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教案课件 >

块状经济是浙江产业的重要特征

作者:jkyxc 浏览数: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浙江省经信系统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工业下行巨大压力的严峻考验,努力从改革创新中寻找工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工业强县建设、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智慧城市建设、能源消费“双控”等一系列改革试点,全省工业经济稳步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

抓住工业转型升级的牛鼻子

2012年,浙江工业发展之所以能够呈现诸多亮点,关键在于抓住了以各类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这一牛鼻子。

通过抓产业集聚发展,浙江园区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块状经济是浙江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浙江省从这一基本产情出发,大力推进各种园区集聚发展,努力把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和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大平台和建设工业强省、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战场。截至2011年底,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以占0.18%的国土面积(建成面积),创造了约占全省7%的工业总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全省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实现销售收入22446.5亿元,出口交货值4376亿元,利润1149.9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总量的41.3%、39.9%和37.3%。全省117个开发区(园区)实现了占全省一半以上工业总产值、利润、税收,40%以上的实到外资和出口交货值。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开发区达4个,超“百亿”产值开发区(园区)数量达到80家,占全省71%。目前,浙江已经形成以产业集聚区为主体,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和工业园区等为依托的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全省开发区(园区)第一主导产业集聚度平均为45%,平均工业经济密度达到292.2万元/亩。

通过抓产业创新发展,浙江园区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浙江把增强各类园区的内生动力作为强区之基,全力推动园区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工业企业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全省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9家,新增4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开展纯电动汽车、现代医药、船舶装备、智能纺织印染装备、光伏发电装备等6个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部署建设50余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推动成立首批“太阳能聚光热发电”等6个重点产业技术联盟。全省开发区(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率为22.8%。

通过抓产业集约发展,浙江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浙江制定了能源消费“双控”目标和责任分解方案,修订实施工业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细则,从源头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组织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和节能“四新”推广应用,2012年全年共实施节能和工业循环经济项目560多个,预期节约标煤215万吨。大力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组织推广高效节能灯1100万支。大力推进腾笼换鸟,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据初步统计,全年淘汰落后炼钢产能90万吨、有色冶炼5.3万吨、水泥771万吨、造纸32万吨、印染19亿米、化纤19.3万吨、铅酸蓄电池197万千伏安时、制革780万牛皮标张、电镀19万吨、粘土砖瓦窑142座、小火电19.7万千瓦,超额完成国家(或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年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5000万吨以上。开发区(园区)全部工业总产值单位用水、单位用电分别为4.87吨/万元、238千瓦时/万元,分别是2007年的79%、91%。预估全省全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6.0%。

通过抓产业融合发展,浙江园区企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浙江启动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以试点推动与国家电网、中航锂电、中电科技、航天科工等企业合作,初步估算共吸引投资超过200亿元,有力带动省内电子信息、软件及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深入开展企业、行业和产业集群的两化深度融合,组织推进企业信息化示范试点,抓好印染、造纸、化工、医药等传统行业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选择开展18个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有望突破1万亿元。

全面推进工业强区建设

加快工业强区(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各类园区转型升级是浙江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2013年,浙江省经信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的要求,紧紧围绕“工业强省”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在今年推进工业强县(市、区)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工业强区(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把各类园区建设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载体。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为了更好地组织开展工业强区建设试点,浙江由省政府成立工业强区建设协调小组,统筹推进产业集聚区、开发区、高新园区、工业园区的强区建设。工业强区建设由省经信委总体牵头和协调,省发改委、科技厅、商务厅等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针对强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各负其责抓好落实,并分别制订出台资金、人才、科技、土地等方面的强区扶持政策。探索建立分类分层的工业强区(产业集聚区、开发区、高新园区、工业园区)评价管理办法,按照职责分工,委托第三方每年对各工业强区进行评价、排序并通报,建立评价排序与资源要素相联动的激励机制。

浙江还把扎实推进在产业集聚区内创建高新园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的通知》要求,浙江充分利用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这一大平台,组织开展创建“区中区”试点,抓住机遇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努力把它变成统筹“四化”与产品、技术、组织、产业、空间结构调整的契机,加快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浙江制定了产业集聚区创建高新区的管理办法,重点抓好目前已初具雏形的杭州大东江新能源汽车、湖州现代物流装备、舟山船舶装备、嘉兴光伏产业、绍兴纺织印染装备、金华现代农业装备、衢州氟材料等特色产业基地的高新区创建工作。

与此同时,浙江还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转型发展。针对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不高”的现状,浙江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部署开展高新区转型升级和创先争优活动。浙江推动各高新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特色基地、科技创业特色基地、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科技服务业特色基地、高端人才集聚特色基地和现代服务业特色基地。浙江通过实行末位淘汰制,加大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技术含量高的高新区的扶持力度,加快推动产业“低、小、散”的高新区的转型升级。浙江把高新园区转型升级情况作为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创新型城市(县、区)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力度。

浙江积极开展园区产业链培育发展工作,以产业链重点技术难题的研究和标志性产品规模化示范应用为抓手,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突破。浙江以产业链协同制造为纽带,带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浙江推动成立首批“太阳能聚光热发电”等6个重点产业技术联盟。在推动各类开发区产业链补链、升链、延链上下功夫,浙江切实解决“有园缺业、有业缺链”的问题。浙江启动开展了以装备制造行业为重点的“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建立一批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由省、市、县(市、区)三级政府予以较大金额的资金支持。浙江设立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针对关键机械基础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自动化控制等产业技术瓶颈,确定一批重大技术专项,进行重点突破。与此同时,浙江还实施“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引导省内高校、科研院所青年科技人才到企业研究院工作,强化产研结合。

推荐访问:块状 浙江 特征 产业 经济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