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教案课件 >

中国剪纸的民俗文化功能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民间剪纸艺术作为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也是传统的民间美术的一种,故具有艺术的功能;同时剪纸属于民俗学范畴,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与中国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紧密的联系,是民俗活动的物质载体,成为了民俗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俗的文化功能又不可磨灭。民俗的文化功能,学者们论述颇多。文章仅从巫术功能、心理调节功能、审美娱乐功能、教育教化的功能来论述剪纸的民俗文化功能。

关键词:剪纸;民俗文化

民间剪纸艺术作为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其自身,在民俗文化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着重在民间剪纸民俗文化的功能为对象。旨在提高世人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关注,唤起对民间剪纸艺术保护的自觉意识。

一、巫术功能

中国剪纸重写意,强调神似与夸张,因此别具一格,其源远流长。如司马迁《史记》所载的周成王“剪桐封弟”算起,至今至少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我国境内吐鲁番出土了盛唐至中唐时期的七个连体剪纸人,考古人员把其命名为“有寓意招魂的人胜剪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县阿斯塔纳-哈拉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73年第10期)民间认为剪纸起源于汉武帝李夫人之事,这一传说背后也许隐藏着诸多文化密码。许多学者认为,齐人少翁其实使用的是当时方士惯用的弄影还魂巫术,确切的说,它可能是一种近似于后来的剪纸招魂术。

剪纸具有民俗的文化功能,其具有的巫术功能,主要体现在参与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场景之中,即“保病禳灾”、“酬神还愿”、“人生礼仪”等活动。

所谓“巫术”,是人类企图对环境或外界作可能控制的一种行为,它是建立在某种信仰上,通过物化的媒介进行演绎的活动。

先民们相信人是有魂魄的,魂魄离开肉体,人就会生病或死亡。灵魂不死是民间信仰的一大基本观念。人死后,其魂魄可能还在人世间游荡作祟,需超度亡灵,以保障生者的安宁。招魂巫术的就是把失落的灵魂找回来。剪纸招魂巫术最初源于楚地的人日巫术。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在人日节“剪彩为人,或剪金箔为人”,佩戴“人胜”,纳福驱邪。较早有文字记载的剪纸招魂是唐杜甫的,《彭衙行》中诗句:“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南漳县荆山脚下,端公(巫师)用巫术招魂治病的方法是剪纸人。作法时,端公手执剪刀在黄表纸上写失魂者姓名,焚香祷告,歌舞招魂。”(《楚辞〈招魂〉与民俗》,《江汉论坛》(增刊),1990年9月)在湖南长沙及周边地区,剪纸作品还有剪纸影像,均称为“纸菩萨”。其中的剪纸题材多为神话故事、历史传说,有的用于求雨,有的用于超度亡灵。

旧时中国农民,当小孩生病,家人便会剪一纸人,手持纸娃绕孩子身上三圈,再烧着放在盛满水的碗里,嘴里念念有词,絮叨这小孩的名字,端着碗,把烧成的灰和水倒在十字路口,再喊着孩子的名字回到家中。(靳之林《抓髻娃娃与人类群体的原始观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同样的,在陕西安塞地区,家中人或牲畜患病,就会剪出扫天婆或虎,贴在门上,赈灾祛病。当地民谣“天不怕,地不怕,但怕瓜子打八叉。”每到春节家家贴上守门娃娃,瓜子娃娃,可防瘟疫入室,保全家健康。(方李莉《安塞的剪纸与农民画》,《文艺研究》2003年第3期)

二、心理调节功能

剪纸经常出现在各种宗教仪式或具有某些宗教特性的信仰民俗活动中,而且是仪式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剪纸也就具有了宗教的一些功能。

剪纸对人的精神安抚、心理调节功能主要从以下方面实现:

A、仪式的气氛能给参与者带来巨大的心理抚慰

宗教仪式中的如请神、经祖师爷或焚烧符咒、焚烧黄表纸,都会使用到剪纸。

B、剪纸的张贴,可以调节人们心理

剪纸的张贴,可以调节、宣泄人们或忧郁或喜悦的心理。

C、祈福功能

广大人民希望得到神灵的庇佑,摆脱困境,过上人丁兴旺、衣食无忧、健康快乐、幸福美满生活的强烈愿望。常剪“三官“即福禄寿, “一云风调雨顺,二云国泰民安,三云人丁兴旺,四云大发财源”。

以上这些剪纸艺术的使用功能,是其千百年来不断发展、流传的核心功能。

三、教育教化功能

中国古代的教育一直是精英教育,虽然自孔子以后已经不再“学在官府”,但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仍与教育无缘。然人人都想了解历史,了解社会,都想学习为人处世的一些方法,都想了解自身以外的世界。可是,在古代社会,这些信息的传播手段有限,广大民众想要获取诸类信息,剪纸的内容就成了他们的重要渠道。换句话讲,在中国古代,民众的“历史知识”,来源之一就是活跃在他们中间的俗文化。

剪纸的内容除了传承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的纲要”,还有为数众多的封建伦理道德,如忠孝节悌;还有一些社会规范的教导,如为人处事。

四、审美娱乐功能

由于受到工具的限制,剪纸艺术不长于表现物体的“体积、深度”, 不讲究“近大远小” 的透视,无限深远的空间像是被“压扁”的一个平面,其以两度空间观念作为形象的基础。就像剪纸艺人常说的“要先剪个大样,大样要有神气、有势”。而这些恰恰也是西方绘画艺术所不具有的,这独特的美,正是中国剪纸艺术所具有的审美形式。

民间剪纸根植于民众生活之中,是先民精神世界的物质外壳,或者说是先民诠释生活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因此,这些生活化的艺术形式必须深受传统文化的浸泡,它们所承载的艺术内在韵味是我们探求民间文化心理的重要物质载体。寄寓吉祥自古就是人们的精神支柱,特别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大众,面对太多的宇宙奥秘,面对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人身疾病,只有将无限的愿望寄托给神灵,祈求神灵的保佑多福、多子、多寿。因此,吉祥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凝聚力,是世代相传的永恒的完美追求。这一美好的夙愿,融入在一切与生产、生活相关的艺术活动中,并融入到艺术造型观念之中,并创造出丰富的吉祥寓意语言。民间剪纸在源远流长的吉祥文化浸泡下,往往用“以象寓意,以意构象”的表现手法来传达感情,这使剪纸图案形成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现象,也是民间艺人的匠心独运。

五、实用娱乐功能

民间剪纸不仅是美的欣赏品,而且是民间文化的体现。它会随着我国传统的岁时节令,而进行相应的配合。比如,腊月是民间妇女最忙的月份,剪纸花是其中的重要活。在腊月二十三日是灶君上天的日子,要给灶君打扮一番,在灶君前贴灶连和灶君穿的肚兜,好使灶君在天上风光些。二十八,家家户户都要清扫房庭院,老奶奶、大姑娘、小媳妇拿起剪刀赶制过春节贴的剪纸,如门筏、窗花、墙画、顶棚花、炕围画等,张贴在相应的位置,与春联、年画相得益彰,互相呼应。把春节打扮的更加喜气洋洋。一年中,正月初二到二月二日,各地都有自己的灯会,灯会上各种灯彩都需要剪纸作为装饰,其实灯会也就是民间剪纸展览会。二月二是龙节,是祭祀雨神的日子,民间人们聚在一起,等待天明鸡叫时,用纸订打制。这样可以辟邪、驱鬼。清明前一日是寒食节,是民间祭祀亡魂的节日,家家剪纸衣,在死者坟前烧纸衣。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农村有端午节剪鸡啄五毒、剪艾虎黏贴在门前的风俗。十月初一民间有送寒衣的风俗,死者的亲属用彩纸剪成各种带图案的衣服,烧与死者坟前。

剪纸艺术的类别,有窗花、门花等,它们也正是剪纸的实用功能的真切体现。

总之,剪纸艺术作为我国民俗活动的的物质载体,其生存的价值正如上所述。研究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这些功能,可以解决保护问题,传承问题,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提升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内涵,抢救和保护即将流逝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起到其他领域难以企及和替代的特殊作用。

推荐访问:剪纸 中国 民俗文化 功能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