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教案课件 >

从7个“W”谈教育公平化与有质量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当前我国的教育需要我们孜孜探索与不懈实践。如何为每个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笔者感悟:不妨做好7个“W”,即做好教育目标、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过程、教育情境、教育效果。

关键词:7个W;公平化;有质量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第一头等大事。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1 明确教育目标

第一个“W”是“Why”,指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工作者的实施纲领,它高屋建瓴,带领我们规划好今后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育立场、教育目的等等。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它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心中的美好蓝图。根据这张蓝图,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摆正教育态度,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培养每一位孩子;我们站好教育立场,以谦卑聆听、欣赏豁达为孩子提供公平的教育;我们理清教育理念,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让孩子享受有质量的教育。

2 创新教师形象

第二个“W”是“Who”,指教育者。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再也不能摆出传统的角色:我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育者要与时俱进,改进教师角色,创新教师形象,或许师生位置来个哥白尼式大倒转也不为过,不管教师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要求的“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还是陶行知所期望的教师要有农夫的身手、哲学家的头脑、艺术家的情趣,教育工作者均应根据时代的需要,及时创新自身形象。

3 保证教育信息的有效

第三个“W”是“What”,指教育信息。教育信息如何做到有效呢?第一,教育信息要惠及每个孩子,这是信息化的时代,当前世界正掀起新一轮基于信息化的教育创新和改革,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获得成为可能,使得每人都掌握所要的信息。在教育界我们只要跟上时代步伐,勇于创新,每个孩子享有信息不是一件难事。第二,教育信息公平化,在地球村的时代,国与国、城与城,差距在慢慢缩小,你我在咫尺之间,更何况,智慧教育已在我们的蓝图中,未来每个人或许都能成为智慧人,只要我们心中有念想肯努力。第三,教育信息有质量,我们的确要认真思考:什么样的教育信息有质量?或许应该是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都能让孩子满意;在信息数量上做到刚刚好,不会低量也不会超量,因为低量不能促进孩子成长,超量如孩子肆意玩耍的IPAD般有害身心。

4 更新教育过程

第四个“W”是“Which channel”,指教育过程。以一次教学活动为例,教育者要考虑影响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比如教育信息从教育者到受教者的传播次序、速度等等。每一级每一层每一个受教者的发展水平不一致,为了做“每个孩子”的教育,你必须分级分层分人教育;教育者教育内容也有差异,什么内容先说什么内容后讲都应有安排。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发挥教育媒介的作用。教育媒介在如今是“百花齐放、百花争妍”的发展,教育信息可以通过图文音像不同介质,图书、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传播到我们面前。为今之计,我们只有充分利用教育媒介,让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管是提供实时感知、个性化订制推送,还是整合校内外数字资源、线上线下智能发展,只要教育能让孩子“享有”,只要能让孩子如在自助餐厅就餐,琳琅满目的菜,随心所欲地点。

5 尊重受教育者

第五个“W”是“Whom”,指受教育者。我们应把受教育者定为每个孩子,而不仅仅是孩子。“每个”需要我们尊重孩子的个性,闻名世界的瑞吉欧教育的领头人马拉古奇曾寫一首诗《其实有一百》:儿童/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还有一百种倾听、惊奇和爱的方式/有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去理解/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这首诗希望我们珍视孩子的世界,用心去读懂那一百种语言。让我们注重孩子的发展性,这些孩子还在成长,不要操之过急,不要拔苗助长,要坦诚地面对他们的天真与率性,平等地倾听他们成长的足音。

6 注重教育情境

第六个“W”是“Where”,指教育情境。就像鱼离不开水,人也离不开环境。对于教育而言,有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有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做教育需要考量环境这个要素。十九大报告对教育的重视,这是可喜的宏观环境;那么对每一个学生而言,他来到教室里,不只是个体,而是把他的环境带到教室来,我们需要分析他身后的这些小环境,它们或许来自家庭,或许来自社区等等。我们在为学生提供崭新丰富的物质环境时,不要忘记精神环境的创建,这种精神环境围绕弥漫在四周,无形无踪地熏陶着孩子们,小到校风校训校规,大到社会核心价值观。

7 衡量教育效果

第七个“W”是“What effect”,指教育效果。在以往单向度的教育模式中,教育的反馈和评价似乎做得不甚理想。个体的发展性和教育的复杂性,使得教育的反馈和评价不易,有些教育效果立马呈现,有些却是停滞不前;有些效果改变孩子的情感,有些改变态度或是行为;有些效果显现,有些效果潜在影响着孩子们。不管怎样,正如文化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米德所言,在一个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里,交流和对话应当成为双向的活动,成人要引导儿童实现社会化,同时,也要向年轻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习,承认他们对某些新事物所具有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唯有如此,教育才蔚为大观,深得人心。

参考文献:

[1]上官海青.儿童传播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2]张忠华,周萍.“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变革[J].教育学术月刊,2015(12).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泛传播时代智慧教育的实现与推进——基于传播仪式观”(项目编号:Y201840575)的研究成果。

推荐访问:化与 公平 质量 教育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