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怎么写报告 >

写出传统文化的特点

作者:jkyxc 浏览数: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要求写出家乡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的传统文化散发着璀璨的光辉,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传统文化的特点呢?以下的几个片段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片段一】

也许从那时候起,我就被剪纸的艺术魅力所征服,因此便常常学着奶奶的样子来剪纸,猫呀狗呀,花呀草呀,都成了我剪纸的内容。不知剪坏了多少纸,也不知拉着奶奶的衣角学习了多少次,久而久之,我也学会剪几个小东西了,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连年有余”这一幅剪纸:一个胖娃娃,穿着红肚兜,骑在一条大鲤鱼身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鱼下面是清清的水,水里盛开着几朵红莲。

(节选自习作《祝你连年有余》)

这段话中,作者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通过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詳细描写“连年有余”这幅剪纸,写出它象征的美好含义、隐喻的无限祝福,这样就写出了剪纸的特点。“不知……也不知……”句式的运用,写出了“我”对剪纸文化的热爱。

【片段二】

大秧歌扭起来了。虽然队伍中都是中老年人,可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是手中的扇子和手绢,舞弄得出神入化,尽情地挥洒着内心的喜悦和幸福。一些青年和孩子心里也有些发痒,不时加入秧歌队伍。一条条彩色的“长龙”也在不断加长。队伍的四周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欣赏,一边唠着家常,自在悠闲。吹唢呐的不时变换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随着变化,让人久看不疲,这样喧嚣的场景一直会持续到夜深才结束。

(节选自习作《我爱家乡的大秧歌》)

小作者紧紧抓住“家乡的大秧歌”这一特有的民俗展开,将大秧歌火暴热闹的场面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用词准确生动,语言丰富多变,让习作文采飞扬。“老人”“青年和孩子”的不同表现,加上生动的动作描写、场面描写,画面感十足。

通过上述例文的赏析,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在写传统文化的习作训练时,首先我们要确定写作内容。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独具特色的节日习俗、精美别致的民间工艺、极富地方特色的饮食、服饰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内容。其次,要确定写作重点。可以是自己的亲身体验;可以选择那些最精彩的、最激烈的场面作为重点,比如端午赛龙舟等。最后,还要注意场面描写。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使读者有整体的印象。同时,注意刻画好人物形象,使人物性格鲜明,鲜活生动。

【片段三】

过端午节我家也有许多习俗!妈妈总是先做好准备工作,把糯米泡好,采来新鲜碧绿的箬叶,准备各种各样的馅儿,蜜枣、花生米、火腿、咸蛋黄……应有尽有。接着就是妈妈一展身手的时候了,她把箬叶平摊在手上,倒上糯米,包成一个尖尖的三角形,放入馅儿,裹紧叶子,系上五彩绳,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妈妈一个个地包着,动作娴熟无比,汗水无声地落着。然后她就开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两个小时粽子才会又香又糯。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锅盖,阵阵粽香向我袭来,我剥开一只,咬了一口,啊,多么美味的粽子啊!这是妈妈用辛劳的汗水为我制作的美食,我永远都不能忘怀。这就是我家的端午节!

(节选自习作《家乡的端午节》)

小作者的这一段描写很精彩。他先总写家里过端午节也有许多习俗,然后按“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的顺序来写,层次分明,妈妈包粽子的动作描写简洁生动,结尾又再次说“这就是我家的端午节”,前后呼应,层次清晰,让人一目了然,从中了解到我国的节日传统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推荐访问:传统文化 写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