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怎么写报告 >

六十年史诗笔记

作者:jkyxc 浏览数:

前言

史诗,在辞典中通常释为“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或以古代传说为内容的叙事长诗”。这种释义显然受了西方文学的影响,以古希腊诗人荷马的《伊刺亚特》为楷范,以为只有那种塑造英雄形象、充满神话色彩的长诗。才叫做史诗。殊不知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史诗的概念有别于西方,我们的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向有史诗之称。史诗意识一直深深浸润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杜甫之后。如北宋的王安石、苏轼,南宋的辛弃痰、陆游,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李梦阳,清代的龚自珍、黄遵宪。近代的柳亚子、丘逢甲等,他们的诗词作品都反映着一个时代的政治和社会风貌,具有显著的史诗性质。

当代中华诗词中的许多作品,能以直面现实,咏歌时代,关注世运,体察民情,这正是继承了古典诗歌的史诗精神。

以干支纪年的传统文化,以60年为一轮甲子。自1949年,至2009年,这60年历史,犹如一台闳闳大观的多幕剧,帷幕甫落,而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栩栩然尚在眼前。宏壮的理想,艰难的征程,惨痛的教训,奇瑰的业绩,构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极其重要的时代。而这个时代所留下的诗词作品,又恰似一面历史的长镜,反映着其间所发生的每个具体事件和整体历史风貌。几乎每一个年份,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次社会变化,都在诗词中得到了敏锐而深沉的表达。这大概是别的任何文学品种都未能做到的。

尽管它一直受到主流文学的排挤。仍然坚毅地存在和发展着,在默默无闻中完成了它的史诗使命,这就是伟大的中华诗词。当代诗词在承载传统的同时,从内容上和语言上都进行了积极的创新,以其现实主义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精神,显示了蓬勃的生机,不禁让人欣然感奋。

笔者之于诗词,既喜好阅读,浏览之间不免时有摘抄,尤注重反映社会现实、抒写重大事件的感怀之作,往往结合自己心得,随手记下。经笔者过目的当代诗词专著,不下100部,加之多种报刊,所浏览诗词至少在万首以上。凭自己喜好而随手抄摘的作品,约400馀首。现在将多年积累,缀成此书,既非专门编选,亦无深入研究,更不敢妄加点评。所以,此书不是选本,不是注本,不是评本,只是个人的阅读笔记,随心、随兴、随喜而已。经粗略编摩,归为《东风篇》、《伤痕篇》、《春望篇》、《感怀篇》4个部分。因其内容涉及了建国60年来发展变化的事迹,故以“六十年史诗”姑妄名之。若是“此中有真意”,相信读者自会品味。而疏漏浅薄之病,在所难免,尚祈方家指诲。

付梓之前,前面又赘写这几小段的话,无非是想向读者交代清楚编写此书的动机。夏风拂槛,不觉已到端午节了。爱好诗词的人们,最爱在这个节日怀念伟大的古代诗人屈原。我们这种醉心于传统诗歌的情结,真好像就是从《离骚》那里传衍下来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一 东风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

等闲识得东风面

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出席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大会时,发表讲话:“世界上现在有两股风,东风,西风。中国有句成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占了压倒的优势。”

此处所用成语,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林黛玉说:“但凡家庭的事,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毛泽东巧借这句妙语,引用来譬喻国际形势,境界一新,一时人心振奋。“东风”从此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划时代的1949年。荡涤山河,震撼乾坤,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如此豪迈而气势磅礴的咏唱,永远在历史的时空中回响。

是年元旦即将到来之际,毛泽东主席为新华社撰写了新年献词,题曰:“将革命进行到底”!此文庄严地宣告: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1949年将要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压迫,100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压迫,将在我们的奋斗中彻底地推翻掉。1949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

国民党南京政府在风雨飘摇中。蒋介石宣布引退。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4月1日,张治中率南京政府代表团抵达北平,国共和谈开始。4月20日深夜,南京政府电复代表团,拒绝接受和谈协议。国共两党的北平谈判最后破裂之翌晨,即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随着一声令下,百万雄师横渡长江,23日占领南京。毛泽东时在香山双清别墅住地,喜接胜利消息,春风满怀,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此诗当即传往前线,以激励将士猛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一句,明确宣示了夺取彻底胜利的决心,绝不为了“和平”的虚名而停止战斗,绝不能像楚霸王项羽那样“自矜功伐”,却给敌人以喘息和反击的机会。全诗意气昂奋,充满信心。尾联借用唐代李贺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道出社会变革、时代更迭的哲理,此中深意,历久弥新。

抵北平感怀

郭沫若

多少人民血,换来此矜荣。

思之泪欲堕,欢笑不成声。

为新中国开国奠定基础,功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大捷。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甫捷,许多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就被辗转接到解放区。这一举措既表现了毛泽东、周恩来筹谋建国的睿智和远见,亦反映当时知识分子对于民主建国的美好理想和热切追求。抗日战争结束,国共内战爆发,其时知识界异常活跃。追随国民党者有之,所谓第三势力者亦有之,而许多杰出人士不满蒋介石政府的独裁与腐化,寄望于共产党建设人民民主的新中国,他们向着解放区、向着北平走来的爱国心情和民主热忱,简直就是一种滚烫的激情。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48年由香港秘密乘船北上,进入东北。翌年1月2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遂于2月25日由沈抵平。北平即将定为国都,岂能不有矜荣之感?然而这一胜利来之不易,多少人民抛头洒血始有今日,故使人悲欢交集,“欢笑不成声”。此诗于乘坐火车途中吟成,短短几句,意切情真。

欣闻北平解放

马叙伦

宫阏嵯峨六百年,风流人物欲凌前。

已残封建凭收拾,无上人民创地天。

风景未殊人事异,山河无恙物华鲜。

沙滩一角危楼在,指点当年旧讲筵。

推荐访问:史诗 六十年 笔记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