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写作素材 >

“蓝色底,白色花”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 中国民间蓝印花布以独特的工艺,鲜明和谐的蓝白之美闻名于世。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纯手工制作的蓝印花布逐渐被机械化生产所取代,然而它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工艺价值却能弥补现代自动化生产的呆板,满足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和深入分析再次探究了蓝印花布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并且分析了当代蓝印花布的生存现状和具体的开发策略。

关键词:蓝印花布 渊源 底蕴 现状及原因 潜在价值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民间蓝印花布以独特的工艺,鲜明和谐的蓝白之美闻名于世。从经典的染坊到精致的博物馆,它耐人寻味的历史意蕴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艺术、工艺价值却能弥补现代自动化生产的呆板,能满足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如果说蓝印花布是一坛沉淀多年的老酒,那它的底蕴值得我们品味,它又或像是一颗跃跃欲试的年轻之心,未来之路鲜光艳丽。

一 蓝印花布的历史渊源

从《诗经·小雅》中的 “终日采蓝”到《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青与白相间也”,蓝印花布的痕迹处处可循。世界上最早的制蓝淀工艺操作在北魏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种蓝》有记载。

染缬是蓝印工艺中的一类,包括绞缬,蜡缬和夹缬。唐代盛行夹缬,在宋代得到广泛传播,蓝印花布除了为宫廷贵族使用外,也逐渐在普通百姓中使用,从而出现了更多反映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图案。

元代中期,沿海地带广泛种植棉花,并且有人把棉纺技术传播到江南地带,促使了许多地方土布的长足发展,棉花种植开始普及,棉纺织业的重要性逐渐取代丝织业。尤其在南通民间蓝靛草得以广泛种植,促进和完善了蓝靛技术。蓝靛染色吸附力强、成本低,服装染色多用蓝靛染色。

清末民初,天然染料蓝草在江南地区广为种植,使得蓝印花布工艺广为盛行。这一时期的蓝印花布工艺技巧更加别致,远销海外。当时的繁盛之地南通市镇星罗棋布,飘扬着各色各样的蓝印花布。

民国后,“洋布”以及国外染料、先进印染技术逐渐占据中国的市场,传承了几百年的民间蓝印花布岌岌可危,再加上纯手工生产、制作蓝印花布费时费力,很多地区蓝印花布几乎已绝迹。

二 蓝印花布的历史底蕴

蓝印花布的图案色彩古朴高雅、清新养眼,无论山水、花卉、人物、动物、几何抽象纹样,皆与民间风俗息息相关,再加上断线和圆点手法的采用,单纯的蓝白两色中又多了几分色彩感和层次感。例如,在我们江苏,以框架式结构与中心纹样组合的大面积蓝印花布独幅制品最为盛名,通过用宽窄不同、点面相间的框边衬托中央的圆形图案,这样的方圆结合别具特色。

每一种民间艺术都有其独特的符号语言,蓝印花布的纹样设计不仅折射出中国的传统思想,而且承袭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并在其基础中提炼了丰富的视觉元素,它们或隐喻或抒情地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民间蓝印花布在民间仍拥有极广泛的语言交流基础,由谐音、图景和文化传统形成了有象征性的符号体系。

蓝印花布的一大特征就是谐音寓吉祥。因“瓶”与“平”谐音,所以在蓝印图画中常以大花瓶表示平安如意、吉庆升平,而四个柿子合并如意和花瓶,喻意“事事如意,时时平安”,其中玉如意即“如意”;“喜上眉梢”直接借“喜鹊”的“喜”,并以“楣梢”通“眉梢”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除此之外,还有葫芦的谐音为“福禄”;佛手的谐音为“福寿”;莲和鱼相结合表示“连年有余”,诸如此类的谐音手法举不胜举。

其次就是图案的选择,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抽象图案、动植物或日用制品图案拟以象征手法来代表许多特殊的含义。例如,有些装饰元素是古文字,像福、寿等字都带有福佑、百岁之意,当然还有许多自然图案,如云纹、水纹,它们象征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神的保佑等;另外一部分抽象图案则来源于宗教及图腾,如八卦、菱形等。站在符号学角度来讲,这些图案抛弃了晦涩难懂的暗喻手法,通俗直白,这在当时盛极一时,有的甚至流传至今,如梅的花期为花中之首,故以此形容独占鳌头等。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手法,比喻的意向也含有它特殊的意义:由鱼、龙和龙门组成了“鲤鱼跳龙门”,比喻由平凡变为显贵;仙鹤图案一般表示高官厚禄,与白云图案相结合则意为“青云直上”。

三 蓝印花布的现状及其原因

1 现状

由于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自动化、半自动化的生产设备逐渐取代蓝印花布印染技艺。长期以来,制作传统手工蓝印花布工作比较辛苦,效益比较低,坚守蓝印花布传统手工技术的人已越来越少,致使蓝印花布手工艺处于濒危状态。

近几年来,蓝印之乡南通的蓝印生产量一直在下降,20世纪70年代有三个生产区,从业人员300多人;现在民间作坊逐渐萎缩,生产规模逐渐缩小。现有9家蓝印花布作坊在南通,除了蓝印花布博物馆,其余8家以家庭作坊生产模式为主,从业人员不到100人,而且其生产流线很不正常。

2 原因

随着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民间手工蓝印花布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们日益膨胀的物质需求,加上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改变。采用机械化手段加工制作的蓝印花布,虽然产量高、成本低,但是却缺乏人情味,缺乏蓝印花布所应有的细致和原有的韵味。

除此之外,从事蓝印花布印染和设计的专业人员越来越少,印染工艺的工人年龄老化,无人继承学习,蓝印花布技艺后继无人。由于经济效益低,从事印染人员的待遇、收入比较低,导致从事人员越来越少。蓝印花布制作工艺繁琐,原料成本较高,再加上生产蓝印花布的作坊越来越少,使得现在纯手工制造的蓝印花布工艺品和服装价格都比较昂贵。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吴元新为代表的民间工艺研究人员一直不断地在蓝印花布纹样图案,制作产品等方面进行创新。但是,由于纹样图案制作工艺的复杂,现有的技术受到限制所以没有太多的纹样图案上的变化,主要还是以传统吉祥图案为主。蓝印花布产品的样式单一,缺乏创新。在失去原来以手工制造业为背景的情况下,藍印花布要想在现代社会上发展就必须打破传统思维,推陈出新。

四 蓝印花布的潜在价值

1 借助丰富题材打破刻板,营造经济和文化效应

当代经济孕育的商业社会产物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我们大众的生活。从一包洁云餐厅纸的纸袋包装设计到繁华市中心树立的巨幅广告,它们不仅仅是通过符号、图片和文字来刺激大众的视觉感官,更重要得是通过这样的艺术创意活动来向人们传达理念或讯息。而民间蓝印花布通过其充满亲切感和人情味的语言文化透射出“吉祥”、“完满”的民族心理观念,两者的结合将对群众传统信念的强调和启示以及民族的团结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蓝印花布传统吉祥图案的美学几乎涵盖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所有内容。伴随着时间轴的发展,我们也不难发现蓝印文化的文化底蕴。奴隶社会时期,封建的经济结构和狭隘的文化思想使人们追求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因此出现了“老鼠拉葡萄”之说;封建社会时期,人们的崇拜主义观念进一步发展,为孕育出了“鱼跃龙门”、“五子登科”等吉祥纹样。再看蓝印花布中的谐音表意手法,如以“蝠”谐音“福”,“桂”谐音“贵”因而组合成“福贵双喜”的主题。若是将一幅幅民间图案用现在的设计师之手进行重构、整合和创新,通过与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或婚庆等诸如此类的各种形式领域相结合,广泛地应用于商业生活中,定能在纷扰的现代生活唤起人们朴素的审美情趣,抒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回忆或向往。与此同时,鉴于人们与时俱进的理念和艺术发展的趋势,对于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传统造型元素进行改造,使得这些元素传递现代设计的观念,摆脱在使用过程中的局限,从而获得大众更多的关注,且促进更多新型行业的出现。

2 创意利用传统纹样,打造时尚造型

传统的蓝印花布图案一直以植物花卉和动物纹样为主,并且辅以简单的点、线元素,用谐音或暗喻的手法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这些都是劳动人民长期生活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这些亘古不变的文化孕育产物自然值得我们珍视,但是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却倡导着一种以人为本的生活理念,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个性化设计,而中国元素的加入更是现在许多设计师的首选,如果只是一尘不变的去采用传统图案的话,无论是人文需求还是市场兴起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创新、改革,打造更为时尚的造型。例如,在蓝印花布室内运用的设计中,室内陈设是最能让人想到的,一旦经过后现代的处理,如重新进行图案的组拼或将传统图案进行提炼,改造和运用,蓝印花布便会更具有时代特色。再如,现在蓝印花布在室内家纺的运用中就摆脱了它原有的中心对称,上下左右对称和逆对称的纹样格式,因为这些形式在现在看来,无论是在色彩上还是结构上都显得太过传统、死板和限制;反之,如果我们运用大块的简单色面做底,用蓝印花布花纹加以点缀,从而给人们带来形、色上面的视觉冲击,达到现代艺术与古典韵感的完美统一。当然,不仅仅是室内设计,蓝印的文案和蓝白色彩对比也可应用于其他方面,如界面设计,它深远的蓝能带给人们安逸、恬静和一份思考的空间,而它各式各样的传统花纹如果加之改造和设计,更能让人们的室内空间变得紧凑而颇具个性。

3 以制作和文化为蓝本,促进学术研究和教育宣传

蓝印花布,又称靛蓝花布,它的染料是以蓝草为主。蓝草,可以防蛀防霉,由此制作出的布料无论是色泽还是牢固度,都是上乘之作。从它的文案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这些吉祥纹样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民众将生活中的艰难困苦、世俗欢乐都鲜明地展现在蓝印花布中。这些工艺代代相传,形成了一种习俗并渗入到了人们的生活,超越了单纯审美需要的范畴,是先民们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下,追求心理平衡和精神超越的观念的物化。无论是从它的制作工艺还是文化内涵,蓝印花布都可以成为学校、社区、单位的文化宣传教育主题,启示更多的人去关注民俗文化,去审视它的过去,思考它的现在和将来。而且,蓝印花布给予人们的启示远非如此,根据学科的融合性,我们还可以将其研究扩展到艺术、教育乃至生物界。例如,在藝术方面,我们可以在蓝印花布的色彩方面投入更多的流行元素,可以有意识地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渐染、段染、泼染等手段,在色地上造成色彩的偶然性差异,如深浅和肌理变化、色块轮廓变化等。在生物方面,鉴于蓝印的坚实牢固和环保主题,我们可以以它的制作工艺为基础加上生物技术来创造更为实用环保的新型资源。

五 结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蓝印花布凭借它本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在当今服装、日用品、家居装饰等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古往今来,蓝印花布的发展不断创新,从制作、图案、式样、使用等方面不断突破历史陈旧框架,使蓝印花布富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它的图样保留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但它没有一味的墨守陈规,它的使用从一开始最简单的布艺衣裳到现在生活家居中的常见饰物。但也不难看出,蓝印花布的生存仍旧存在很大的障碍,我们需要逐一解决,赋予蓝印花布新的生命力,让这一传承着华夏历史文明、继承中华传统美学的文化瑰宝获得新生,让更多的人去喜爱这一独特的民族手工工艺,保护我们共有的民族财富。

参考文献:

[1] 刘洪芹、乔兰:《民间蓝印花布的美学特色》,《美术学刊》,2010年第12期。

[2] 唐帆、吴卫:《传统蓝印花布和现代平面设计》,《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第8期。

[3] 王兴业、李焰:《试析蓝印花布制作过程中蕴含的民间造物观念》,《纺织学报》,2011年第12期。

[4] 吕品田:《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文学研究》,2000年第2期。

[5] 潘春宇、高卫东:《偶发性色彩在蓝印花布创新设计中的应用》,《纺织学报》,2009年第1期。

作者简介:

戴思敏,女,1990—,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

蒋硕,女,1991—,山东人,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

钱雨菲,女,1991—,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

推荐访问:白色 蓝色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