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报告诀窍 >

神舟七号战略大手笔

作者:jkyxc 浏览数: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出惊天动地的轰鸣,CZ-2F巨型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七号和3名航天员,刺破戈壁苍茫的长空,奔向浩瀚的天宇……

神舟七号总共飞行68小时27分钟,耗资27亿元。平摊下来,每分钟飞行的成本为66万元。这样一笔庞大的开支能撬动多少社会经济价值?这一宏伟的载人计划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国家战略?

国家战略:从“714”到“921工程”

天,在中国向来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从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到敦煌飞天的精美壁画,从诗仙李白的“把酒问青天”到一代伟人“可上九天揽月”的雄心。古往今来,中国人梦想着揭开天空的奥秘。如果说这只是浪漫主义情怀,那么,现代的太空角逐,更多地是国家战略的考虑。外太空被称为陆地、海洋、天空之外的“第四疆域”。上世纪60年代中国航天事业起步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太空竞赛早已激烈展开。

前苏联在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后4年里,就把加加林送上太空。美国1961年宣布实施登月计划,在1970年代初把1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美苏两国的发展态势,让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加紧发展自己的航天计划。1964年,中国成功试射装有生物舱的火箭。2年后,一只名为“小豹”的小狗随火箭上天并平安归来。1970年7月14日,毛泽东指示“立即着手载人飞船研制工作,开始选拔、训练航天员。”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启动,代号714工程。

此后,轰轰烈烈的载人工程开始了。国家从1000多名飞行员中筛选出20位航天员进行训练,第一艘载人飞船命名为曙光号,科研人员开始进行研发。然而,由于国力、科研水平的限制,载人航天工程没走多远,国家就把重点转向更为实用的应用卫星领域。从此,科研队伍缩编,航天员回到原单位,盖着“绝密”印章的曙光号载人飞船的设想图,也落入尘封之中。

到了1980年代,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前苏联稳步把和平号空间站送上太空。欧洲、日本相继宣布自己的空间计划……中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呼声,再次高涨。

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等4位著名科学家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得到邓小平的亲自批复,并拉开了“863计划”的大幕。此间,有中央官员询问4位科学家,这一计划需要多少经费。可谁也说不上来。王淦昌提了个“1000万”。然而,第2代领导集体批准的金额是:100亿元。

中国科技界被中央的决心震撼了。在“863计划”中,载人航天研究重新列入重点发展计划,100亿经费中有40亿投入这一领域。其中一个子项目是大型运载火箭以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这是关乎发射载人飞船和小型空间站的基础。另一个子项目是空间站系统及其应用。

1990年7月,历经多年艰辛研制的长征二号E首飞成功,新型火箭为载人航天铺平了道路。之后,200多位专家经过6个月的系统论证,在1992年9月21日向政治局常委进行汇报,江泽民主持会议并审议通过了载人航天工程。第3代中央领导集体一致认为:“载人航天在10年后将成为综合国力的衡量标准。”

从那时起,“921工程”静悄悄地上马了。直到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成功上天,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才公之于众。

独辟蹊径:“中国式”的航天道路

虽然40多年前美国和前苏联就实现了载人航天和太空漫步,然而,中国的太空之路,是一条不同于前者的跳跃式发展道路。

前苏联在1961年把加加林送上天之前,共进行了9次无人飞船试验,其中5次成功,4次失败;美国在航天员上天前,一共发射了8艘无人飞船,其中3次失败。美苏两国为了争夺第一,多次仓促把宇航员送上天,付出了惨痛生命代价和财产损失。

和美苏太空飞行所付出巨大损失不同,中国仅发射了4艘无人飞船,第5次即成功实现载人飞行,第7次即实现太空漫步,成功率100%。从“神五”到“神七”,中国没有在外在压力下仓促上马,而是借鉴和吸取美俄经验教训,按照中国的航天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一位外国专家感慨说:“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式太空计划。他们每次向前迈进一大步,很少重复飞行。”

中国航天之路,在经费上也十分节省。中国研发的飞天号舱外航天服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耗资不过3000万元,远低于海外航天专家1.2亿元的估价。海外人士评论说:“中国和当年前苏联勒紧腰带发展航天事业的尴尬有着天壤之别,也和美国摸着石头过河、耗费海量美元烧钱式的航天路径不同。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飞天模式是以一种有效但节约模式进行,体现了东方式的哲学和智慧。”

中国航天道路的另一个特点是举全国之力。神舟飞船的上天,是一大批科研机构、生产企业“无缝连接”的结果。研制火箭和飞船的配套单位有110多个工厂、院所参加,有3000多个协作单位。

在全国各有关部门和科技人员的大力协同下,航天科技人员瞄准了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水平,直接采用多人多舱的设计方案,可利用空间创世界之最。可以说,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很高,整个过程都透着四个字:中国特色。

航天产业:投入产出比1:8

有人曾开玩笑地说,航天从来不是赚钱的项目,而是烧钱的项目。因此,有人把“神七”说成是27亿元买来的“面子工程”。然而,根据欧美国家经验,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应,其投入产出比达到1:8甚至1:14。以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为例,计划耗资240亿美元,但衍生产值超过了2000亿美元。

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韩立岩分析,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航天产业每年平均投入上百亿元,其带动效应虽然没有欧美那么大,但也可以产生5至6倍的辐射效果。由于航天工业是是产业链最长的产业之一,从基础原材料到日用消费品,几乎无所不包。因此,这是一个有着从国防高科技产品到日用消费品的巨大衍生品市场的行业。粗略估算,通过“神五”、“神六”带来的产业价值已经超过1200亿元。也就是说,航天产业不只是象牙塔里的事,它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带动的产业链、释放的市场能量是巨大的。

一个阿波罗计划,衍生出2000亿美元产值;中国两次发射,只有1200亿元人民币。差别为什么这么大?北航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魏法杰表示,我国在航天项目上起步比欧美略晚,航天科技转化为民用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相对而言,中国在“航天转民用”领域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神舟系列与阿波罗系列的产业价值有差距,也不足为奇。

如果要问中国能从“神七”得到什么,或许最重要的是无形价值。载人航天作为航天领域最复杂、最高

深的部分,需要以雄厚的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后盾。以运载火箭为例,发射卫星的火箭,其可靠性为0.97。而搭载航天员的火箭,安全性指标要达到0.997,即发射1000次才失败3次。迄今为止,中国载人火箭成功率100%。不论基础技术研究,还是精密配件的制造,“神七”都是“中国制造”的最高水准,足以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民营企业:实力点燃参与热情

神舟七号是“中国制造”的盛会,也是民营企业的舞台。

神舟七号作为一次难得的事件营销,让十几家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参与其中。百姓看到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试验用车”、“航天员凯旋礼宾车”、“独家提供‘神七’航天返回鞋”等等名头,而背后则是奇瑞汽车、长安汽车、创维、双星鞋业等知名国产品牌的身影。这些企业普遍认为,载人航天发射覆盖广泛、收视保障高。这是神舟飞船带来的延伸商机。

不过,民营企业发挥的效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前,备受关注的3000万元的舱外航天服,是由成都海蓉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而出舱航天员所用的“脐带”线缆,是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但这两家企业,都是国有控股公司。这是因为,航天领域招投标有一定的门槛和标准、有严格规范、还要有国家级许可证、国际标准认证等。我国航天产业采用抓大放小方针:大的系统和核心技术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生产。而一些服务后勤保障基础性的单机产品、小零部件等,允许民营企业发挥成本和管理优势,适当参与。

现阶段,民企大多是参与核心军工企业的配套生产,民营企业的产品还处在三级、四级配套的层面。民营企业需要依靠自身科技实力和产品质量说话,才能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

科技研发:千金难买的太空搭载

外太空领域,孕育着无数有待开发的新学科,也蕴藏着宝贵的空间资源。发达国家联合进行的国际空间站计划,其重要价值就是利用空间资源进行科技研发。中国曾因无法参与这一计划而遗憾,但“神七”的成功,让中国向空间站目标迈进了一步。巨资投入的神七飞船,带回了无价的科研回报。

所谓空间资源,主要是是航天器在轨道上运行产生的资源,如空间宇宙辐射、微重力、高真空、高洁净、大温差、弱磁场等。中科院胡文瑞院士分析说,神舟飞船不仅是一个天地往返的运输器,更是一个可以在天上进行科学实验、技术试验的空间飞行器。它的轨道舱里,装载着很多科学仪器,价值比返回式卫星更高。神舟七号搭载品种之多、涉及学科领域之广、研究课题规格之高、产业化经济价值之大是历次搭载所少见。

据了解,清华大学搭载了新型生物材料、生物燃料、医药和食品的重要微生物菌种,主要用于“工业生物技术”研究领域。中科院搭载了南芥、番茄等材料,实验研究结果将为今后载人航天事业的空间保障系统提供依据。中国林科院搭载了多种林草类种子,对城市绿化的植物配置、对恶劣生态环境的生物恢复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搭载了抗恶性肿瘤的纳米药物生物原料等植物品种,有望筛选出具有更高活性和合成能力的抗恶性肿瘤的优良菌株,经济效益可观。另外,一批水产动植物活体和中草药,珙桐、鹅掌楸两种珍稀濒危林木种子首次上天,进行太空诱变育种研究。

胡文瑞院士透露:在天上,可

以长出一些地上长不出来的好的蛋白质,我们可以用这个蛋白来做结构,找出诱发生物疾病或者抵抗疾病的基因链。一个好的蛋白质,很可能是一种好药。国外研制一个新药,至少需要5亿美元。太空培育蛋白的经济价值有多大,可想而知。

另一个重大搭载项目是空间材料生产。过去,我国曾连续在返回式卫星上进行空间生长砷化镓试验,使得我国在大功率微波元器件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上取得突破性成果。为配合神舟系列飞船,上百名科研人员成功制造出世界先进的空间晶体生长炉。前几次神舟飞船飞行,熔炼出12种贵重合金材料和优质单晶硅,可用于制造最精密的芯片。

据神七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说,载人航天工程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应用系统是载人航天七大系统之一。中科院等50多个研究所先后研制出130多种船载科学仪器,解决了国家五大战略需求、开创了空间材料等六大科学领域,使我国空间科研能力一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未来中国空间站建成,还将进一步提高国家科研水平。

政治影响:航天格局重新洗牌

当中国航天员手握五星红旗在太空漫步,意味着中国正式成为第3个独立完成太空行走的国家。这一历史性的突破,让中国赢得了尊重:不仅巩固了航天大国的地位,而且会改变全球航天格局。

航天是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产业,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航天领域目前最具有产业特征的,莫过于卫星制造业、卫星发射服务、卫星应用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业。中国虽然在1990年就涉足商业发射领域,但1999年之后,美国通过了国际武器交易规则(ITAR),禁止美国制造的卫星(含部件)用中国火箭发射。其理由是中国用商业发射业务改进导弹技术。由于欧洲和日本在内的多数卫星制造商都会采用部分美国部件,中国被ITAR挡在了全球商业发射市场之外。

然而,中国神舟系列飞船以及嫦娥一号探测器以100%的成功率,为自己赢得了尊重。今年7月,美国宇航局副局长米切尔•奥布莱恩为首的代表团悄然抵达北京,讨论联合成立航天与地球科学工作组等事宜,意在解决美国航天界面临的难题:2010年航天飞机全部停飞,2015年新一代飞船才能升空,期间有5年时间没有合适的航天器。美国行业刊物《航空与空间技术周刊》认为,美国极有可能借助中国的飞船进行发射。这意味着,中国将重新进入商业发射市场。

有行业内报告显示,1996年,全球航天技术产业创造的利润为750亿美元;到2000年,利润已攀升到1250亿美元;至2010年,全球商业航天活动的收入预计将达5000亿至6000亿美元,其中全球卫星产业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2000亿至3000亿美元。今后10年,全球预计发射商用卫星700颗左右。可以肯定,“神七”使得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将大大提升。

9月30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第59届国际宇航联合会上表示,中国正在组建亚太空间合作组织,预计年底在京成立,目前已有9个亚太国家加入。该组织旨在推广卫星应用。可见,耗资27亿元的神舟七号以无可挑剔的完美表现证明了中国的实力,也为中国赢取更多订单打下了基础。

神舟七号是人类伟大的太空探索,更是中国国家战略的缩影,它的政治、经济、科技意义远非27亿元所能衡量。它把中国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也让自豪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推荐访问:神舟 大手笔 七号 战略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