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教案课件 >

高效课堂下“导、教、学”三合一案的实施策略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高效课堂下“导、教、学”三合一案(简称“导学案”)的有效实施和运用,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激发潜能、创造快乐、生成精彩,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以“导学案”为载体,引导学生完成“预学一演学—练学—思学”的探究性学习,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和“批判意识”,让师生共同“经营教材”,实现课堂中的“文化合成”。

关键词:高效课堂;“导、教、学”三合一案;主体意识;文化合成

纵观近二十多年来的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推陈出新,层出不穷。这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如洋思的“先学后教”,杜郎口的“全放式自主课堂”,以及我们莲湖区近些年来大力推行的以“导学稿”为载体的餐桌式教学模式等,无不都在强调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应试压力,解放教师的思想束缚和沉重包袱,努力打造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效课堂。也正是在这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我校大力推行高效课堂“导、教、学”三合一案(简称“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学习他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求一条符合我校实情、具有自己特色的课改新思路。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和策略去实施高效课堂?它能否解决当前我们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下面结合“导、教、学”三合一案的教学实践来谈谈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和理念

我们说高效课堂绝不是单纯追逐时间效益和知识效益的课堂,不仅仅只是追求消耗最低化和效果最优化,而是要追求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整体收益,要反映课堂的“价值体现”。要深刻理解高效课堂的内涵,就必须以此为“基点”,准确把握高效课堂的五个特性:即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生命性和发展性,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激发潜能、创造快乐、精彩生成,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而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演“一言堂”,抑或是师问生答的单一化课堂,最多只能体现课堂的有序、严谨和充实,完全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案例分析:初中八年级物理“内能和机械能的转化”教学场景片段,老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生产实践中蒸汽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原理。接着又让学生积极讨论收集生活中内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例子,学生马上就举出钻木取火、摩擦生热等例子。接着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小装置,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同学们,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模拟一下蒸汽机工作和火箭升天的原理吧!”

场景:老师安装好酒精容器瓶,学生兴致大增,观察到瓶底放有固体酒精。

师问:“有哪位学生胆大心细,愿意上来帮助老师完成这个小实验?”

学生面面相觑,欲试又生怯,但彼此推举,终有一名男生踊跃上台。

师说(很神秘):“看来你比老师勇敢。请你帮老师按下这个容器下方的打火石按钮,先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答:“瓶盖可能被冲开。”

师问:“是这样吗?如果是,那让咱们把瓶口对向教室门口处操作吧。”(提示规范操作、保障安全)

老师将装置瓶口朝向窗户一边,学生按下按钮。顿时看见瓶中一道明火闪现,只听“砰”的一声,瓶盖直冲门口,全班欷歔哗然。

师惊叹:“咱俩配合太好了!同学们,请大家讨论一下刚才瓶中发生了什么现象?现象中怎样体现能量的转化原理?”

学生讨论热烈,高举手臂,争先回答。

一生立刻站起来抢答:“容器中酒精挥发的蒸汽被打火石点燃,空气遇热膨胀冲开瓶盖。此时酒精燃烧的内能转化为空气运动冲开瓶盖的机械能。”

答案完美,全班鼓掌,学生热情高涨。老师乘胜追问:“同学们,我这里还有一个空着的矿泉水瓶子,但里面没有酒精燃料。谁有办法同样利用瓶中空气内能转化做功将瓶盖冲开?”

反应好迅速,立刻又有多位学生争先恐后举手。还不等老师点名,一位小个子男生已经抢先跑上讲台。只见他双手拿起矿泉水瓶子,转身面向教室门口,弯身用力扭曲塑料瓶,还不时发出“吱吱”的响声。最后猛一松手,只听“砰”的一声瓶盖直冲教室门外,全班又一次掌声响起,其中蕴含的能量转换原理已经不言而喻。

这群孩子太有才了,我们在座听课的全体老师为他们的精彩表现倍感惊喜。孩子们比我们想象得更加机敏聪慧、富有创意。这节课的成功设计和实施教学不正是体现了高效课堂的五个特性: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生命性和发展性。

上述案例告诉我们,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和发展学生。但是,在我们传统教学的应试课堂中,还严重存在着教学的专制和文化的侵犯,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批判意识,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培养。这主要表现在课堂中注重教师的“会讲会教”,忽视了学生的“会学会做”;强调教师的“标准解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体验”。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批判意识就在被动的灌输学习中沉睡和消减,使他们湮没在“沉默文化”的课堂中,少有机会去思考和表达,难以享受学习的快乐和创造的激情。

“教育即解放,学生即创造”,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思想和核心理念。那么,如何来实现这两点呢?

二、高效课堂“导、教、学”三合一案的实施策略

1.唤醒“主体意识”,培养“批判意识”

高效课堂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注重采取多种途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认知结构、独特视角来审视前人认识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我们编制的“导学案”中,设置了“预学—演学—练学—思学”四个板块。“预学”板块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在预学中对教材文本进行独立思考、质疑诘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意识”。在课堂“演学”板块中通过重难点内容的选材组块、问题设置等优化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演学探究,让他们在自主管理、合作学习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和独特视角下对文本的解读,学习借鉴别人的观点,检视纠正自己的想法,不断超越自己,提升自己。在“练学”和“思学”板块中以教室的讲台、黑板、多媒体为主阵地,让学生或讲、或写、或演,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和提升,用批判的眼光对呈现的诸多成果兼收并蓄,并形成个性化的观点和认识,进而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批判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以真正体现。

因此,教师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千万不要惜时间、赶进度,任意剥夺或取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过程。总是放不下学生,解脱不了自己,“一言堂”到底。如果是这样,那精心设计、辛苦编写的“导学案”岂不是耗费时间却流于形式,完全有悖于初衷!

2.师生共同“经营教材”,实现课堂“文化合成”

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就是把传统的“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在我们的“导学案”中设置有“预学”板块,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将教材的解读权在课前下移给学生,形成师生共同经营教材的格局,这样才能使师生共同进入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中,对教材的不同领悟,让师生成为相互学习、互为教学的对象。在课堂“演学、练学”板块中,通过有效实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探究、表达交流、补充完善、反思提升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具体的且有针对性的教学氛围,真正体现了“教师在教中学”“学生在学中教”,使师生共同“经营教材”,实现课堂中的“文化合成”。

案例分析:初中八年级语文《杨修之死》教学案例分析

【课堂导入】

由描写杨修的诗歌导入:“聪明杨德修,时代继簪缨。笔下走龙蛇,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师问:这首诗评价历史人物杨修,认为杨修才能卓著,最终招致杀身之祸,杨修到底因何而死?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杨修之死》。

【预学展示】

1.学生介绍罗贯中及《三国》。(准备充分,扩展知识)

2.字词过关:以男女生竞赛形式设置必答题和选答题,通过这个形式,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学生互查,基础过关)

【演学交流】

1.描述故事,梳理结构:(教学重点)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每一次犯忌,曹操各有怎样的心理反应?(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补充)

“改建园门—甚忌之、分食酥饼—心恶之、语破奸心—愈恶之、告发曹丕—愈恶之、教植斩吏—操大怒、代作答教—杀修之心、鸡肋事件—操杀修”

2.人物分析,深入探究:(教学难点)

(1)分析曹操和杨修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分析“杨修之死”的原因有哪些。

(小组讨论热烈,思维活跃,争先发言)

生1:曹操嫉贤妒能,对杨修不够宽容。(文中领悟)

生2:杨修恃才放旷,不韬光养晦。(文中领悟)

生3:作为臣子,杨修不能与上级保持一致,不服从领导,没有团队精神。(生活联系)

生4:早年曹操与杨修父亲就有过节,后又杀了杨修的好朋友,故杨修早就积怨在心,从内心就根本不尊敬曹操。(课外积累)

3.联系实际,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联系前面学习的文章,说说杨修和纪晓岚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做法?

(2)如何让杨修之死的悲剧不在我们身上发生?

(学生讨论再次热烈,各抒己见,老师凝练升华)

“做人既要刚正不阿,又要善于保全自己,这种保全,和阿谀奉承是有本质区别的。就像舌头和牙齿的关系,最坚硬的东西是最容易受损害的。做人,当学水,放到盆里是盆的形状,放到杯子里是杯子的形状。水虽柔和,却能以柔克刚。平坦大道,险滩坎坷,都可势如破竹,一往无前!”

可以说整节课以“导学案”为载体实施教学,节奏紧凑、生动活泼、思想深刻、余味无穷。教学中老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科学整合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课前“预学”充分到位,课堂“演学”积极主动,学生观点标新立异,大放异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批判意识。教学中师生共同“经营教材”,解读文本,实现了课堂中的思想碰撞。像这样经典的文本、精彩的故事和人物,我们的老师千万不要肆意表现自己的才情,占用课堂时间表演口才,殊不知学生的思维和想法会更具新意和创意。作为老师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虚心向他们学习,正所谓“教师在教中学,学生在学中教”才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

综合上述,高效课堂下的“导、教、学”三合一案教学模式是以“生”为本,从“学”出发,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突出“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从学生角度看,“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方向盘、路线图;从教师角度看,编写和运用“导学案”就意味着教师要充分调查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精心设计、灵活应用,有效达成“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践证明,“导、教、学”三合一案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是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有效模式。面对新课程实施以及未来高考制度的变革,我们每一位教师只有立足于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不断探索,与时俱进。逐步走向理念先进、专业精深、师德高尚、教有良方的理想境界,最终赢得学生的发展,也必然成就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项阳.“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高效课堂[J].科学导报,2016.

[2]张协成,何庆凯,孙玉海.实施学案导学构建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0.

编辑 段丽君

推荐访问:高效 一案 课堂 策略 实施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