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教案课件 >

再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作者:jkyxc 浏览数:

化学实验是体现化学学科特点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根本需要。随着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启动和推进,在实施化学新课标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三维目标得到落实?笔者在教学中就此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做法,谈粗浅的看法。

一、实验装置注重和谐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说过:“科学中存在美,所有的科学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化学实验也是一门美学,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实验装置力求正确美观,坐落有序,一套好的实验装置仪器应该洗涤干净,摆放整齐,大小要适当,比例要协调,高低适当、错落有致的实验装置就如一件精雕细刻的艺术品、一幢袖珍建筑物,给人以整洁和谐之美。如一套蒸馏水发生器就好像一座小型化工厂,看到他们就好像看到一座设计合理、管道纵横、错落有致的工厂,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造型美。因此,成功的实验装置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理论依据,经济实用,还要有新颖独特的设计,这样才能给人以愉悦的美感。

二、实验操作重在规范

化学实验应遵循实验操作规程,操作不仅要有科学性,严肃认真、程序规范,而且要有灵活性,按照最佳的操作程序进行。如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应按照“一横二放三慢竖”的“三步走”进行;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应按照“一斜二送三直立”的“三步走”进行;仪器的装配则要按照“从下到上”、“从左到右”顺序进行,而仪器的拆卸则按照“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顺序进行;在做“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实验时,按照“茶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庄 (装)”(往试管中装入药品)、“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利 (移)”(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息 (熄)”(熄灭酒精灯)的顺序进行。如果不按照这一顺序进行操作,要么实验以失败告终,要么会损坏仪器,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因此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进行实验操作的科学态度。

三、现象描述力求准确

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要会“做”实验,还要会“看”实验,要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做准确的描述,而且描述实验现象的语言要求非常严格。如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描述,要按照“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顺序进行观察和叙述。 即先描述蜡烛燃烧前的颜色、状态,再描述燃烧过程中发出的光(或火焰)、放出的热,最后再描述燃烧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即“一光二热三生成”。同时还应区分“光”和“焰” (光是固体小微粒燃烧时产生的现象,焰是气体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烟”和“雾” (烟是固体小颗粒飘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现象,雾是小液滴飘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现象) 、“沉淀”和“浑浊”(沉淀是固体小颗粒沉积在容器底部形成的现象,浑浊是固体小微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现象)等概念的不同点。

四、 探究实验关注拓展

探究性实验本身具有生动、新奇、鲜明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进行探究实验时,探索出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操作训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大胆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每一次实验,倒流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也会有所不同,有的正好是1/5,有的不够1/5,有的超过1/5。笔者就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找出测不准的原因。对实验结果小于1/5的学生进行如下引导:(1)水倒流的原因,(2)水不满的原因,(3)红磷用量(装置气密性、装置是否冷却至室温等)。通过红磷用量(或装置气密性、装置所处温度)的调节,水量达到了1/5。对实验结果大于1/5的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1)水倒流的原因,(2)水不满的原因,(3)容器内剩余气体被排出,(4)橡皮塞没有迅速塞紧(或燃烧匙上残留易与空气中的氧气以外的气体发生反应的物质),通过分析,学生得出了满意的结论。

总之,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以上几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化学实验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责任编辑 廖银燕)

推荐访问:再谈 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