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写作素材 >

注册环保工程师制度下环境类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不断显现,环保人才需求量激增,环保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以环境类专业主干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为例,针对问题分别从课程内容衔接、专业知识拓展及专业技术实时更新三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以期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开阔学生专业视野、更新学生专业工程技术知识体系。

关键词: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控制;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14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更是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绿色低碳发展研究”列入“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目录。环境问题的出现及国家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导致近年来环保人才需求量不断上涨,为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教育发展创造了空间。但我国现有的环保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十分需要专业人才来增强该领域的运作能力,尤其在一些大中城市表现最为明显。这就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2005年推出了《注册环保工程师制度暂行规定》,作为一种行业准入制度明确了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它的推行为我国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加强和完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1]。以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为例,其主要讲授大气污染防治与控制原理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中,对大气污染控制内容的考察全面涉及到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的应用。在我国现阶段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如实践教学薄弱、理论教学技术内容相对滞后等问题。这一普遍现象导致高校环保技术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实际人才需求[2-5]。因此结合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开展环境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探索与研究势在必行。

一、环境工程类专业课教学与实际人才需求的矛盾

目前,我国环境类人才需求量激增。但另一方面,却有大量的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这种人才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工程技术应用能力方面。从人才培养过程来考察,主要体现在专业课教学与实际人才需求的不同步。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而言,结合我校实际教学情况,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基础理论知识不全面,不利于后期专业技术的提高与发展。《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防治技术中,会用到很多前期专业基础课程诸如《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的部分内容,这些课程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多为枯燥的理论讲解与计算,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方式所知甚少。当这些基础课程理论出现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若仅提及所用理论,但对其应用参数、应用方法等不做解析,学生对专业治理技术机理很难透彻理解。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专业处理技术,也阻碍了后期学生就业后在专业应用过程中专业知识的提高与发展。

2.课程内容重点与行业发展动态相关度较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教材内容相对固定且章节内容较多。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校会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取部分内容详细讲解,其余部分以讲座的形式简要介绍或让学生自主学习。其中详细讲解的内容重点多为依据传统教学内容选取,与行业发展动态相关度较差,导致学生所学内容不能及时用于分析解决实际大气污染问题。

3.课程内容更新速度慢,对新技术新标准涉猎不足。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多以课本内容为主,对大气污染控制防治的新技术新标准甚少涉及。导致学生工程技术新信息知识相对匮乏,不利于学生就业后专业技术的快速上岗。

二、环境类专业课程教学改进措施与实践

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针对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我们在对《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大纲》学习分析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1.课程教学引入理论知识框架图,讲解过程对重点知识深入探讨。在课程的开始即通过框架图,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内容及各章节之间的关联性。同时用框架图,说明此课程与前期专业基础课程的相關性、所需应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的章节。使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对应用前期专业基础课基础理论的部分内容,详细说明基本理论的应用方式,让学生理解应用专业基础理论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的思路,为学生毕业后实现专业技能的提高与改进提供基础。

2.课程内容选取兼顾行业发展动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传统教学内容包括燃烧与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气象学、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里的硫氧化物污染控制及净化系统设计等内容。但近年来我国空气污染现象与氮氧化物及挥发性有机物的大量排放相关性较大,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将氮氧化物作为减排指标,一系列关于挥发性有机物的新标准也陆续出台。因此,在传统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添加部分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知识,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现阶段的污染问题,同时启发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实际污染问题。

3.环保知识小课堂。本科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往往注重课内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课外知识的获取,影响了专业知识的广度,也不利于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环保知识小课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感兴趣的环保新闻并制作PPT,利用每次课前五分钟时间,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播报。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在搜索环保新闻的过程中了解到我国的污染现状、环保政策及行业动态,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责任感,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

4.课程教学内容及时更新。专业课程课本虽内容全面且对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基本知识介绍详细,但内容相对固定,不能及时更新。因此,在备课过程中除对课本内容充分准备外,对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新的法律法规、技术导则、监测技术规范等进行查阅,并融入课程相关章节中。同时,查阅分析国内外研究文献,将大气污染及治理领域的新问题、新技术引入课程。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基本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知识,同时可以获得相关技术的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新技术。

三、结语

我国环境事件的频繁发生,引起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环境保护行业迅猛发展,环保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尤其在大中城市,高技术环保人才的需求更加明显。这一发展趋势给予了环境专业人才发展机遇,但也同时对环境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环境保护人才的供需脱节要求环境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环境类专业课程教学在保证基础专业技术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应紧跟工程技术发展步伐,适应国家环境保护防治技术需要。环境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专业责任感,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新技术,使学生所学更好地适应我国环境保护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毓,程方.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适应的环境工程课程体系设置[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33):32-34.

[2]刘楠,欧阳杜娟,柏露露.《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17,45(23):174-176.

[3]严刚,王天,黄思磊.工程应用培养模式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实践[J].化工时刊,2017,31(5):48-50.

[4]刘海军,杨果,周葆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广州化工,2016,44(21):176-177.

[5]林静雯,冯治宇,王英刚,董怡华,高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510-513.

推荐访问:课程改革 类专业 实践 工程师 环保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