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英语自学 >

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jkyxc 浏览数: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贯通一二三产业,衔接生产和消费,兼具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双重特点,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对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进入下降通道。201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实现“五连降”;2018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14.5%,但仍高于主要发达国家8%—9%和新兴经济体11%—13%的水平。这既与我国产业结构和人口、产业空间布局有一定关系,也反映出我国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今年以来,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在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基础上,针对物流领域“简政、减税、降费”问题,研究提出一批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降低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并积极开展物流创新试点示范,激发物流领域的创新活力。近日,本刊记者跟随国家发改委经贸司组织的采访调研团,走进河南、陕西、四川等省,实地采访各地在落实国家政策、降低物流成本方面的硬招实招。我们通过举办座谈会和到企业实地走访,深深感到了各级政府推动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决心;也看到了物流企业在充分享受政策红利的基础上,通过深挖管理创新、经营创新降低物流成本的积极探索。

河南:打造物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结合自身优势,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降税清费力度,打造了郑州国际陆港多式联运一体化新模式,助力物流降本增效。如今,河南物流发展空间不断扩大,物流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推动形成了衔接内外的优良营商环境。

記者来到了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简称“陆港公司”),了解到郑欧班列目前实现每周“八进八出”,且重载率达到100%,是国内为数不多实现对开的中欧班列,而构建多式联运服务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

强化国内外网络布局,提升货源组织能力。陆港公司通过建设境内境外双枢纽,形成沿线多点集疏格局。境内以郑州为枢纽,货物集疏范围覆盖1500公里半径,辐射2000公里,在国内34个主要城市设置了分公司和办事处,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运输、仓储、关检务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网络。向东与沿海港口对接,并与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实现海铁、空铁联运。境外以德国汉堡为枢纽,以巴黎、米兰、布拉格、华沙以及沿途换装车站点的马拉舍维奇、列斯特等欧洲国家为二级集疏中心,合作场站46个,网络遍布欧盟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24个国家121个城市,实现了中途上下货常态开展,并持续实现多点密布。

建立一票制服务模式,打造联运服务品牌。郑州陆港公司作为多式联运经营人,拥有无船承运人资质、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资质等一系列必需资质,率先在中欧班列中推行完整的“一票式”门到门全链条服务模式,为沿线国家广大客户带来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的全程物流服务平台。

创新运贸一体化模式,以贸易促进物流发展。国内企业和郑州陆港公司合作,通过直采直购与欧洲、中亚、韩国等生产厂家积极开展跨境贸易业务。以经营郑欧班列沿途国家特色产品为主,打造全面的产品供应链、线下O2O体验和完善的线上交易平台,提供电商流通环节全程资源汇集一体的服务。吸引波兰、韩国、德国、白俄等境内外电商企业接洽入驻,以建设中外合作物流产业园区等形式开展多领域国际贸易合作,形成“以运带贸、以贸促运”产业互补良性发展格局。“运贸一体化”为郑欧班列回程货源提供有力保障,更使广大国内消费者切实享受到“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方便和实惠。

建设国际化人才队伍,提供全链条物流服务。郑州国际陆港公司坚信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广泛吸纳多专业人才,培育国际化现代物流团队,打造了一支作风过硬、业务娴熟的专业团队,英语、俄语、德语、韩语等多语种国际经贸、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物流、财会、机电、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等方面专业人才达85%,公司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

加强科技研发投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通过建设联运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处理效率。陆港公司依托自主信息科技队伍,投资2200万元,完成订舱信息平台、箱管信息系统、GPS定位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在线客服系统等多式联运信息系统开发,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中欧国际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了多种系统的集成应用,实现多式联运全程一体信息监控。通过研发冷藏箱技术,实现冷链班列常态化。综合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开发了新型冷藏集装箱,攻克了多式联运集装箱全程运踪定位、冷藏集装箱国际超长距离温度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

探索多式联运规则,打造标准化操作流程。郑州陆港公司整合部分公路、铁路、港口等资源,积极与铁路、港口、船公司、公路企业等多家运输企业密切协作,研究制定多式联运规则系统,以实现各类运输方式以统一的服务标准进行联运服务,并积极参与综合货运枢纽服务规范和综合货运枢纽运营效果评价指标两项行业标准的制定。

据陆港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各项措施的高效落地,“郑欧班列”已经成为“中欧班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带动河南物流业和其他行业高质量发展。

班列稳定均衡对开,促进节能减排。郑欧班列是国内唯一实现高频往返均衡对开的中欧班列,是国内唯一实现冷链业务常态化的班列,去程、回程满载率均名列前茅。目前,郑欧班列每周去程八班、回程八班,截止到2018年4月30日,累计开行1187班(683班去程,504班回程),货值62.72亿美元,货重60.46万吨。

物流信息交互共享,提高衔接效率。通过信息系统的高效整合及信息平台的建立,客户可实时获取货物动态信息,同时车停时间同比下降20%;车辆超偏载率下降65%;平均订舱时间提前8小时。

综合运输效率提高,运输安全可靠。公司标准化的作业提高了运输过程中装卸效率、减少作业时间,郑欧班列公铁联运可提高效率约三分之一,时间是海运的三分之一,运价比航空运输低30%。同时,采用标准集装箱作为运载单元,减少了对货物的直接操作,货损货差大幅降低。

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带动人员就业。通过开展多式联运系统构建,强化关联服务和带动效应,整合多方资源,形成以郑州陆港为基地,培养物流龙头企业和多式联运经营人。目前入驻陆港的中外企业有30多家,直接带动就业人员3000余人,境内合作伙伴达到2700多家,境外合作伙伴达到880多家。

在落实国家政策和打造物流行业发展新优势上,河南省政府机关、园区、企业纷纷加入行业降本增效的实践中,形成多方携手助力物流业发展的新格局。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到,通过采用取消、合并、调减货运杂费降成本,下调电气化附加费降成本,专用线代维修代运营平等协商降成本,与调整增值税税率同步让利企业降成本四项措施积极探索多式联运。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全力打造铁路“无水港”,发挥铁路班列运输优势,畅通铁路、港口、公路多式联运大通道,加强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提高整体运输过程运作质量和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郑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全面实施通关一体化改革,大力推进“两中心三制度”的全面落实,取消专业审单、接单作业环节,将无需事中处理的税收征管要素审核调整到报关单放行后。通关一体化改革大幅压缩了货物通关时间,减少了企业通关成本,通关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郑州国际物流园区通过大力推动精品“园中园”建设,实现了快递、电商、医药、冷链等新型物流业态的集聚融合发展。截至2017年底,累计签约各类物流项目78个,协议总投资440亿元;入区运营物流企业205家,其中规模以上物流企业54家,201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0亿元。

记者从河南机场集团了解到,通过在郑州机场建设航空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加快发展航空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并不断延伸和完善物流链、产业链,使得货运规模快速增长,行业位次稳步提升。持续完善枢纽网络,构建“空中丝绸之路”,航空公司持续增加,货代企业稳步增长,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航空货值逐步攀升。打造多式联运平台,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大型项目持续落地,产业带动能力凸显。通关效率持续提升。实现“7×24小时”预约通关常态化。

此外,社会力量的积极探索也为河南物流降本增效提供新动力。据了解,河南长通物流公司通过甩挂运输,实现物流降本增效,大力推进仓、运、配一体化的运营体系,发起成立了跨省域物流企业联盟,组建陆运“物流航母”——中中物流联盟,通过中部地区七省物流龙头编织的“地网”,对接郑州航空港的“天网”,实现中部地区物流“天地合一”。河南宇鑫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打造供应链金融体系和一体化物流综合信息平台,构成一体化陆运网。

四川:减负降本提升物流服务

如今,减负降本已经成为物流行业降成本的重要措施,据了解,四川省通过降低税费负担、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用能成本、物流成本等一系列措施,一季度全省降低企业成本和减轻企业负担约88.85亿元。四川省发改委、经信委(省降成本办)、财政厅、成都市口岸办等单位通力合作,引领物流资源整合,促进物流降本增效。此外,四川省港投集团积极创新中欧班列运营组织模式,开展集拼集运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四川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在座谈会上表示,通过降低企业物流运输成本,执行高速公路正常装载货车、绿色通道、水运港口集装箱收费减免优惠政策,累计免收车辆通行费14亿元。深入推进铁路运输量价互保,组织成都铁路局根据市场情况,继续对川内企业实行“量价挂钩”“一厂一策”运价优惠政策,降低企业铁路运输成本2.37亿元。一系列举措有效减轻企业公路运输成本负担。

四川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到,通过实施交通运输行业减税降负举措,自2013年8月1日以来(至2018年3月),全省交通运输业试点纳税人减税已达36.71亿元,支持交通运输业降成本增效益,促进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省财政2017年2018年先后安排资金22000万元、 6782万元,支持“7×24小时”通关、全域通及检验检疫等口岸功能拓展、四川自贸区建设、“蓉欧+”战略、铁路货运及多式聯运、物流现代化建设等领域的重点物流项目建设。以降本增效、提升服务为目的,省政府口岸物流办将组织推进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建设,提升全省物流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物流服务保障。

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投集团)创新中欧班列运营组织模式,开展集拼集运试点,实现降本增效。在乌鲁木齐海关、成都海关的协作下,在中铁总公司及铁路相关单位支持下,首次中欧去程集拼集运测试于2017年12月17日启动,成都始发至蒂尔堡的中欧班列捎带5个40尺大柜的内贸货至乌西站,到达乌西后再换装当地10个20尺小柜至欧洲的外贸货,于2018年1月8日抵达蒂尔堡。1月12日,港投集团再次联合各方组织了从欧洲返程的集拼集运测试。通过集拼集运这种新的运营组织模式,将推动中欧班列(蓉欧快铁)的重载率提高10%以上,运营成本节约10%以上。

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着重介绍了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以下简称“铁投集团”)、四川华西集团、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四川省机场集团和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在物流行业降本增效的有力举措。

铁投集团通过市场化引进物流专业人才,促进铁投物流产业的落地;通过投建铁投物流园,依托现有铁路打造集高速公路、铁路于一体的多式联运物流产业园,降低中转成本,打造绿色城市共同配送体系;通过精简供应链,减少物流环节;通过集采策略,争取批量优惠;通过根据项目轻重缓急、采用空运或者海陆联运,销售海外机械设备采取联运比空运节省物流成本30万元;根据材料市场走势,采取低价销货策略;根据不同项目路况,考察分析优化道路路况,合理规划车辆。

四川华西集团通过构建互联网供应链,全面整合资源,促进物流成本的降低。华西集团于2016年成立了四川华西集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互联网+供应链”的商业模式建立了华西云采平台,通过集中采购和信息化技术,极大提升了采购效率,提高设备运转效率10%,增加资源运转效率10%左右,进而降低了物流成本。此外,华西集团积极实施厂家直购燃油,降低燃油支出成本5%;通过实施自主维修保养,建立标准的维护保养方案,降低车辆保养费用,提升运转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通过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运输车辆,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节约直接成本8%。

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通过成立国新联程物流公司,建立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物流体系,建成了覆盖全省的网络体系,将传统“单向”煤炭运输,改良成网络状的“多向”运输,降低了物流成本。

四川省机场集团通过中转货物补贴、超重费减免、货物处置费优惠等措施分别降低货物代理公司1200万、800万和200万元成本费用;通过货机坪和顺丰转运中心建成投用、成都机场货站物流园区运行设施和功能优化改造,提升航空货运能力,促进航空货运成本费用的降低。

四川新华发行集团通过加大物流设备投入、改造物流信息系统,全面提升物流运营效率;四川省矿业投资集团通过与铁路运输企业深化合作,通过货运量的增加获得运费的折扣优惠,预计今年节省物流成本220万元;四川省有色科技集团通过规范发货流程、加强物流车辆检查、明确销售责任人、对各物流公司进行货比三家等手段,推动物流精细化管理,去年全年物流费用较同期下降0.78个百分点。

物流业的创新发展和好政策的不断落地,民营企业也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成都长运朗勃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为客户提供集装箱拖车运输,堆存、装掏等方面的服务。公司是交通部第二批甩挂运输试点单位,AAA级物流企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四川省政府出台关于进出泸州和宜宾港的集装箱车辆通行费减免政策后,成都长运朗勃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承担的过路费由2012年前占成本20%以上到如今只占成本13%左右。取消挂车保险后,年节约保险费18.63万元。通关一体化措施,提高通关效率,节省了时间。物流基础设施衔接更加顺畅,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由“蜀道难”变成“蜀道畅”。四川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促进了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和物流服务信息等有效衔接。

四川舞东风超市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是以开设社区便利店为主业的连锁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5年7月申请成为城市共同配送试点企业以来,在成都市物流办的大力支持下,依托相关政策的积极引导,不断完善公司配送中心的各类设备设施,提高配送环节的信息化水平,规范和整合上游供应商,使公司的配送效率逐步得到提高,直接节约运输车辆10辆,节约购车成本125万元,节约司机及搬运等人工成本162万元,节约入城证等费用10万元。同时,间接带来了3个亿的销售增长。

陕西:有序推进物流业创新发展

陕西省地处中国版图中心,在“一带一路”交通集疏运建设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陕西在完善陆地运输的同时,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完善综合物流交通体系,通过清理、规范交通运输领域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通行费收费等措施,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实现惠企利民。记者与陕西省发改委、交通运输厅、商务厅、物价局等单位座谈,详细了解了陕西省物流降本增效的实践经验以及取得效果。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到,陕西省先后取消了质监费、工程定额测定费、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结业证工本费、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工本费等10多项交通运输领域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少物流成本。通过执行相关通行费减免政策,2017年度,共减免通行费39.50亿元。2018年1—4月,共减免通行费13.71亿元。通过优化道路运输通行管理,实现了跨省大件运输并联许可全国联网,一地办证、全线通行。通过开展联合执法,加强超限超载专项治理,逐步规范公路货运执法行为。鼓励引导开展多式联运,涌现出西安国际港务区、宝鸡盛嘉、商洛商山、延安利源、咸阳北八道等多个联运项目。大力发展甩挂运输,推动无车承运人发展,实现“线上资源合理配置、线下物流高效运行”,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 按照“一个系统、两大平台”的总体架构,积极搭建陕西省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改善“车找货、货找车”难题,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畅通信息渠道,优化资源配置。

陕西省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17年9月底陕西省实现全省外贸进出口企业全部上线通关,充分发挥其降低成本、减轻负担、数据准确、效率提升和程序便捷的作用,通关效率提升三分之一。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坚决取缔进出口环节违规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规范进出口环节服务性收费,切实减轻外贸企业负担,有效的降低了企业成本。通过开展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提升西安市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和集约化水平,为全省物流业降本增效打下基礎。通过整合县域内物流资源,建成了服务农村物流配送网络,目前,已建成县级物流仓储中心35个,乡镇快递服务站点370个,村级服务站点1956个,快递服务车辆增加764辆,使各县物流配送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进一步畅通,降低了物流成本。加强农村市场现代流通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以来全省共建成标准化乡镇超市84个,完成鲜活农产品跨区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农产品流通网络等项目80个。同时,积极争取商务部有关试点项目,4家企业列入冷链标准化试点,进一步改善了农村流通环境。此外,通过完善商务诚信建设,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诚信营商环境。

陕西省物价局表示,为减轻物流企业负担,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陕西省全面降低高速公路载货类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高速公路载货类车辆通行费在现行标准的基础上下调9%,优惠期3年。截止2017年年底,已减免高速公路载货类车辆通行费12.87亿元。

西安海关通过对“关检合并”后的业务现场职责及业务环节进行调整,实现了通关作业“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对外“一个窗口”办理业务等模式,优化了海关管理模式和流程,提升通关效率。2018年一季度,西安海关进口通关时间为6.93小时,比2017年(12.61小时)缩短5.68小时,缩短了45%。出口通关时间为0.64小时,比2017年(0.67小时)缩短0.03小时,缩短了4.5%。通过建立班列协调例会制度,强化与港务区、铁路等部门协调配合, 解决了中欧班列(长安号)监管查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对班列的监管高效有序, 1—4月,西安海关监管班列数达到182列(去年同期仅有25列),其中去程115列,回程67列。监管货运量7.9万吨,增长5.6倍,超过去年全年总量(去年总量为6.5万吨),进出口货值2.9亿美元,增长6.2倍,超过去年全年总值(去年总值为1.9亿美元)。为促进内陆地区加快对外开放,充分利用航空运力,全力推进航空物流业发展,截至目前,包括续驶航班在内的每周有4班全货运班机从西安口岸驶离。客运航班方面,与全球25个国家(地区)的35座城市实现通航,境内外35家航空公司共运营进出境航线51条(以航空公司为统计对象)。同时,积极开展“自行运输”,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推进特殊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实现关区内特殊区域间货物自由流转,提升通关效率70%、降低物流成本30%。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作为我国最大的国家级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军民深度融合示范区”,将依托京东系列项目和强大的科技资源优势,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与物流装备技术的融合发展,发挥京东全球物流总部、全球无人系统生产基地项目、京东云陕西运营中心三大项目的龙头引领作用,将航天物流中心建设成为大西安智慧物流装备制造及推广应用的示范基地。据悉,“十三五”期间,基地将依托京东全球物流总部、中国平安西安电子商务金融物流园区项目等电子商务产业项目,打造西安重要的现代物流产业园,产业规模力争突破500亿元。

中铁西安局集团公司从2016年开始就已经着手降低物流成本,通过实施煤炭运价优惠政策,2016年为陕西省内煤炭发运企业降低铁路运输物流成本约68618.8万元。同时,对焦炭、金属及非金属矿石、钢铁、矿建、粮食、化工品及集装箱等铁路运输的其他品类货物实施运价下浮优惠政策,为省内企业降低铁路运输物流成本约32872.8万元。自2016年3月18日起对焦炭、钢铁及有色金属产成品实行实重计费,政策实施以来,较原按车辆标重的计费方式为焦炭、钢材生产企业降低铁路运输物流成本约21294.8万元,其中焦炭企业18954.3万元、钢材企业2340.5元。2017年,通过调整电气化附加费,全年降低省内企业铁路运输物流成本41000万元。同时实施运价下浮优惠政策,全年降低企业铁路物流成本约1100万元。今年,根据国家增值税税率调整政策,鐵路总公司结合铁路运输服务增值税税率下调情况,自5月1日起对全路实行统一运价的国铁营业线的整车货物运费相应下浮,铁路建设基金同比例下浮,全年预计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约6350万元。并继续对西安—青岛快运班列免收30%快运费,并下浮17%运费,1—4月,西安—青岛班列开行6列,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约88万元。此外,近3年西安局集团公司通过减免铁路两端收费28638.9万元,有效降低企业两端物流成本。为落实推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大中欧(亚)班列开行力度,西安局集团公司对管内开行的中欧(亚)班列免收30%快运费,2018年西安局集团公司加大中欧(亚)班列开行力度,在免收30%快运费的基础上又对班列实施运费下浮32%—42%的优惠政策,预计将降低省内企业物流成本约21450万元。

西安国际港务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创新“长安号”运营模式、着力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加强粮食肉类口岸运营力度、开通并常态化运行西安—青岛“五定”班列一系列措施,不断优化运输组织流程与模式,切实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此外,国际港务区还致力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通过对入区企业的办公用房、员工公寓租金进行补贴,降低企业行政事务性成本,协助企业争取中省市政策资金支持,协助传化物流、西安陆港多式联运公司等企业成功获批“十二五”物流园区专项补贴与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助推企业业务发展。

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通过加大航线网络覆盖,织密航线班次频次、制定航空物流扶持政策、为重点外向型企业配置航空资源、定期组织陕西航空物流恳谈交流活动,逐步实现“降成本、提效率、优服务”的目标。

推荐访问:增效 高质量 助力 物流业 推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