙,而且精神上也缺钙——这就是精、气、神”.学生们会心一笑后顿时状态得到调整.又如一次天体质量计算的作业中,不少学生不仅数值出错,甚至数量级也出错.在讲评练习时,我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2002年,美国一个刚出生6天的婴儿因心脏瓣膜手术后,静脉注射氯化钾药液,因剂量过大导致死亡.原本只需注射3.5毫克氯化钾,不知哪个环节出了差错,竟少了一个小数点,成了35毫克.一个小数点的失误,竟然夺走了一个宝贵的幼小生命.诸如此类的课堂小插曲,给学生们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2 高度重视绪言教学所产生的德育功效

就我所知,绪言教学几乎没有引起多少教师重视.有些教师照本宣科,几分钟就讲完了;还有一些教师甚至根本不讲,直接进入章节教学.而教材中的绪言编写也总是站在成年人的思维角度,不重视未成年学生的思维方式,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到一些冰冷的数据、枯燥的术语和缺少体验的物理世界.别说激发学生的兴趣,恐怕一开始就让不少学生望而却步.

殊不知,绪言课正是一堂生动的德育综合课,尤其对学生的情感、兴趣激发起着重要作用.关键在于,绪言教学应从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出发,并可借助视频效果将学生引入到一个五彩斑斓、妙趣横生的物理世界中,去领略、感受物理的研究领域和作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例如,我在绪言课一开始,就提到学生非常熟悉的物理现象——汽车迎面疾驶而来的鸣笛声,同时借助视频播放鸣笛疾驶通过月台的火车,让学生体验汽笛声音的变化,并告诉学生这是物理学上的多普勒效应,现在广泛应用到军事,科研和医学领域上,接着再插入一段应用视频,学生的兴趣立即调动起来了.借此机会我再谈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和作用.

[JP3]3 利用人物故事、传记等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教育[JP]

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学科教学应不失时机,适度讲述物理学家的故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国内外物理学家传记,使学生感受、体会物理学家的情怀、态度、人生.

高中物理教学由于课时限制,不可能每位物理学家都介绍,应有选择性和代表性.我认为高中阶段最值得介绍的物理学家有伽利略、牛顿、法拉第、卢瑟福、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这是因为伽利略是不畏宗教迫害、勇于捍卫真理的伟大化身;牛顿是成就显赫、言语谦恭的典型代表;法拉第是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优秀榜样;卢瑟福是甘为人梯、桃李满园的光辉典范;居里夫人是献身科学、人格高尚的杰出人物;爱因斯坦是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突出楷模.

此外,教学中要抓住人物特征介绍,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我在讲法拉第时,抓住其生平,使学生从一个科学家的苦难童年身上感受到不甘清贫、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伟大形象;而介绍牛顿时则扣住牛顿谦和的语言:“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让学生看到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品质.

4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方式

物理学脱胎于自然哲学,牛顿的宏伟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实际上,在早期物理学家中,兼具哲学家的大有人在,诸如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近代的马赫、爱因斯坦就是典型代表.马赫是第一个站在哲学的高度对牛顿经典力学进行挑战.“他对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所作的精辟剖析以及对物理概念的发展,对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无疑都有积极的影响.”可见,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哲学,物理学的内容充满着活的辩证法.但是,“物理学并不能,也没有必要去求得包罗全部的唯物辩证法.正确的做法是,以物理学内容为依据,选择可以从其自然‘升华’得出的,最贴切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我认为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期,在物理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重点帮助学生建立辩证思维方式,用联系、变化、发展的观点去观察、思考、分析、处理物理问题和观察外部世界.例如我在评价物理学家功绩的同时,也告诉同学们由于思维的局限性,物理学家也可能会失误甚至犯错误,使学生学会尊重事实,客观评价,对权威敬重而不迷信.又比如我在讲到核能应用时,让学生知道核能既可制造杀人武器(如原子弹、氢弹),也能造福一方(如核能发电、医疗检测),帮助学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同时促使学生清楚自己的道德良知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再比如在讲到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时,我特别提醒学生,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并不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抛弃”,而是“扬弃”.通过诸如此类的例子,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辩证思维方法.

5 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体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合作精神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验证假说、总结规律、形成理论的实验依据.一个实验从设计到完成,需要脑、感官、肢体的综合运用.它不仅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在智力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更重要的是在非智力上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亲身体验品德行为的环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形成敢于质疑的习惯,严谨求实的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乐于合作的作风,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我在实验教学中,特别重视发挥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不同功效.

演示实验重在示范性.在每一次的演示实验中,我特别注意操作规范,态度严谨、实事求是的分析数据,科学归纳实验结论,给学生树立典范.[BP)]

分组实验突出实践性.“根据品德形成规律,人的道德品质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而实践是促进知、情、意、行转化不可或缺的因素.没有个体的主体意识的参与,道德只能停留在概念上而不可能内化为人的个性品质.”分组实验正好是学生道德实践体验的最好时机,因此每次分组实验时,我首先要求甲、乙同学相互配合;第二要求操作必须严格、规范.在巡视中发现操作不规范的行为立即纠正或制止;第三要求数据测量的真实性,一旦发现凑数或无根据修改数据的行为,将进行严厉批评并要求重做实验;第四允许实验数据和结论与课本要求有较大差距,但必须分析出意外结果或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并鼓励学生重新实验;第五要求实验分析报告必须由二人合作完成.其目的不只是促使学生相互合作,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交流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对实验报告的评价,一看报告书写是否整洁规范,二看数据测量是否真实可靠,三看误差分析是否科学合理,四看实验改进是否创新可行.通过这些措施,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及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6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

讲台上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两重身份,一是经师,二是人师.学生在耳听教师讲授知识,眼观教师一举一动,心揣教师心灵品格.因此教师的学识、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学生,在学生心灵上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效果,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例如数学大家陈景润,就是因中学数学老师不经意讲到哥德巴赫猜想激发了他的兴趣,使其一生从事该项研究并取得卓著成就;又如杨昌济先生渊博的学问、高尚的品德和坚强的性格对青年毛泽东有深刻影响,毛泽东把杨昌济视为最敬爱的老师.历史上诸如此类的例证不胜枚举,现实生活中此类例子也屡见不鲜.

教师是学生人格形成的活教材.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就特别指出:“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对此我深有体会.2010年教师节我收到一份极其珍贵的礼物—— 一本普通的笔记本.打开一看,竟然是全班60位学生对我的独言评价.一位学生写道:“很荣幸能成为您的学生,您虽尊为校长,教书育人时却又如父亲.我物理成绩一直不理想,但高三您接手我们班后,悉心指导,谆谆教诲,让我对物理知识理解有极大突破,感谢您每每认真的工作,每次考试试卷发下来,看着您从未间断的鼓励与支持,使我执着地勇敢地努力进取.谢谢您对待成绩差的学生那耐心、恒心和善心”.尽管以前此类赞美之词也常能收到,但这是不足两个月的师生接触,却收到如此厚重的礼物使我感动,更使我感触: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视野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

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师应广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不失时机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在学习的实践过程中,从内心深处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推荐访问:物理课 德育 新课程 堂中 强化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