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英语自学 >

大洼油田洼52块东二段地质特征研究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洼52块是由4条断层围成的鼻状构造,内部被两条断层切割;东二段储层物源来自中央凸起,岩性为中-细砂岩沉积,靠近大洼断层一侧砂体相对较厚;油藏类型为构造油藏,靠近大洼断层构造高部位油层发育更集中,各单砂体之间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

关键词:鼻状构造;构造油藏

大洼油田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境内,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中央凸起南部倾没带和西部凹陷东部陡坡带的交汇处。西临清水洼陷,西南为海外河油田,东北为冷家堡油田,东侧与小洼油田接壤。大洼油田的勘探工作始于1988年,发现了中生界、沙三段、沙一段和东营组多套含油气层系,于1988年~2000年上报了探明石油、天然气储量,目前实现了全面注水开发。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近年来又加大了对大洼油田含油层系的勘探力度,已经在大洼油田周边发现多个新圈闭。

1 地层特征

研究区钻井揭露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下太古界、沙一段、东营组、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及第四系平原组。东一段:灰、灰绿色泥岩夹灰色细砂岩、灰白色含砾砂岩,与上覆的馆陶组呈不整合接触。东二段:灰、灰绿色泥岩夹灰色中--细砂岩。东三段:灰色泥岩、黑色碳质泥岩夹灰色中细砂岩,砂体发育,多为透镜状。沙一段:深灰色泥岩夹浅灰、灰白色砂岩、砂砾岩。与上覆东营组呈不整合接触。太古界:岩性为花岗片麻岩、浅粒岩和混合岩。

本次研究目的层为东营组东二段,岩性为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和灰色中--细砂岩互层,砂岩单层最厚6.0m,最薄0.5m,一般为2~3m。

2 构造特征

大洼油田是一个由大洼断层牵引形成的向西北倾斜的断鼻构造。大洼断层是一条纵贯全区的主干断层,走向北东、断面北西倾的长期发育的断层,断距大于400m,延伸长度大于20km,既控制油气分布又控制沉积。该断层将大洼油田划分为两个构造带,西侧断层下降盘为清水洼陷东陡坡带,东侧上升盘属中央凸起南部倾没带。

洼52井区整体上由大洼断层牵引而形成的断鼻构造,主要发育两组主干断裂。其中北东走向的大洼断层是一条纵贯全区的主干断层,控制了本区的构造格局;另一组近东西和北东向断裂呈羽状排列,与大洼断层斜交,将构造复杂化,形成一系列的断鼻和单斜圈闭。洼52块d2油层顶界是一个被4条断层围成的鼻状构造,内部被两条断层切割。构造高点位于洼52-1东北部,高点埋深1460m,闭合幅度100m,圈闭面积0.67km2。

3 储层特征

东营组沉积时期,西部凹陷大部分地区为泛滥平原河流在此地区摆动、迁移,沉积了厚层的长石砂岩与杂色泥岩间互。东二段沉积物源来自于中央凸起,属于河流相沉积,储层是沿大洼断层沉积的河道砂。目的层岩性为中--细砂岩,砂体广泛分布,靠近大洼断层一侧砂体相对较厚,一般厚度超过20m,局部超过30m。东二段储层物性较好,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5.4%-30.7%,平均孔隙度为28.1%,渗透率主要分布在195-468mD,平均渗透率为350mD,属高孔、中渗储层。

虽然大洼油田主体开发区块统计显示,靠近大洼断层砂体较厚,向西侧减薄。但受河流相沉积影响,河道频繁改道,造成局部砂体分布不均。洼52块已知井较少,且相邻井砂体变化比较大。在靠近大洼断层储层较发育这一认识下,同时发现完钻井砂体的变化在地震资料上有明显的反应,如洼52井和洼52-1井两井相邻,洼52-1井砂体更发育,在地震剖面上具有更强的反射特征。根据对各种振幅属性的提取及对比研究,发现最大振幅属性更能体现砂体在平面上的变化。提取研究区最大振幅属性图发现,储层整体较发育,但是也存在个别弱振幅区域,以洼52井地震反射特征为基准对比,相对弱振幅区域可能储层发育变差,井位部署时要避开这些弱振幅点。

4 油气成藏分析

本区西侧紧邻西部凹陷最大的生油洼陷—清水洼陷。清水洼陷的沙三段暗色泥岩非常发育,累计厚度最大达1600m以上,母质类型以Ⅰ~ⅡA为主,有机碳含量基本在1.0%以上,大部分地区有机碳含量在2.0%以上,镜质体反射率大于0.5%,为成熟--高成熟烃源岩,最大生油强度为8400×104t/km2,最大生气强度为520×108m3/km2。清水洼陷生成的油气以台安--大洼断层作为通道向本区运移,因此,本区具有较好的油源供给条件。东二段发育的中-细砂岩为本区主要储集层。东二段泥岩隔层较为发育,尤其是d21顶部和d22顶部各发育一套稳定深灰色泥岩,可作为上覆盖层。综合评价认为,本区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特征,具有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

南部主体块开发井网完善,针对各井的钻遇情况及产能统计,高部位油层较厚在20m以上,平均单井累产油达2.3万t,生产初期含水少;断块腰部油层厚度在0-20m,平均单井累产油约1.5万t,含水明显增高;断块低部位目的层为水层,油气聚集在d22段。依据主体块动静态资料分析,洼52块东二段油气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油藏类型为构造油藏。靠近大洼断层一侧储层更发育,油层发育更集中,各单砂体之间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

5 取得的主要认识

①大洼断层作为縱贯全区的主干断层,控制了本区的构造格局;另一组近东西和北东向断裂与大洼断层斜交,将构造复杂化,形成了洼52块的断鼻构造;

②东二段储层岩性为中--细砂岩,沉积物源来自于中央凸起,靠近大洼断层储层较发育;

③东二段油气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油藏类型为构造油藏,各单砂体之间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

参考文献:

[1]张厚福等.石油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24-63.

推荐访问:大洼 油田 地质 二段 特征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