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写作素材 >

浅谈在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学校教育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获得全面均衡的发展。基础课程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本文将探讨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物理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形成良好行为品质的关键时期。但由于物理学习难度较大,很多中学生容易出现畏难与抵触情绪,形成多种心理健康问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将从在物理学习中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运用物理学史渗透科学精神等几方面谈谈在物理教学中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改善学习适应类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好学乐学,“要我学”就可以转变为“我要学”,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現出强烈的求知欲,对培养能力、开发智力都十分有益。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选取生活中的案例用以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间的距离,帮助学消除畏难情绪。如在演示惯性现象时,可以这样改进书上弹钢球的小实验:在玻璃杯里放些细沙,杯上放一张硬纸片,硬纸片上放一枚生鸡蛋,左手扶杯,右手拿一硬棒猛击硬纸片,使硬纸片突然弹出去,让学生猜想鸡蛋的状态。再进行演示,学生个个睁大眼睛专注于整个演示过程,而接下来的现象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学生在感到惯性现象有趣的同时,会积极探讨鸡蛋落入杯内的原因。学生探讨得出,鸡蛋是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但由于失去支持而掉进杯内。如此贴近生活的小实验,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学好这节内容的动机。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达成学科教学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二、使学生获得积极评价,改善课堂人际关系

课堂人际环境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构成的人际关系环境。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及团结、友爱的生生关系都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教师要注重发挥人格魅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人际关系。在物理学习活动中,通过交流、合作与探究,使学生建立良好的生生人际关系。

在物理教学或实验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进一步加强生生之间的情感。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然而物理实验操作繁杂,思维过程跳跃,常常不是个人就能顺利完成的。因此,实验教学往往依托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这也促使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能有效地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共同解决各种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面评价学生,帮学生树立自信心,特别是对有自卑、畏难等心理倾向的学生,教师更要多鼓励帮助。例如,学生回答问题时,即使没有答对,教师也应给予鼓励“你能积极发言,很有勇气”“你的答案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了,再想一想,下次一定能答对”。平时多给学生微笑、赞赏,给学生传递欣赏、肯定、关注、喜爱的目光等,既有助于师生间情感的建立,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渗透物理学史,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

物理学史是生动的人文教材,能告诉学生物理学思想的逻辑和历史行程,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所具有的科学思想、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像他们那样去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结合教材讲述物理学史,给学生讲解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艰辛历程。如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研究得了白血病逝世,为科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布鲁诺为捍卫日心说牺牲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熊熊烈火之中;伽利略为捍卫日心说受到罗马教皇残酷的迫害和折磨,但他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学生被科学家可歌可泣的献身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深深震撼,懂得了每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颗不屈不挠的灵魂。这样帮学生认识到,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小困难、小挫折压根算不了什么,有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执着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科学的求实态度。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面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教学中激活各个环节,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鹏,刁山菊.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6):68.

[2]翁乃明.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湖南中学物理,2013(10):23-24.

课题项目:全国青少年“十三五”发展规划课题(2017年度),项目名称“城乡青少年健康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编号:17BJQ01137。

推荐访问:浅谈 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融入 物理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