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写作素材 >

以人为本

作者:jkyxc 浏览数:

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的人确立起来。它意味着新课程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和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如何在每一堂课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呢?对此本人谈以下三点粗浅看法:

一、教师的角色要作相应的改变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标准明确这一点,意在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在物理教学活动中的空间,这与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教师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的权威地位向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生前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不教。”因此,我们的教学一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改变学生“等、靠、要”的被动情形,学生在这种教育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历练,为其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我们的教学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与合作性。美国人文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提倡“圆桌教学”,即打破讲台与课桌的界限,师生间平等、民主地探讨问题,师生之间彼此平等、和谐、融洽地教和学。在教学这种环境中,教师不再是“权威”,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善于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发言,使“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为活泼、生动、积极的探究式教与学。

二、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实践

物理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生活实践中的直接经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资源。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一门课程使学生饱受挫折的打击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生学习的愿望了。”应此,物理教学活动应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而这样的物理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出发,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开始,使物理知识的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之中,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关联,尤其要与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那些学生已经具有但未经严格训练的物理知识相关联,使物理课程更具现实性,与学生所处的世界联系得更紧密。比如讲《辐射》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夏天人们都喜欢穿浅色衣服,而冬天喜欢穿深色衣服?从而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和生活是紧密关联的,我们必须将物理学好,我们也一定能将物理学好。

三、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最富有实践意义和创新意义,他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好学科。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启蒙阶段,学好初中物理知识,掌握初中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尤为重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利于传授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办法。如《变阻器》一节的教学,在新课引入后,我用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和同学们一起进行探索性实验。实验时,我指导学生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线连人电路的长度来改变滑线变阻器连人的电阻,结果,发现灯泡的明暗变化随着阻线连人电路的长度的变化而变化,进而说明只要对滑线变阻器加以改进就成了滑动变阻器。这样,由感性到理性,学生深刻地领会到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连人的电阻线的长度来实现变阻的,轻松自如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验技能,并让学生体尝到“发现”与“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可谓事半功倍。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用长远的教育观来培养和指导学生,并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其目的都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给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创造空间,教师应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为构建新课程标准下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物理课堂而努力!

推荐访问:以人为本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