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写作素材 >

话题作文的外延与内涵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近几年来,话题作文依然是中考语文试卷的常见客,它既看重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鉴赏力,又考查学生对人生、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还考查学生是否具有敏捷的思维和活跃的联想、想象力;还能从写作技巧上检测学生的辨析、撷取材料、文章开合、布局谋篇及综合应用各种表达方式的能力。可以说话题作文给了学生一个较为广泛的写作空间,其本身便具备了活、宽、广的特点。

关键词:话题作文;外延与内涵;辨析

写好话题作文并不易,尤其是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准确地把握住出题人的思路,这一点便难坏了许多学生。尽管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是多样的,但其外延与内涵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何从它的外延和内涵上加以规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抓住题材的外延和主题这个内涵,再难的话题作文也会有一个规律。不论是“命题式”话题,还是“引语式”话题,乃至“材料式”话题,它们都会给出一个范围,如何去规范这一范围的外延与内涵,这是每个学生应注意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此两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话题作文的外延。

所谓外延就是从话题材料所包含的内容生发出去,围绕自己最熟悉的部分去延伸、拓展,展开想象,把自己的材料中最能展示个性,最新颖吸引人的材料搜寻出来,并据此立意谋篇。许多的学生往往面对一个自己不熟悉的话题一筹莫展,认为话题范围太小,而现实生活中与此相联系的、密切的,兼可写的东西又太少。因此,作文的外延首先便是抓住其写作要求的材料内容,以便迅速联系到自己写作的熟悉内容。

这是一个迁移的过程,也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的过程。学生只要紧扣话题本身,直接动用自己的记忆素材即可,不需要惊慌失措、东拉西扯。它的要求有两个:一是紧扣话题,一是链接记忆。

紧扣话题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审题能力,这一点对于话题作文来说不是难事,因为话题是现成的,并不需要学生去挖掘,学生需要记住的仅仅是不要忘了。这一点教师可以在考前叮嘱或简单地进行审题训练即可,这一方法的掌握对于一个初中的孩子来说并不难。

链接记忆要求学生能灵活掌控自己熟悉的素材,做到临考不乱,合理调度。这一点同样可以事先做好基础的训练。可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习作,将比较好的梳理出来,或对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進行简单的描摹与分类。比如,有的孩子习惯写景,那就注重实际生活里景物的描写与刻画;有的孩子喜欢人物对话,那就认真梳理不同人物对话的技巧等。力争在考场中拿到话题后,脑海里能自动浮现相关的题材,从而下笔如有神,一气呵成。

如这样的作文:请以“音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对许多热爱音乐的人来说并非难事,但对一些很少听音乐又不够细致敏感的人来说,这个话题就缺乏足够的材料来支撑。如何让一个死板、单一的话题丰富起来,我们不妨从其外延下手。首先从其本身拓展,音乐可以联想到乐曲、歌曲。当学生想起某一段熟悉的旋律时,即可借此衍生出一篇好文。其二是从相似、相仿的角度来拓展。比如“生活如歌”“命运的交响曲”“婚礼进行曲”等,写出生活中与音乐相关的东西。将话题拓展开来,不再拘泥于话题本身,引导其话题向象征性的方面进发,这就是外延话题的必经之路,也是一条成功翻越旧题材的路。其他的话题亦可如此类推,如话题“地震”的本身是地质学名词,但从外延上讲我们可以看到较大人际关系的变动也可称作地震。话题“雨”原本是气象学的名词,但从外延上讲细雨如绵长的忧愁,大雨如直爽的性格等,将其拓展到情绪上来即可写成一篇叙事为主,借景抒情的好文章来。

其次是话题作文的内涵。

正确理解话题的内涵,明确话题作文的要求,把握提示或材枓的方向,选择自己擅长的主题,依据自己储存的与之相关的素材,写一篇永恒切题的文章。如果说外延方法的使用是题材范围上的拓展,那么内涵是文章主题的压缩。过多的材料与提示往往会分散学生对主题的把握,如何将众多的素材以统一的主题来统领,或如何将所熟悉的素材来满足众多的话题要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话题内涵的把握。

但学生的生活范围有限,所以即使是外延功夫很好,也很难涵盖住所有的话题。“山不过来我过去”,佛语如此,作文亦如此。实际生活中的许多材料往往会纳入到几个常见的主题(除去写景、议论外)之中,如亲情、友情和爱情等,相信前两个是许多学生作文所常见的中心。所谓多变的话题,不变的主题,以一些拿得出手,加得上情的主题来写,总比死搬硬套几个不熟练的材料要好。

亲情的预备与梳理侧重在父母与亲戚,这一点对于许多孩子来说并不容易,只有事先进行准备,对观察、多体味,亲人间的情感才会更加的淳厚与悠远。我们可以让学生多写家庭间的小片段,关注父母的言行,重视与亲戚长辈的交流与沟通,这样到写作时自然可以寻找到一个较为不错的中心。

友情重点关注师生情、同学情。长达十几年的学习生涯,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存下一笔丰厚的友情储备。而这里面一定会有几个印象深刻的老师和交情不错的死党。如果教师能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这方面进行合理的梳理,那么,他们的写作材料便不会匮乏,更不会言之无物、空洞乏味了。

以上文所说的“地震”为例,这样的话题就其外延材料而言是不多的。即使是外延至人际关系的“地震”时,仍不是所有的学生能下笔的,所以如将人际关系缩小至“亲情”这个范围中来,那就容易下手得多。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就曾以此为题,并以内涵法去开导,结果许多从未经历过地震的学生写出了不少好作品。如有人写父子代沟的差异、母女亲情的碰撞,更有同学以假地震为题材,写出了母亲为我彻夜守候的亲情等等。

换而言之,话题作文中的外延和内涵,实质上是一种写作上的题材扩展和主题内缩而已。笔者只是将之简化了,并希望这样的简单模式能够助广大学生一臂之力,也能供大方之家进行商榷。

作者简介:孔宏华,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高淳区漆桥中学。

推荐访问:外延 内涵 话题作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