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英语自学 >

论产业技术创新与浙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块状经济”是浙江特色和优势。基于产业技术创新视角,文章阐述了依靠产业技术创新推动浙江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必要性,并深入探究了其路径选择、技术基础,认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是推动浙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和着力点,对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块状经济;现代产业集群;产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共性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凭借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体制机制优势、“块状经济”为载体的集聚优势和专业市场为依托的营销优势,依靠市场化取向改革所形成的微观制度基础以及在市场组织和专业分工制度创新基础上形成的富有特色的区域“块状经济”格局,以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为主要推动力量,创造了从资源小省走向经济大省的“经济奇迹”,并正在向“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新目标迈进。在全省1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90个县(市、区)中,有82个形成了“块状经济”,不少“块状经济”已经突破“一县一品”和“一县多品”的行政性区域经济特征,正在逐渐形成更大范围的产业区和新型产业集群。然而,相当数量的“块状经济”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即使已经发展成产业集群的“块状经济”,仍属于以低成本为基础、走产业低端发展路线的低成本型产业集群。

一、浙江“块状经济”发展概貌

(一)产值规模

“块状经济”占据浙江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2007年,全省工业总产值5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有373个,“块状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2.52万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3.4%;全省“块状经济”的生产单位(包括企业和个体工业)有23.66万个,占全部工业生产单位的27.2%;“块状经济”的从业人员有674.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47.8%。据浙江省经信委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10亿元产值以上的“块状经济”312个,实现销售收入2.81万亿元,出口交货值6122亿元,从业人员831万人,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4%、62%、56%。可见,“块状经济”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在对强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吸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浙江省“块状经济”产值规模基本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格局。其中,产值规模主要集中在10亿元-100亿元,其区块个数的比例超过了60%,产值规模在100亿以下的区块占区块总数的85%左右,而超过200亿元的区块个数仅占总数的5%左右。

(二)地域分布

从地域分布来看,“块状经济”遍布于全省各地。代表性的“块状经济”有:杭州装备制造业、绍兴县纺织、海宁皮革制品、金华汽车及零部件、义乌饰品、永康五金、萧山化纤纺织、余杭家纺、宁波服装、慈溪家电、乐清工业电气、瑞安汽摩配、嵊州领带、平湖光机电、黄岩模具、温岭泵业、长兴蓄电池、衢州氟硅、舟山船舶修造、缙云机床等。相较而言,浙江“块状经济”主要集中分布在环杭州湾和温台沿海地区。主要所在县(市、区)包括萧山区、诸暨市、慈溪市、温岭市、镇海区、绍兴县、永康市、鹿城区、余姚市、余杭区、海宁市、桐乡市、乐清市、富阳市、平湖市、瑞安市、吴兴区、玉环县、上虞市、龙湾区等。

(三)产业构成

传统产业尤其是轻纺和机械两大产业是浙江“块状经济”的主体。在制造业30个大类中,按工业总产值来核算“块状经济”的总量规模,超过2000亿的4个产业分别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953亿元),纺织业(2690亿元),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420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337亿元);“块状经济”吸纳就业10万人以上的有6个产业,依次是: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02万人),纺织业(78万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68.6万人),通用设备制造业(57.2万人),金属制品业(52万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4.4万人)。从“块状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资金及技术密集程度相对高的产业的比重在逐步上升,产业比重下降的主要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电器机械及器材、交通运输设备、通用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在“块状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

二、依托产业技术创新助推浙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紧迫性

从总体上看,浙江工业经济发展目前还处于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其“块状经济”内产业总体层次偏低、附加值不高,呈现“低端产品、低加工程度、低附加值”格局。“块状经济”之所以被喻为“草根经济”,主要就是指其“低、小、散”问题突出、产业层次低、产业链延伸不够、产业综合竞争力不强。在“块状经济”内,轻纺、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占据主体,尽管大部分企业已经把其主导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但由于“块状经济”的产业链延伸不够,产业扩展力不强,尤其是企业缺乏自主研发、国际营销、优势品牌等高增值环节,导致出现了“高产能、低收益率”和“高市场占有率,边际收益递减”共存的现象。推动“块状经济”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关键之一在于加强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培育技术领先优势。因此,浙江充分发挥政策优势、集聚优势,通过加快制约企业、行业、产业发展和升级的重大产业关键技术创新,着力构建现代产业集群的技术竞争优势,提升其产业竞争力,逐渐改变产业低端发展路线和产业粗放型增长方式,带动整个制造业“块状经济”乃至全省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必要性

通过对2008年浙江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经济总量和行业研发规模的比较分析,发现其研发活动企业数超过100家的行业与“块状经济”总量规模排位前列的行业基本吻合。这说明“块状经济”的经济总量与其行业研发规模密切相关。此外,企业对行业内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投入和动力严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和意识仍然不高。一方面,由于技术模仿成本低,作为“块状经济”创新主体的企业,长期依赖技术模仿和装备更新,致使“块状经济”的技术路径被锁定,缺乏自主创新;另一方面,鉴于关键、共性技术的“准公共物品”特性,“块状经济”内部企业进行利益的相互博弈,导致个体企业对行业内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的动力和投入不足。技术创新是现代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也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鉴此,亟需依托产业技术创新,推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

三、浙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与技术基础

(一)路径选择:现代产业集群

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创新型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是浙江“块状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就其动力而言,可归结为市场驱动、政府驱动和技术驱动。现代产业集群是以创新为基础、以产业关键技术为支撑、走产业高端发展路线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其突出的特点是掌握产业核心技术、产业层次高端化、市场业态新型化、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加快“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低成本型产业集群向创新型产业集群提升,既是浙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也是浙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是推动传统产业集群低成本竞争优势向差异化竞争优势嬗变的主要动力。浙江“块状经济”要真正成为产业集群并进一步向现代产业集群方向发展,除了继续发挥体制机制优势、集聚优势、营销优势外,还迫切需要培育技术领先优势,尤其是重大产业关键技术。依靠重大产业技术创新,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并通过先进技术的渗透,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块状经济”,进而提高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形成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联动发展的新模式。

(二)技术基础:产业共性、关键技术

产业共性技术(Generic Technology)是指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普遍应用,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某一或多个产业及其企业产生深度影响的一类技术。优先组织和实施战略性共性技术研发,已成为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支撑重大产业技术突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政策。共性技术的突破、应用与扩散,促进技术的属性由“竞争前技术”向“竞争性技术”,以及技术的形态由“通用技术”向“差别化技术”转变,从而对推进技术进步与技术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内部支撑效应、外溢扩散效应和网络互补效应,产业共性技术助推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关键技术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重大影响,它的突破能带动多个产业的技术升级,有助于国家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或产业形成优势,具有很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浙江装备制造业为例,加强重大技术装备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是提升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和关节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产业关联度高、支撑作用强、带动性大,是推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基础和着力点。

四、总结与启示

浙江“块状经济”总量规模庞大、地域分布广阔、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但也面临着向创新型现代产业集群、资源节约集约和生态环保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产业技术创新尤其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是助推浙江“块状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地方政府应切实加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推动“官产学研”密切联合,加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现代制造模式和系统集成、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现代供应链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强制造业基础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发,为提升“块状经济”提供技术后劲,加快科技成果向中小企业转化、应用,构筑有利于“块状经济”、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区域技术创新平台。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2007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报告[J].浙江经济,2008(17).

2、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陆立军,赵永刚.基于产业共性技术的企业技术创新机理与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11).

4、陆立军,赵永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以浙江为例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1).

*本文系浙江师范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2011QJ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赵永刚,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赵玲,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推荐访问:块状 浙江 技术创新 转型 升级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