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写作素材 >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对我省学生文化品牌蕴育的启示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本文对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汇集出版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第四辑中所列50件优秀成果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其所体现出来的学生文化品牌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籍以此将对我省学生文化品牌蕴育有所启示。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品牌;特色;载体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自2006年起已举办了四届,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将每届评选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获奖优秀成果汇集出版,意在总结成功经验,促进交流分享,发挥优秀成果的辐射带头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第四辑汇集了近年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部分优秀成果,是近年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本文对第四辑中所列50件优秀成果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其所体现出来的学生文化品牌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籍以此将对我省学生文化品牌蕴育有所启示。

一、长期打造品牌,不断充实内涵

校园文化品牌对高校的影响和知名度的提升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在一定意义上,校园文化品牌就是高校的形象。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十分不易,不仅要得到校内广大师生的认可和支持,还要在社会上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所以这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不断充实其内涵。

从1984年12月9日至今,华中师范大学坚持25年举办“一二·九”诗歌邀请赛。随着“一二·九”诗赛精神的不断深化,其影响力逐渐扩大——2005年,团湖北省委、省学联与学校协商,将“一二·九”诗赛纳入团省委总体工作规划,确定为引领全省高校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活动。“一二·九”诗赛由一个小型的、部分高校学生参加的活动,发展成为湖北省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赛事。参赛学校不断增加,从最初的10余所高校增加到现在70余所,参赛学生专业涵盖了理工医农、文史政法、财政金融等各类学科。

自1994年成立以来,北京师范大学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围绕重要纪念日、重大社会事件和社会热点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形成了以“北京师范大学公益活动月”、“民工学校”为代表的一系列品牌项目。16年来,该协会的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3万小时,接受志愿服务的总人次接近40万,诚可谓16载志愿服务,留一路芳馨弥漫。

1996年秋季,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义务助残英语口语辅导队成立,2002年11月成为中山大学校级社团,并易名为“ALLSHARE义务助残辅导队”,后又改为“义务助残协会”。“爱人”是帆,“爱己”是船。协会服务社会,关爱弱势群体,向残疾人、麻风病康复者等特殊人群传递着社会的关爱。15年来,伴随着这支队伍的壮大,受助群体也日益扩大,在许多人心里留下他们的真情与温暖。

12年来,广东金融学院坚持开展“N帮N”爱心助学活动,使之成为学校的一项优秀品牌活动。2000年活动启动,2002年扩大到全校范围,2004年从捐款形式发展到义卖、捐献图书等形式,2006年举办爱心助学活动晚会,2007年首次举办慈善夜晚会并成立“N帮N”活动管理基金会,2008年设立“爱心助学实践基地”,资助范围兼及校内外学生。12年的坚持,12年的爱心汇集,十二年的薪火相传,成就了今天广东金融学院的“N帮N”爱心基金会。

33年来,浙江师范大学阿西剧社立足校园,坚持原创,以传播戏剧文化、普及戏剧知识、开展剧本创作与编辑、专题讲座、舞台表演等一系列活动,提升了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丰富了大学校园生活。阿西剧社的前身是成立于1977年的“师大文工团话剧组”,后发展为“师大话剧队”,20世纪90年代初更名为“阿西剧社”。阿西人励精图治、薪火相传,已发展成为兼具影响力、行动力和原创力的校园文化品牌。

浙江大学追寻西迁文脉,弘扬求是精神,“重走西迁路”一走三十年;北京农学院成立首都高校第一个女子国旗班,15年来,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武汉大学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创始于2005年,目前已成为湖北省十大外宣文化品牌之一和全国高校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品牌之一;东北大学自2007年起,千余名学生传承接力,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弟志愿服务活动;广西大学从2004年起开始创办“纯真年代”大学生原创歌曲大赛,大赛的影响力逐步走出广西大学校园,辐射广西各高校并走向社会;华南理工大学学子从2006年起五年如一日开展农村调研活动,形成了多个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2006年成立的汇贤文学社(2008年更名为汇贤诗文社)荣获“全国百强社团”荣誉称号。

二、着力凝练特色,在特色中彰显品牌

特色是生存之本,特色是魅力之源,特色是品牌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只有突出学校的特色,才能锻造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大学精神和品牌项目。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学科优势、地缘优势,都可能找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描绘出高等学府里的一道道亮丽风景。

清华大学准确把握新生特点与需求,坚持教育和引导并重,在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适应性教育和人格塑造等新生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新生入校后,不仅可以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感受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而且潜移默化地领悟清华精神与传统,自觉树立起高度的国家意识、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南开大学集中开展了以宣传杰出人物事迹、弘扬杰出人物品格、传承杰出人物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杰出南开人月”活动,进行一次次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让学生追忆先贤恩师,了解学校历史,感受大学文化真谛,塑造优良品格。

井冈山大学充分利用革命摇篮井冈山这笔宝贵财富,自2007年起,连续开展“井冈山的红色传说”大学生社会实践采风活动,使师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并提高社会实践综合能力。

“勤读力耕肩重任,立己达人图自强。”华中农业大学将校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校史教育铸造大学文化的内核,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强化了师生对学校文化与精神的价值认同,提升了新时期弘扬大学精神的文化自觉,增强了师生立志成才、服务“三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南华大学紧紧围绕办学特色,大力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树立核文化理念,打造核文化品牌,营造核文化氛围,培育核工业人才,走出了一条将办学特色融入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彰显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河北科技大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不断挖掘其丰富的育人内涵;南昌航空大学海军学院开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把国防生培养成优秀的后备军官;浙江传媒学院以课堂礼仪为基础,以教师和学生礼仪为主体,以礼仪文化节为重要载体,形成校园礼仪文化建设的系统架构;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把铸造“忠诚警魂”作为培养学生警察职业素质的核心,将人民警察的职业素养内化为学生优良的综合素质。

三、精心培育载体,在载体中涵育品牌

校园文化育人离不开载体,只有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积极拓展育人的平台,才能增强文化育人的成效。在新形势下,不少高校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丰实现代文化内涵,强化育人意识,使文化载体日益丰富,育人效果更加凸显,品牌逐步得到涵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推进大学文化景观建设,“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以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大学精神的传承与融合为主线,注重两校区用公共艺术的手段提升“大学艺境”品味。

当代大学生数字化的生活方式,给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课题。上海海洋大学积极把握Web2.0背景下网络文化的新特点和新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和当代大学生特点,情感共振,打造班级网络文化家园;共建共享,打造时尚的校园文化家园;组织再建,打造世博志愿者精神文化家园,把易班建设成为一个贴近校园生活、师生交流互动、时尚新颖强大的网络互动平台。

南京农业大学创办了国内高校首家系统搜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它以学校一百多年的历史资源和学术积累为基础,通过精心规划,逐步建设成为以中国农业历史文化及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成就为主要内容,特色鲜明,陈列新颖,藏品丰富,具有国际性影响的收藏中心、展示中心和研究中心。自2004年10月正式开馆以来,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传承农业文明,打造文化品牌,发挥了文化育人功能,提升了学校的文化软实力。

四川农业大学通过构建多元媒介平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实现先进文化的多元媒介传播,在激发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历史、现实和理论问题的思考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成都医学院充分利用女子军乐团这一文化平台,强化文化育人作用,全方位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努力培育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学校女子军乐团已成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位、促进校园和谐的重要载体,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锤炼大学生意志品质、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和锻造全面过硬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疆艺术学院爱心家园社团把爱撒播到贫困地区,形成了以帮扶流浪儿童、农民工子弟为重点的特色品牌志愿服务活动。

西安工程大学形成了“一二三四五”公寓文化素质教育模式,使学生公寓成为文化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的阵地。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启示我们,品牌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我省高校应重视学生文化的品牌建设,制定品牌战略规划,形成品牌成长的长效机制;要完善品牌生存环境,精耕品牌成长的沃土,要从政策、制度和校园氛围等方面,为品牌的成长和发展构筑良好的外部环境;要长期培育品牌,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品牌形象,综合利用文字、画面、网络等多种媒介,多渠道、立体化、全方面向校内外充分传递品牌信息,不断强化品牌形象,确立品牌的个性魅力;要加大投入,培育载体,凝练特色,为品牌的形成、出名、传播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 )

[3] 《大学校园文化的设计与实践》寿韬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版

[4]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201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版

基金项目:本文系李国强主持的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学生文化的设计与实施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07sk264

作者简介:李国强(1967年11月出生),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思政理论教学部副教授,法学硕士,长期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与研究。

推荐访问:我省 启示 高校 优秀成果 品牌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