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英语自学 >

强“波特假说”存在产业异质性吗?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强“波特假说”认为严格而恰当的环境规制政策将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为验证强“波特假说”及其产业异质性,首先建立产业碳密集指数,将工业部门36个细分行业划分为高碳密集产业、中碳密集产业和低碳密集产业;接着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2003—2014年细分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系统“GMM”估计方法验证三个细分行业的环境规制强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样本期间内,高碳密集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远远高于中低碳密集产业,这表明高碳密集产业一直是产业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而碳排放情况较为严重的中碳密集产业则为“被遗忘的角落”;第二,强“波特假说”在工业部门内存在产业异质性,高碳密集产业和中碳密集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U”型关系,而在低碳密集产业中两者则呈倒“U”型关系;第三,相对于高碳密集产业,中碳密集产业因环境规制强度较容易跨越“U”型拐点而具有较大的减排空间,低碳密集产业在达到“U”型拐点之前,环境规制为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动力。本文研究结论蕴含如下的政策建议:根据产业的碳密集程度实施针对性的环境规制政策,持续加强中碳密集产业的环境规制力度,适度加强低碳密集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高碳密集产业需根据不同阶段的经济水平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环境规制政策,逐渐将三类产业的“遵循成本”效应转化为“创新补偿”效应,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关键词环境规制强度;强“波特假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碳密集度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7)06-0001-09DOI: 10.12062/cpre.20170352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9.8%的增长率,工业部门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更是取得了年均GDP增长率高达11.5%左右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根据2014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评估报告》显示,中国环境绩效指数(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EPI)得分43.0分,在178個参赛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18位;同样,2016年美国耶鲁大学发布的《环境绩效指数报告》对将环境问题视为高级优先领域的国家表现进行了EPI排名,中国在空气质量方面排名倒数第二。EPI得分过低从侧面也反映了我国较弱的环境规制强度。因此,在我国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中务必在强调结构化调整、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实施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触发环境友好型创新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问题是,环境规制强度真的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吗?

1文献综述

Dension[1]和Gollop[2]认为环境规制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削弱企业的竞争力,给经济增长带来负面的影响。1991年,波特(Michael Porter)[3-4]向传统研究范式提出了挑战,他认为严格且设计恰当的环境规制能够激励企业创新并且能够部分甚至完全抵消环境规制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这被称为波特假说(Porter Hypothesis)。Jaffe[5]通过梳理因果关系将波特假说区分为狭义的“波特假说”、弱“波特假说”和强“波特假说”,目前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弱、强“波特假说”的验证。

弱“波特假说”是指设计合理的环境规制可以引发企业创新,但不能表明该创新对企业是好是坏,此为“弱”之所在。当前已有大量文献对弱“波特假说”进行了检验,并得出环境规制与专利申请、R&D支出等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如Lanjouw[6]、Brunnermeier[7]和Johnstone[8]的研究。黄德春[9]将Rboert模型进行改进,从理论角度证明了环境规制虽然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会触发企业的创新。沈能[10]和蒋伏心[11]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U”型动态关系,即伴随时间推移,环境规制强度由“抵消成本”效应逐渐向“创新补偿”效应转变。

强“波特假说”是指环境规制除了能激发企业创新的之外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绩效,多数学者选取生产率指标度量企业的竞争力,但研究结论却不尽相同。Dension[1]认为美国在1972—1975年期间生产率下降16%的原因归于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Gollop[2]和Gray[12]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但近些年来,更多的研究显示严格的环境规制会给行业(企业)带来积极的影响。Berman[13]选取美国的石油冶炼行业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严格空气质量管制的洛杉矶地区的石油冶炼行业的生产率每年增长2.4%—6.9%,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此外,有少数学者认为环境规制对产业绩效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如Alpay[14]的相关研究。国内关于强“波特假说”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迅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近些年能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但全要素生产率的传统测度方法仅考虑到期望产出,忽略了伴随生产过程中的非期望产出,从而使得估算的全要素生产率偏高。陈诗一[15]选取CO2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节能减排政策确实促进了工业部门绿色生产率的提高。张成[16]等则选取CO2和SO2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强度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有较大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呈倒U型关系,而中西部并不显著。那么,环境规制对产业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吗?学术界对此研究较少,其中李玲和陶锋[17]根据污染排放强度高低将28个制造业分为高、中、低三大类,力图在不同产业中寻求最优的环境规制强度,为现实经济提供更多的政策参考。

总体而言,当前学术界关于强“波特假说”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在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时因未考虑环境因素或者只选取一到两种污染物作为非期望产出从而高估其全要素生产率;其次,在对强“波特假说”进行验证时多使用国别数据或省际数据,针对工业部门细分行业的研究较少;最后,在对工业部门进行强“波特假说”验证时暗含了同质性假定,忽视了工业细分行业之间的异质性问题。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①重新对碳密集产业进行更加合理的界定,通过构建产业碳密集指数,将工业部门36个细分行业划分为高碳密集产业、中碳密集产业和低碳密集产业;②将气态、液态、固态三种不同形态的四种代表性非期望产出纳入到全要素生产率计算框架,重新对工业部门细分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进行测算;③利用环境规制强度指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进行回归,探析强“波特假说”在三类碳密集产业中是否存在异质性;④根据三类碳密集产业的回归结果,计算倒“U型”(“U型”)曲线的拐点,寻求不同产业的最优环境规制强度,为当前工业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

推荐访问:波特 假说 产业 异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