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怎么写报告 >

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茌平有“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的称号,并且茌平剪纸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茌平剪纸以其豪放、朴拙的独特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自成一派。既具有本土历史的积淀,又具有东西南北不同风格的融会贯通。

关键词:茌平;剪纸艺术;民间;开发与保护

茌平自古文化积淀深厚,人杰地灵,在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艺术文化的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大量的民间剪纸作品,用独特的造型手法和审美观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

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在茌平境域内聚居耕种生活,并因“茌山之平陆”而得名,又称“茌山”,是战国时期高士鲁仲连、唐初名相马周、宋代医学家成无己、康熙老师王曰高、清代画家董立元等历史名人的诞生地。境内有著名的尚庄大汶口文化遗址、教场铺龙山文化遗址、孔子回辕处、鲁仲连祠、太平军被俘处等名胜古迹。祖先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创造并遗留下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迎仙楼的传说、“南京到北京,茌平衙门朝正东”的故事、《史记》中关于茌平历史名人鲁仲连 “说魏救赵”和“射书聊城”的两个故事、平调秧歌、董庄画、南城调、龙山黑陶、贡品圆铃大枣的加工技艺等,特别是剪纸,1993年茌平县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茌平的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剪纸是过去广大农村妇女的一项业余文化活动,各乡镇都有剪纸高手。它与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息息相关,如结婚时,人们都有窗户上贴大红喜庆的团花(民间俗称“红月亮”、“包角花”)、合碗的传统习惯;老人去世发丧时,所扎制的花圈、招魂幡上也有白色剪纸装饰物(小花篮、纸人等)。  

茌平剪纸的风格特点可追溯到元朝末期,《茌平县志》记载当时“居民十亡八九”。后来朱明王朝推行“移民垦荒”政策,从山西洪洞县、山东东三府(登、莱、青)、河南、河北、江南迁到茌平大批移民。这一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决定了茌平剪纸艺术的斑斓多姿,使茌平剪纸艺术既具有本土悠久历史的积淀,又具有来自东西南北不同特色的融会。经过不断传承发展,形成了茌平剪纸现在“粗犷传神、粗中有细”的独特特点。  

茌平剪纸种类繁多,过年、婚事等重大节日都会被广泛使用。剪纸作品如“双鸡”、“百鸟朝凤”、“二龙戏珠”、“小兔啃豆棵”、“老鼠偷葡萄”等,尤其是团花(包括抱角类)也叫窗花,民间俗称“红月亮”,就达上百种之多,算得上“茌平剪纸的精华”之作。在茌平,过去民间嫁娶,没有哪一家不贴大红“月亮”的,白底红花,给人一种清新和喜悦的感觉。茌平剪纸有很多内容具有寓意性和喻意性,例如寓意男女之间相爱与结合,反映人类婚姻和繁衍的“鱼戏莲”、“喜鹊登梅”、“凤凰戏牡丹”、“合碗”、“鸳鸯戏水”、“双鸡”、“双鱼”等。喻意多子多福,如“鲤鱼莲花”、“老鼠偷葡萄”等,用以表现富贵平安、吉祥如意及福与寿的纹样更是不胜枚举。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剪纸艺人们剪出了有关时代变迁的很多新样式。例如反映国家大事的“亚运会”体育藏书票剪纸系列、“庆祝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喜迎奥运纪念剪纸系列等;反映近现代科技医疗教育发展方面的“科技下鄉”、“科技卫生”等;反映人们生活的“农庄”、“赶大集”、“养猪致富”、“秋收”等。  

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发展壮大民间艺术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特别在剪纸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文化部门多次组织人员通过普查和重点访问,了解掌握了全县剪纸艺人的基本情况。  

二是建立了茌平剪纸艺术展览馆。在城市规划中加入茌平剪纸的元素,如人民广场和茌山公园中建有剪纸浮雕,艺术长廊等。出版了多本剪纸精品集和《实用民间剪纸艺术》等相关书籍。  

三是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定期举办剪纸艺术展览和交流活动,茌平剪纸曾多次参加省市和国家民间美术展览,多数作品被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山东省美术馆等收藏。同时继续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剪纸能手大赛,选拔年轻艺术人才。茌平县民间艺术资源广泛,有着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把握资源特色、优势,确立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正确思路和对策,使隐性文化显性化,成为可视、可感、可消费的文化产品。对剪纸、黑陶等民间艺术产业项目,要通过对其精神内涵、艺术特征的把握,提升品位,发展新的亮点。同时做好对优秀民间艺术的传承保护工作,使祖先留给我们的民间瑰宝,不被失传和灭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对象是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只有传承人的手艺继续发扬传承才不会失传。目前我县的一些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民间传统文艺、技艺等面临后继乏人的现状,我们将采取培养、扶持等措施,为传承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以及民族民间艺术保护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促进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产品系列,从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我们深知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也不容乐观,有的传承人渐渐地老去,使得对民间文化工作的保护面临种种困难。但民间文化这种非物质的遗产一旦失去,就再也不会恢复了。国家历来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

参考文献:

[1]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http://.  

[2]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民间 美术 保护 开发 资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