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教案课件 >

中国社会要给失败者更多宽容

作者:jkyxc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 鼓励创新不能流于喊口号,中国社会要给创新者实实在在的鼓励,最大限度地消除他们对一旦创新不成的顾虑。

缺少创新精神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集体反思。很多人愿意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及国家运行的特点中寻找答案。我们认为,中国社会对创新的激发力不足,或许带来的问题比其他因素都要多得多。

中国社会对创新喊得很多,但对失败的宽容度很小,从宏观上看,造成了中国社会鼓励创新的态度是虚伪的。中国社会实际上最鼓励的是“稳”,是随大流和按部就班。科举在中国盛行了上千年,高考等现代公共考试成为中国压倒一切的人生上升通道,就是明证。

失败在任何国家都是不令人愉快的,但在中国尤其变得可怕。在美国硅谷,有过失败经历的人往往更容易找到工作,获得投资。但在中国,失败一次就可能让你从行业中出局。巨人集团史玉柱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绝版,中国早年倒下去的创业者极少有人重新站起来。这首先当然是他们个人的责任,但他们所有人的遭遇加起来,不能不给后来人制造出对失败的恐惧。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很像是飘在云端的口号,每个基层的成功者都能讲出他在逆境中看到的真实人情冷暖,他们后来的成功几乎完全取决于他们个人与这种逆境的对抗,或者很难解释的幸运,不少成功者或者自负,或者敬神,却疏于报答社会,他们成功于中国社会,却对社会缺少亲近感。

其实中国社会对失败的不宽容,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历史是歌颂胜利者的历史,“成王败寇”不仅被历代政治家信奉,而且在中国民间深入人心。当几乎没有失败者能在中国历史上抬起头来时,现代失败者就很难在中国社会上抬起头来。中国文化鼓励杀身成仁,反对做俘虏,也是不接受失败的表象之一。

害怕失败表现在中国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官员害怕失败,因为一个挫折很可能断送积累了一生的政治仕途。企业家害怕失败,因为从资本到消费渠道,每一个环节都“只认赢,不认输”。学生害怕失败,因为高考败一回,至少要等一年,甚至一辈子就完了,既不像托福和雅思一年能考好几次,也不像美国大学的肄业生有机会搞出微软和苹果那样的大公司。

曾经历数次大起大落的苹果掌门人乔布斯有一句话:从来没有哪个成功的人没有失败过或者犯过错误,他们把错误当成一个警告而不是万劫不复的失败。无论中外的成功者都说过类似的话,区别在于,美国人更容易把这当成真心话,而中国人更容易认为这是成功者高高在上时“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们不能让创新者都是项羽,一旦失败就自刎于乌江边,我们要让创新者有刘邦那样屡败屡战的勇气。鼓励创新不能流于喊口号,中国社会要给创新者实实在在的鼓励,最大限度地消除他们对一旦创新不成的顾虑。创新需要英雄,但如果我们需要大批的英雄,他们除了是中国社会的“榜样”,一定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产品”。

时评人物:曹建海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转型、工业投资与市场、工商管理和土地经济,对汽车产业、民航产业和房地产业也有着较多的研究。曹建海先生大胆直言的观点,充分体现了研究者认真严谨的态度,在为民生而战的道路上,曹建海先生走得纯粹坦荡。这种硬骨头作风,在当下知识分子中已不多见,被各界称为经济学界的“当代鲁迅”。

推荐访问:要给 失败者 中国社会 宽容 更多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