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教案课件 >

经济崩溃制止恶性通胀

作者:jkyxc 浏览数:

1949年,是中国人民胜利最大的一年,也是困难最大的一年。新中国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是经济问题,财经战线上的挑战,其艰险程度不亚于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在当时的国内外舆论里,有一个声音似乎是共识:共产党打仗是第一流的,治理经济恐怕不入流。但是,毛泽东很有信心地说:打天下并不容易,治天下也不是难得没有办法。

克服经济困难,稳定物价,考验着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迫切需要一位“红色掌柜”,周恩来向毛泽东举荐了陈云。在陈云的领导下,中财委成功摧毁了投机资本,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生机,结束了中国长达十二年的恶性通货膨胀。海外学者认为:“陈云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就是制止了如脱缰之马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彻底瓦解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统治。”

“这个国家太大了,又穷又乱”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接收的是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长年战争使中国的经济濒临崩溃,工厂停工、交通瘫痪、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十分困难。一位美联社记者在发出的电讯中说:“这个国家太大了,又穷又乱,不会被一个集团统治太久,不管是天使,猴子,还是共產党人。”

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国民党已经无法解决中国当时的经济问题,逃离大陆前,蒋介石制定了一套企图使中共重蹈国民党覆辙的“经济拖垮”战略。为实现这一计划,蒋介石采取一切手段掠夺和破坏大陆的经济基础。

从1937年到1949年5月,国民党政府通货发行量增长了1400多亿倍,同期物价上涨85000多亿倍,给全国人民造成约150亿银元的损失。1947年7月24日,美联社曾发表一则材料对此进行形象的说明: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100元可买的物品,1937年为2头牛,1938年为1头牛,1941年为1口猪,1943年为1只鸡,1945年为1条鱼,1946年为1只鸡蛋,1947年就只能买1/3盒火柴了。

恶性通货膨胀使纸币信用完全破产,市场动荡,工商凋敝,投机猖獗,人民苦不堪言。

北平和平解放时,市军管会从全市全部银行里,仅发现有几百两黄金、几千元美钞,不够全城百万居民一小时的开销。

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国民党军把大工厂里能拆卸的机器设备尽量拆卸运走;全国所有的飞机和华北的全部海轮也劫至台湾。不能拆卸搬走的如发电厂、水泥厂、钢铁厂等,则全部炸毁或破坏。人民政府接管的国家基础设施遭到了严重破坏,特别是全国重要港口、码头、车站、铁路、公路等遭损毁程度极其严重。

蒋介石还留下了安置大量“旧人员”的沉重负担。国民党败退大陆,留下了几百万旧政府和军政公职人员,人民政府对这批人员采取“包下来”的政策,使军队从470万增加到550万,全国公教人员从200万增加到350万,总计有900万人。

在国民党制造“人祸”的同时,“天灾”接踵而来。1949年中国自然灾害频发,一个又一个灾情,使全国城市失业人员一度高达400万,相当于1949年底在业职工人数的一半,农村需要救济的灾民达4000万人。

与此同时,庞大的投机资本蠢蠢欲动。尽管当时全国性战事已经平息,但是物价上涨势头仍未遏制。民间企业家对实业毫无信心,资本大多用于投机,北京、天津两市200家银行钱庄中96%的资金直接或间接从事投机活动,资本规模极为庞大。

全国经济混乱的“龙头”就是上海,其规模、人数、实力远非京津所能相比。就在1949年的5月前后,上海24个商品交易市场和30多个茶会市场,都被利用来大搞投机活动,全市200多家私营银行、钱庄全部在从事金银外币、证券股票等投机买卖,加上金号、证券号、银楼、钱兑业,以及地下钱庄和职业性的金钞贩子、银元贩子等,全市的金融性投机活动者竟达30万人之众。

刘少奇坦言:“1949年是中国人民胜利最大的一年,也是困难最大的一年。”“最大的问题,还是恢复经济,克服困难,医治战争创伤”。

稳住物价,抑制通货膨胀,根除肆虐的投机资本,这是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共产党人面临的全新考验,也直接关系到新政权的稳固和长久。

有人问他,进关以后怎么办。陈云回答:安下地盘试一试

全国要稳定,首先物价要稳定,而物价稳定的关键,无疑就是上海。一年前,国民党少壮派蒋经国曾经铁拳治沪,他用金圆券换法币,然后用口号和冲锋枪强行弹压商品投机交易,而结局是惨败。

1949年,在当时的国内外舆论里,有一个声音似乎是共识:共产党打仗是第一流的,治理经济恐怕不入流。上海的资本家认为“共产党军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经济打零分”。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写给杜鲁门总统的信中也说,“中国人口在18、19世纪增加了一倍,因此使土地受到不堪负担的压力。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一个中国政府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毛泽东却很有信心地说:打天下也并不容易,治天下也不是难得没有办法。

1949年5月5日,周恩来起草中共中央致东北局高岗、陈云电,急盼主持东北财经工作的陈云“得电后立即动身来(北)平”。

周恩来如此急迫地要陈云来北平,是因为需要他主持全国财经工作,收拾国民党留下来的一副经济“烂摊子”。共产党新政权迫切需要一位“红色掌柜”。

在长期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内将星云集,但财经人才相对缺少。陈云在二三十年代,就受党的指派开办商业机构,为党中央的活动筹集经费,其出色的经营受到党中央和共产国际的表扬。周恩来当时就注意到了这个地道工人阶级出身、却很有经营头脑的年轻人。1944年,陈云开始主持陕甘宁边区财经工作,他的革命生涯从此与财经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到1948年,陈云已经开始考虑在苏联的帮助下拟定东北经济建设的计划。三大战役结束前,陈云就提出:“我们已觉悟到在目前情况下,需要把财经工作放在不次于军事或仅次于军事的重要位置上。”陈云领导财经工作的经验和才能深受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赏识,自然成了主政财经的不二人选。

推荐访问:通胀 制止 崩溃 经济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