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写作素材 >

河南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研究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河南省这片有着厚重传统文化底蕴的热土上,民间剪纸艺术独放异彩。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厚的民间文化资源,民间美术这一最具有典型性的民间艺术形态在河南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发展至今,经过不断地继承、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面貌。

关键词:剪纸艺术 豫北 豫南

剪纸艺术在民间被称为“花儿”。贴在窗户上的叫“窗花”,用于婚嫁喜事的叫“喜花”,用于敬神或祭祀活动的称“供花”。在河南省这片有着厚重传统文化底蕴的热土上,民间剪纸艺术独放异彩,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

豫北具有代表性的剪纸应是安阳的北郭剪纸。剪纸艺术于清朝晚期传至北郭乡,经过二百年左右的传承,流传至今。近几年来,为了使剪纸艺术布诸于世,在北郭乡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剪纸艺术得以挖掘和发展。不同年龄的剪纸艺人有其不同的剪纸风格:既有南方的阴柔之丽,精巧秀美,又具北方的阳刚之美,古朴豪放。选材上,剪纸题材十分广泛,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劳动生活场景应有尽有,神话故事、戏曲人物也是常见的題材。如今,刀锋间又出现了农家乐事、家庭伦理等元素,剪纸的内涵得以丰满和扩张。老艺人大多以传统风俗、民间趣闻为题材,如辟山救母、喜鹊登梅、鸟语花香、八骏图等。中青年艺人着眼于时尚,紧跟潮流,她们创作的文体专辑中有拔河、体操、甲骨文等。

于此相对,豫南具有代表性的剪纸艺术应推南阳。南阳剪纸的纹饰充满了神秘色彩,这些纹饰的神秘色彩与远古时期的图腾意识有某种联系。如在老年妇女去世穿用的丧衣上面的传统剪纸花样“一蟾一鹅”和“莲花盆”就可以看出,“一蟾一鹅”的形象是蛙与鸟的形象演化,是远古中原文化中生命概念的图像符号,该纹样被固定用于在人类繁衍生育中担任主要角色的妇女丧葬礼仪中是有特别意义的。被固定用于妇女丧葬礼仪中的传统剪纸花样还有“莲花盆”。它的形象是头顶蝴蝶、端坐莲花之中的老婆婆双手分别握着栖有一对凤鸟的植物枝叶,民间的说法为蝴蝶、凤鸟是引领亡人升天的,老婆婆是亡人的象征,蝴蝶、凤鸟、莲花皆是吉祥的象征。

虽然豫南豫北风格不尽相同,但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河南各省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

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河南省区的传统民间剪纸的动机和意义和其他省区一样,也是人类表达趋利、辟邪等生存需要和祈福、求安的美好愿望。河南地处中原,受生活习俗、历史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其剪纸艺术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既在人物造型和刀法处理上不偏不畸、张驰有度、强弱适中。其线条居江南温文纤弱和北方刚烈剽悍之间;其情感居江南轻柔妩媚和北方厚重憨实之间。既有浑厚粗拙,苍劲古朴,又有率真浪漫、洒脱奔放。既有粗犷豪放,又有精巧细密。

1、辉县民间剪纸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现代河南民间剪纸艺术在题材内容和审美意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近年,在河南辉县,在这个出土战国“银箔镂空刻花”的地方,出现了这样一批新型的民间剪纸艺人,李爱荣就是其中之一。细细品味,李爱荣剪纸有四奇。

奇一:没有师承,纯属野生。李爱荣是河南辉县薄壁镇潭头村的一位普通中年妇女,初中文化程度。爱荣说,她是在8年前,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时,见到有剪纸这门艺术形式,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起初,她只是凭着看电视节目的印象,摸索着剪些生肖动物,花草蝴蝶,后来逐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剪些复杂的人物造型,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李爱荣的剪纸艺术也这样自然天成地发生了。

奇二:题材新颖。在我们的习惯印象中,剪纸只是生活中的点缀和消遣。但是,李爱荣却赋予剪纸以沉甸甸的分量和深刻的内涵。在她的剪刀下,剪纸艺术不仅是节日的装点,更是一种发自心底的真情流露,她使剪纸这门民间艺术承载了前所未有的情感。

奇三:爱荣剪纸造型高古。展开这二十四幅作品,一股山野清新扑面而来,其构图丰润饱满而又富装饰,单一的大红色彩简明而热烈,人物形象突出且程式鲜明,配景简略大度又不失小节。每幅图的四角统一为牡丹纹样,把长方形的纸张括成“长八角型”,人物故事情节就在这“长八角型”展开。

奇四:刀法险绝。除了主题性剪纸创作以外,李爱荣也剪一些常见的题材,诸如12生肖,老鼠嫁女,“福、禄、寿、喜、财”等小品。她只用剪刀,不用刻刀,即使是那些不对称的作品,也是全用剪刀。这使我想起有些所谓的“民间剪纸”作品,造型准确,透视合理,再用刻刀细细雕琢,中规中矩,说是民间美术,却有很强的宫廷装饰风味,让人怀疑其艺术经过了学院派专家的指点和教育,全无民间美术的野趣和拙味。

2、濮阳剪纸

濮阳剪纸始于唐代,其源起有着深远的民俗之根。初时,每值年节人们用彩纸剪成简单图样,贴于门首或器物,一示驱祟,一示喜庆,后内容逐渐丰富,花样日益繁多,成为一支灿烂的艺术之花。濮阳剪纸分布普遍,豆蔻少女即可操剪作画,一般作点缀、装饰、祝福和婚丧嫁娶用,题材多属借喻类,如《喜鹊登梅》,象征喜上眉梢;《鱼戏莲花》,象征连年有余;《鸳鸯戏水》、象征夫妻恩爱;《松龄鹤寿》,象征延年益寿等。多饰于青春处女之窗,新婚洞房之内,匾额彩灯之表,少儿衣帽之上,囊珍禽瑞兽、花草虫鱼、戏曲故事和历史掌故等内容。

河南民间美术源于人民、源于生活、源于劳动,是生存于中原古老土地上最广泛人群的集体追寻与创造,造型古朴,色彩明丽,富于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是河南人民贡献于人类的珍贵文化财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107.

[2]许之敏.民间剪纸——中国民间工艺风采丛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79.

推荐访问:河南 工艺美术 民间 研究 发展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