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英语自学 >

对师范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随着商务英语专业逐渐成长为英语学科的新增长点,部分师范类院校也开始开设商务英语专业。但是由于教育背景、学科优势、地域特点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师范类院校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只有充分发挥自身办学特色和结合地域优势,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优秀商务英语人才。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师范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优势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商务英语成为英语学科的一个新的专业增长点。自2007年教育部首次批准在高校本科招生专业中设立商务英语专业以来,很多高校在外国语学院纷纷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部分师范类高校为了开辟英语学科发展的新前景也开始在英语专业下设立商务方向或者专门设立商务英语专业。根据大学生必备网2018年为考生整理的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大学名单(总共308学校),全国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范类院校仅有48所,非师范类院校却高达260所[1]。该名单还显示,四川省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共计12所,其中师范类院校仅有2所,即乐山师范学院和西华师范大学。

作为四川省老牌师范类高校,西华师范大学于2013年开始招收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此之前,商务英语只是英语专业的一个方向。经过近五年来的发展和建设,商务英语专业逐渐成长为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核心专业之一,招生规模逐年递增。但由于学校长期的师范教育背景、地处三线城市、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匮乏等因素,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仍然面临着很多困境。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不仅需要与同学院的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同学校的商务专业的学生竞争,还需要与乐山师范学院以及省内其他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竞争。在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下,我校大多数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选择了教育行业,只有极少数人进入了商务领域工作。从这一就业现象反观我校的商务英语建设,笔者发现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方面我校都缺乏优势,存在着严重不足。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师范类院校的优势,避免相关劣势,进一步推进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呢?笔者拟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分别从早期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与困境、现有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劣势和未来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重心三个阶段来探讨师范类院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突出专业特色。

二、早期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与困境

西华师范大学早期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于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的应用型不强,与社会和企业实际需求的契合度不够紧密,培养模式与其他高校盲目趋同,无专业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培养目标缺少针对性

西华师范大学2012年版的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将培养目标定义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现代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商务谈判、商务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具备较强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語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应该通晓多个商务领域的专业理论与知识。换而言之,该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的通才。然而,这种“通才”型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出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所具备的商务知识往往“杂而不精”。面对专业分工日益细化的社会背景,我校毕业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往往不能达到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专业化程度的要求,很难胜任具体的业务工作岗位,只能从事初级的行政岗位或者业务员岗位。这种缺少针对性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后果就是,我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缺少竞争力,就业面狭窄。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培养目标过于宽泛进一步导致了课程设置上缺乏应用性和综合关联性。在西华师范大学2012年版的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中,公共必修课(41分),公共选修课(6分),专业基础课20分,专业必修课56分,专业选修课16分,实践课程26分,总学分165。从比例上来看,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的比例较大(62.42%),而实践课程的比例较低(15.8%)。从具体的课程设置来看,关于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课程板块较大(38.8%),仍然局限于语音、语法、视听、阅读、口语、写作、基础英语、翻译、语言学、文化等传统师范类英语课程,而与商务相关的专业必修课程确屈指可数(9.7%),仅涉及到商法、谈判、进出口、市场等领域的商务知识。从课程知识板块上来看,专业课的设置还存在有重复开设某一类课程的现象,如商务英语写作和外贸函电、国际商务礼仪和商务跨文化交际等。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往往是根据现有的软件实训系统来开设,缺少市场需求针对性。总的来说,该培养方案下的课程设置偏重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没有将英语和商务知识进行合理整合,缺少核心课程群。

(三)师资队伍缺少专业性

由于西华师范大学属于老牌的师范类本科院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所以其师资队伍的教育背景往往与师范类教学有关。这就导致了担任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大多数教师缺少商务背景,在教授与商务有关的专业知识时只能泛泛而谈,缺少深入解析。虽然培养方案中开设了诸如报关实务、电子商务、国际金融导论之类较前沿的实践课程,但是由于师资不足,往往是形同虚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侧重于浓墨重彩地发挥自己的英语专长,而对商务类知识轻描淡写,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虽然教师所使用的教材与商务有关,但是商务知识只是作为语料材料来加强英语语言知识的运用。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理念使商务知识碎片化,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

(四)考核方式过于理论化

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大多数老师仍然沿用了传统的试卷测试方式,测试内容大多为理论知识。毕业论文的写作方式仍然延续了学术论文的模式,缺少实证性,不能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这种只看重测试结果而忽略了测试过程的考核方式模糊了商务英语专业与传统英语师范专业的界限,淡化了商务英语的专业性特点,导致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习惯。据用人单位反馈,我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较好,但缺乏具体业务操作能力,需要进行岗前培训才能上岗。

(五)实训基地建设不足

由于受学校所在地南充市地域特点和经济结构的影响,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很难在当地找到对口的实习单位,因此我校的实训教学基地集中在重庆和成都两个区域,且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

由于以上方面的不足和劣势,西华师范大学的商务英语专业在建设初期遇到了较大的发展瓶颈。一方面,非商务背景的老师不愿意到商务英语教研室任教,而现有的商务英语专任教师工作任务重,教学压力大,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和不断提高自身商务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觉得没有学到有用和系统的商务知识,而且英语技能也没有得到提升,对专业前景和就业目标感到迷茫。

三、现有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劣势

在这种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专业性不强、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的影响下,我校第一批招收的商务英语专业2013级的大部分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还不足以应对日益频繁的各种国际活动要求,只能在教育行业或者一般的商务公司找到就业岗位。这一就业趋势表明我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与英语师范专业和商务专业的学生相比,明显缺少专业优势,就业岗位往往专业不对口。面对如此困境,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在2016年重新修订了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都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与优化。

(一)培养目标的创新

2016年版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为: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与2012年版的培养方案相比较,这一培养方案加强了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明确了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具体掌握的知识,预设了经济类、管理类和法学类的就业前景规划。不足之处在于,该培养目标没有考虑到就业市场上对人才需求的新形势和我校的具体优势所在。这就导致了我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仍然将就业范围局限于传统的外贸行业,而忽视了近年来成长较快的旅游业、物流业、服务业等行业。

(二)课程设置的创新

在课程设置上,2016年版的培养方案降低了英语能力培养基础课程的学分,取消了语法、口语、听力等基础课程的开设。在专业必修课的设置上,避免了同类型课程的重复开设,如保留商务英语写作课程,取消外贸函电课程,保留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取消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等。该培养方案最大的突破是提高了商务类课程的比例,增设了诸如会计、物流、报关等热门领域课程的开设,考虑到了人才市场的新需求和就业形势的新动向。在实践技能课程的开设上,增设了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制单等实训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训机会。总的来说,新的课程设置更好地整合了课程资源,加强了商务知识课程群的建设,提高了课程体系的关联性。

(三)实践课程的创新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或者实训基地,还应该体现在学生的自我创新实践能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行业,尤其是跨境电商得到了空前发展。这就为经济实力薄弱的在校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创业机会,降低了投资风险。由于电商的投资小,无地域和时间限制,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这就为学生验证自己的商务能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对此,学生不仅能通过在线实践课程进行模拟训练,还可以在科任教师的指导下入驻学校大学生创业园具体实践电商业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新的培养方案还将实习时间由3个月改为6个月,将封闭式的实习环境改为敞开式的。也就是说,学生大四上学期不需要再像往届学生一样实习结束后继续回校上课,而是可以继续在相关单位实习。另外,借助我校的师范优势,学校还鼓励部分商务英语专业在校外创办各类英语培训机构,将师范特色和商务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四)毕业设计方式的创新

往届的毕业论文主要以论文形式为主,流于纸上谈兵,而新的培养方案则采取了调查报告、方案设计、学术论文写作等多种形式。针对以往毕业论文设计(论文)的内容很少涉及到就业实际中的商务英语应用问题,有的甚至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前提,以顶岗实习为基础”,强调论文选题项目的真实性及岗位的针对性。通过这一论文设计方式的创新,学生不再一味地从网上复制黏贴论文内容,而是积极着手实际调查,自主分析和论证。

总的来说,新的培养方案以“商务+英语”为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了商务类和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减少了语言知识型和语言技能型课程的比重。通过以上方面的创新,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仍然较差,缺少创新性,学生难以做到“學以致用”。从近两年的就业岗位选择上来看,仍然只有小部分学生从事的是商务领域的工作,大部分毕业生进入了培训机构、培训学校、教育咨询公司等教育行业。那么,如何转变师范类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师范情结”,如何凸显师范类院校商务英语人才语言综合能力的优势,如何弥补师范类院校商务英语人才业务能力不足的劣势,如何充分利用四川省的产业优势来促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发展等问题就成为研究师范类本科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

四、未来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心和优势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只增不减。据劳动人事部统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各专业中居于前10位。即使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多数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保持90%以上,就业前景乐观[2]。于是,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而没有开设该专业的其他高校也在积极准备申报。那么,毕业季来临之时,师范类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如何能在众多的同专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呢?作为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范类院校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培养目标具体化

目前,我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大多数高校趋同,缺少区分度,导致了人才同质化,无法满足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只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科优势,将培养目标具体化,师范类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才能发挥出自身优势。一方面,基于我校多年的师范类英语培养模式和教育经验,笔者认为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以交际能力为本位,以英语语言运用为主线,以商务知识为背景,以创新创业实践为核心,以职业素质为支撑。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更加突出职业性、知识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西华师范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一直得到了学校所在地南充市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长期以来,地方社会和地方经济是我校发展的基础和后援,而我校则是地方教育事业的人才库。然而,随着近年来教师人才的逐渐饱和,我校培养的师范生已经远远超过了地方教育事业的需求。目前,南充市丝绸、物流、金融、教育服务等行业却急需大量的商务英语人才。这一人才需求的缺口正是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新契机。本着地方高校的发展应该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原则,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该符合地方人才需求,与地方社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将我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义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熟练掌握丝绸、物流、金融、教育服务等行业专业知识与业务操作技能,具备扎实的商务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的探索型、应用型、研究型、综合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特色化

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长期以来,我校在实施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一味地想在英语和商务两大知识板块中寻求平衡点,企图两手抓,结果两头都没抓到。在早期的课程设置上,由于师资队伍商务专业知识的匮乏,大多数课程都是侧重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上又将重心转移到了商务知识类的课程群,忽视了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只有结合自身优势,针对地方企业人才需求,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要遵循教育部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于学校自身特色和地方经济特点。

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多年以来的王牌专业是英语教育,学院的大部分老师擅长于师范类语言课程的教学。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是由原来从事英语教育的专任老师组成,专业背景大多为文化、文学或者翻译。如果将这些教师的教学优势和专业特长与商务英语专业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中开设如国际商业文化、商务翻译、文学翻译之类的课程,就能形成文化类或者翻译类的核心课程群。对任课老师来说,这些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对于学生而言,这些课程为将来从事翻译、外事、编辑等行业的工作铺设了新道路。

另外,课程设置还应该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根据近年来用人单位反馈,目前我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不佳,商务知识储备不够,缺乏实战经验。对此,学校可以借助师范教育的教学经验,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通过商务交替口译、涉外文秘英语、导游英语、新闻英语等课程的开设来加以强化。这种将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贯穿在与商务有关的课程群建设上的做法,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专业优势,也凸显了学校的专业特色。从地方经济特点来看,石油、丝绸、物流是西华师范大学所在地南充市的主要经济板块。根据这一地域特点,学校可以开设诸如石油英语、丝绸英语、物流英语之类的专业特色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专业发展的适应性和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

在课程难度设置上应该有梯度,构建从一年级的基础课程到二年级的专业课程和三年级的技能型课程由浅入深、有简入难的课程体系。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应该注重语言交际能力和商务操作能力并重,加强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校地合作

西华师范大学作为地方高校,需要依托地方政府、企业的支持,应该积极参与到地方经济的建设中来。一方面,学校要与当地的外事部门、旅游部门、外经贸部门、企业、银行等单位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为商务英语专业创建更多的创业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地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有外贸业务的企业等工作人员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接触,传授相关实践工作经验,引导学生确定就业方向和就业目标。

目前,我校在南充市的实习基地仅有一家丝绸行业的公司,每年可接纳的实习生有限,针对的是丝绸类的专业知识实践,限制了学生的实践范围,阻碍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多元化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南充市涉及到外贸业务的企业较少造成的。面对这一不利因素,学校可以多方面扩展学生的实习范围。例如,学校可以与市政务外事办合作,招收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当助理,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外事流程、学会处理外事基本事务、掌握外事礼儀,为将来从事政府部门或者企业的外事接待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学校还可以与各大银行、保险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给学生提供学习银行柜台业务、保险业务、投资顾问等领域具体业务操作的机会,实践自身在校习得的金融理论知识。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来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例如,在南充市定期举行的中法文化交流节、国际戏剧木偶节活动中,派送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担任志愿者、主持人等,给学生提供了解国际文化礼仪、锻炼自身交际能力的机会。

总而言之,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不仅在于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还取决于实践教学的力度和广度。只有给实践教学提供足够的场地和条件,通过校地合作就近建立充足的实训基地,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磨炼自己的商务技能。

(四)合作办学

学校不仅要加强与地方的合作,还应该加强校校、校企之间的合作办学,更应该走出国门加强中外合作交流。在校校合作方面,我校可以与乐山师范学院加强沟通和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还可以组织教师到省外的师范类院校和非师范类院校考察、学习,了解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发展趋势,探讨商务英语人才的最佳培养模式。在校校之间的合作办学方面,我校可以邀请兄弟院校的学科带头人、商务英语专业名师等担任我校的兼职教师或者兼职导师。通过从同行的教学经验吸取养分能进一步避免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少走弯路,而通过专家的指导,我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会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走进课堂,向学生现身说法,传授实践经验,教学方式可以是为期一周的讲座,也可以是为期一学期的课堂教学。学校还可以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具体掌握某一业务流程,加强自身商务技能,顶岗时间可以是寒暑假,也可以是一学期,甚至是一学年。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资源,通过交换生的形式或者合作培养的模式将学生送出国门,了解国外的商务流程,掌握前沿的商务知识,开阔国际视野,提高自身商务素养。

简而言之,学校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只有敞开门,迎进来,走出去,才能将我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推向新台阶。

(五)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

教师作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实施者之一,其专业知识储备、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加强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困境。只有当任课教师具备了扎实的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才能避免教学环节中英语与商务脱节,才能将商务知识融入到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中。

近年来,我校每年都在向全国招聘商务英语专任教师,但来应聘者寥寥无几。为了解决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匮乏的问题,学校还鼓励商学院和管理学院的教师来外国语学院担任相关商务课程的教学工作。但不足之处是,由于这部分兼职教师还需要担任本学院的教学,流动性较大,所以每年同一门课程的任课老师都不一样。目前,学校将师资建设的重心放在了学院自身教师的培养上。学校在政策上给予了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财力和物力的支持,鼓励他们利用寒暑假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类会议与培训,考取相关从业资格证。但由于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任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压力大,很多老师不太愿意外出学习或集训。针对这一困境,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师资资源。一方面,对于从英语专业转过来讲授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师,需要对他们进行基础商务知识的培训,制定长期的培训计划,也可以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让有商务学历背景的教师与这些教师结成学习小组,帮助他们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邀请本校商学院和管理学院的教师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开设某一课程的讲座,答疑解惑。最后,教师自身也要树立起自我发展意识,平时多阅读与商务专业相关的书籍,提高自己的商务专业素养。空闲时间较多的老师还可以到商学院或者管理学院旁听本科生的商务课程,加强自身专业学习。随着互联网上慕课和网络课程的建设,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国内和国外名校的商务类网络课程。

虽然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资隊伍建设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见到效果的,但是只要制定了合理的建设规划,按计划、按步骤地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培养,我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有望在未来几年有所改观。只有弥补了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商务”的缺陷,促进专任教师往双师型发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

五、结语

对于地方性师范类院校来说,尽管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还不够完善,但是通过不断修正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实践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语言能力和商务技能培养,充分发挥师范类院校的特色和结合地域优势,商务英语专业必定能持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必备网.2018年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大学有哪些[EB/OL].(2018-05-06)https://m.dxsbb.com/news/10126.html.

[2] 高三网.商务英语专业就业方向及职业定位[EB/OL].(2018-06-10)http:///gaokao/34738.html.

推荐访问:商务英语 几点建议 院校 师范类 人才培养模式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