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写作素材 >

社会转型之痛与人文坚守之重

作者:jkyxc 浏览数:

事物在社会生活的不断洗刷下发掘自身的魅力与成就其现实指寓的丰富,时代迁逝之河大浪淘沙,簇涌起多少思想高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踏上由传统型趋向现代型社会的跋涉之途,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社会各阶层提供谋取利益的最大空间,而经济利益的驱动则造成个人承担与社会规则的舛误和冲突,致使传统价值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以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鼎足而立的现代文化体系,经受消费社会的淘洗,正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革,固有的文化传统尚不能全面应对当下急剧变幻的社会现实,传统道德与现实利益的错位,大众文化以水漫金山之势冲击着文化体系的既定堤坝,文化经典遭受危机,社会主旋律的边缘化生态加剧了社会转型的阵痛。

大众文化立足于市井世俗的在场,倚重直觉感官刺激来质疑理性传统,非理性的话语狂欢截断了文化脉络的人文之线,鄙俗而粗野的话语鼓噪消解了文化精英的崇高。大众文化时代莅临,特别是市侩主义的抬头,精英文化的生存空间被大面积挤压,知识精英的文化理想在现实的坚冰上被摔得粉碎,日益膨胀的物欲充斥着原本洁净的信仰世界。拜物教的四处肆虐造成价值观念的紊乱和社会的无序,不再关注宏大叙事,大众文化的平民情结结穴为一个个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大众传媒更以种种“雷人”、暴露的手段来张扬大众文艺的娱乐本色,但是“影像与符号组成的世界代替了活生生的真实的世间——人们之间富有人情味的交往被一系列‘冷漠无情’的媒介所阻隔。当代人无可奈何地陷身于不断膨胀的商品与符号世界之中,在满足了物质欲望的同时,心灵和情感变得更加枯萎、贫乏和苍白。”消费社会的欲望制造和满足过程钝化和遮蔽了人间真情,网络恶搞、身体写作、T台走秀成为大众文化的主要消费对象之一,像2010年的网络热语:“《阿凡达》告诉我们,只要电影够牛逼,眼球同样可以达到性高潮”,“小姐:你真三枪,嗖嗖的就完事了。顾客:你真张艺谋,收了银子还没内容”,暧昧的文化信息虽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国人的焦虑和不安,却因为审美向度的阙如模糊了受众的精神期待。

悬置理性的人文关怀,大众文化解构了传统的道德话语,在一定程度上说,丑怪文化成为受众养眼的重要资源。木子美、竹影青瞳、流氓燕、芙蓉姐姐、凤姐……或自曝性史、或搔首弄姿、或装疯卖傻,她们以一种离经叛道的奇特方式来刺激大众的眼球,出奇制胜地成为大众的“呕像”,她们之所以莫名其妙地在舆论的斗兽场中胜出,是因为她们反映了一种病态的大众文化,“妩媚”而恶心的作态颠覆和瓦解了以美丽、善良、勤奋所建构的中华女子的传统美德。而负有“最帅乞丐”之称的犀利哥、妩媚且有异装癖的妖娆哥、出位表演的伪娘刘著,他们均被网络热炒为红人,将娱乐的激情推上八卦的巅峰,规模浩大的网络点击就是大众感性诉求的具象反映。另如2009年央视春晚一夜走红的小沈阳,他一面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纯爷们儿”,一面又不掩骨子里的女人气,弱化了男子汉的阳刚本色,隐喻青年主体价值的迷失。小沈阳、妖娆哥之流的现实指涉,宣告了“姐时代”的悄然来临,而隐匿其间的雌化情结,显示性别意识的萎缩和扭曲,“被女性化”思潮造成美学精神的混乱和失范。大众传媒缔造了一个个造神神话,于是灰姑娘也能变成白雪公主,且不说央视的“星光大道”、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的“造神”运动,就像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一个貌似为剩男剩女打造婚恋真人秀,男女嘉宾出位的言行不断接近婚恋观念的临界点。挑战受众的道德极限。节目中的女嘉宾明目张胆地将自己的爱情折算成金钱、社会地位,或是名利,她们有的时候为了赚取名利,不惜以恶名和骂名来获就感官刺激,更有甚者,一些台上“很端庄”的美女,台下却“艳照”不断,像闫凤娇、徐莹之辈就是一类注脚。文化诉求的俚俗,释放着“上帝死了”之后的精神荒原表征,大众文化所引领的抗拒正统的心结潜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大众文化的迅猛发展,奉献了丰盛的视听快餐。但转型期的价值多元往往会给游历其中而找不到北的受众招致消化不良,若长此以往,则会败坏受众的脾胃,反而加剧社会转型期的阵痛。消费时代的欲望膨胀,就连一些文化精英亦不能免俗,对准大众的世俗需求而无意追求文化品位。周晓文导演的古装历史大片《秦颂》,撷取赢政与高渐离这两个历史人物来展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丰功伟绩,一个是威加海内的暴君,一个是天下第一的乐圣,高渐离刺秦王的壮举被戏拟成其与栎阳公主缠绵悱恻的儿女恩怨。淡化了血腥的打杀场面,历史在此却遭受了无情的戏弄。以善于展示浓郁乡土情味著称的“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逐渐背离《红高粱》那昂扬奔放的民族文化追求,不斤斤于苦难叙事的传统,斥资拍摄《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这类叫座却不叫好的娱乐大片,难掩其对“银根文化”的追逐。美轮美奂的商业包装吸引了受众的眼球,却因为缺少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显示生命精神的弱化。大众影视文艺的暴力和色情倾向也在单向的感官刺激和虚幻的精神抚慰之中弱化了道德鞭策效应,另如《大话西游》之类的“无厘头”影片,以后现代叙事来破坏秩序、离析正统,英雄被扯下神坛,荒唐透顶、玩世不恭的表象消解了文艺的深度模式。

草根文化的传播效应、名缰利锁的客观存在,原本坚持人文禀赋的学术讲坛也不再清静。自2001年以来央视所推出的“百家讲坛”,引领学术成果的大众化,促使学术成果摘掉神秘的面纱,由学院姿态向平民姿态过渡,直接面向大众,为大众提供了健康高雅的精神食粮。而后各地开设各种讲坛,像广东的“岭南大讲坛”、广西的“八桂讲坛”、福建的“闽都大讲坛”、江西的“白鹿文化讲坛”、山东的“齐鲁讲坛”,讲坛上的学术精英深入浅出,以听起来独具亲和力的讲解,穿越时空隧道,促使大众亲近久远的历史和人物。讲坛文化的传播风格感染和吸引着观众,让大众成为原本奢侈的学术受益者。不可否认,讲坛文化的兴起密切关合着学术的娱乐化,特别是近年来,讲坛文化过度强化了娱乐效果,部分讲坛文化的品位削弱,往往会挫伤学术的崇高感,个别文化人急于成名,不顾道德文章的古训,视文化讲坛为博取名利的终南捷径,甚至不惜摒除历史的真相。钱文忠讲殷商文化之时,就极力为商纣翻案,认为两千多年来被冠以“暴君”的商纣王属于历史最悠久的“冤案”。王立群新解“凤求凰”,就称司马相如追求卓文君是一场劫财又劫色的政治预谋。纪连海在上海纪实频道“文化中国”节目中谈大禹治水,别有会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是因为他生命还有另外一个女人。这种庸俗化的视角,无疑是为了投合大众的猎奇心态。以历史的名义兜售个人臆见,讲坛文化的过度阐释支离经典的严肃和厚重。凡此种种,缘于社会转型期的文化错位,大众文化消费趋向上确实存在某些误区或盲点,对于积极健康的文化建设有不可小觑的负

面影响。

《礼记·中庸》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针对转型期的文化误区,我们不能听任自流,就像2010年南方多省区的洪水,若不能及时疏导或抗洪,势必对国计民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职是之故,首先,我们必须以一副宽容的姿态看待大众文化,正视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多元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弘扬社会转型期的主导价值,切实加强文化监管部门的监督责任。社会转型期文化的雅俗汇流是一个客观存在,我们所认可之“俗”不是俚俗,更不是低俗。大众文化的低俗趣味虽然满足了一部分受众的消费期待,但社会的进步不能端赖于此,特别是那些浅表、浮躁的泛文化现象因为缺少人文精神的灌注而贻害大众。叫停低俗文化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赋俚俗以格调、改低俗以高雅,坚守人文精神,有利于消除大众文化卑俗趋向,维护健康的精神世界。像湖南卫视推出的《丑女无敌》,不乏迎合丑怪的书写路线,主人公林无敌拥有奇丑无比的外表:爆炸头+大眼镜+龅牙+肥胖,以及不修边幅的村姑扮相,不断被社会所抛弃,诸多滑稽可笑的举动抒写了一个娱乐化的标本。仁者无敌,处境艰难的丑女林无敌最终还是凭借着一颗善良的心,以及她坚持不懈的勇气,在社会的竞技场中脱颖而出,她因为可爱而美丽。

2010年热播的灾难片——《唐山大地震》,以“23秒32年”时空叙事勾起大众的苦难记忆。即使该片导演冯小刚也面临着“植入广告”和“抬高票价”的非议,但其尽情展示了毁灭性灾难所带来的视觉震撼,反思灾难的内指性效应:直面地震亲历者的内心创伤、人间亲情的生死考验,展示普泛的人道主义关怀。这种立足人情人性的救赎实践,指明了大众文化前进方向。2010年7月6—7日,在全国广播影视局长座谈会上,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的具体要求就是一个清晰的方向:“各省区市广播影视局要始终坚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坚持新闻立台的理念,坚决履行广播影视引导社会、教育人民、促进发展的职责;不能唯收听收视率,更不能将其作为评判节目的唯一标准;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将抵制低俗之风作为长期任务反复抓,抓反复。”同样,强化“五个一工程”对大众文化的影响和辐射作用,抬升电视“飞天奖”和电影“金鸡奖”以及各种大型比赛的人文含量,凸显“黄金时代”的主旋律,扩大先进文化的引导作用,解决转型期的价值困惑,也是迫不及待的。

其次,我们应立足于时代制高点上引导大众文化,加强文化人的诗性自律,彰显大众文化的超功利色彩。小品之王赵本山的“忽悠”系列,过度调侃人的生理缺陷,在某种程度上说,搞笑是成功了,但缺少对人性和人情的关注而经不起时代的淘洗。就像今年春晚赵本山与众弟子所演的小品《捐助》,在大众的一片欷觑声中“走麦城”。究其原因,捐款本来是人类一种高尚的慈善行为,然而这则小品却有意无意地侧重捐款者之于误捐的角度来挖掘笑料,误捐者的粗俗语言解构了捐款者的崇高。一些匪夷所思的细节,像变相地植入酒广告,不能不怀疑该小品的功利化之嫌,矫饰、伪装成为一个愚蠢可笑的存在。能博取一时畅销的文化产品,并不意味着经得起岁月的检验,叫座不叫好的产品,归其一点还是人文坚守的乏力,我们应该提倡那些并不怎么叫座但有深邃的思想内涵或民族原创色彩的文化产品。如前所论,弘扬“感恩、博爱”主题的中国式悲情故事——《唐山大地震》电影,煽情而不滥情,极力表现人道主义之美,导演冯小刚的夫子自道是一有力的注脚:“中国对死去的人不够尊重,帝王将相的墓都能留下来,但是哪个诗人的墓能够留下来?有也不多,更不要说老百姓了。你到欧洲去,音乐家、诗人的墓全都在,咱们中国就只有官员的墓。我去纪念墙参观时,看到那么多名字,那么多消逝的生命,觉得特别震撼,就想把它用到电影里。”在关注震后心灵废墟、心灵重建之时,影片的人文守望大写了人的尊严和文化人的诗性自律。社会转型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制造欲望而又满足欲望或破坏欲望的时代,独行则贞,大众文化的“明星学者”就像玻璃缸里的金鱼,不能因为鱼饵的诱惑而离开其赖以生存的水面,得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文化姿态,特别是在大众传媒面前,固有的人文底线不能缺失,不能贪图一时之利,听命于某一利益集团的驱遣。坚持人文关怀,就标示了一种价值追求,理顺义利关系、欲理界域,有利于构建一个健康的文化交流平台。文化人的诗性自律,是从源头上保持大众文化人文品位,文化产业人、文化经济人、文化批评人的多种角色相互监督合作,还大众文化以一片朗朗晴空,还大众文化人一个清白之身。坚守人文立场是抵制低俗文化的有效武器,寓教于乐,引领社会和时代所需的健康的审美取向。

又次,强调大众文化人文理路与本土文化品牌的结合,大众文化发展要服务于本土文化建设,关心脚下的这一方水土。每个地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亮点和特色,即以笔者所在的广西为例,八桂文化是广西不尽的文化资源,当前广西高校致力于服务北部湾开发,为广西的大众文化发展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须切实贯彻人文兴桂战略,发展南宁总部经济,广西大众文化应顺应中国——东盟的发展契机。社会转型期的影视作为大众文化的强势媒介,理所应当地承担宣传本土文化的任务。我们应有效利用广西卫视这一平台,重在推荐广西本土文化,打造独具民族特色的广西文化品牌,强化包括经济增长新高地在内广西崛起的人文含量,像刘三姐文化、花山文化。同时,整合电视频道的传播效力,分工合作,打造各个频道的主打项目,宣传人文广西、文化广西,像“广西综艺频道”的人文资讯栏目,可以建构曲艺、音乐、影视剧为主干的节目体系,“广西公共”和“广西都市”频道可以凸显贴近生活、面向大众的平民风格,多出温情和关爱的节目,“广西科教频道”应重在科教人文上下功夫,挖掘本土文化来影响全区、辐射全国。如此以往,大众文化就能在保持平民视角的同时,视线上移,切实传播进步的文化理念,提高大众的精神品位,切实为转型期的文化消费提供健康、高质的文化营养。

要而言之,社会转型期的阵痛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审美能力的弱化、审美情趣的低俗化和功利化,是社会转型期价值冲突的必然反映,它们具有复杂的社会原因,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大众文化,连同婴孩跟洗澡水一起泼出,不能盲从于消费社会的指令,唯有坚守人文立场,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寻找契机,达成大众文化健康、和谐发展,拓展当下时代的精神领域,那么,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也在人文关怀旗帜之下舒解了。

推荐访问:之重 坚守 之痛 人文 社会转型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