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写作素材 >

海河教育园区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发展路径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作为示范职教园区,在中高职衔接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基于此,文章梳理了海河教育园区中高职衔接的相关政策支持,介绍了海河教育园区中高职衔接对口招生、“3+2”分段贯通、五年一贯制、自主招生、技能大赛保送等主要模式,认为海河教育园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中高职衔接在专业衔接、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衔接、师资等方面尚存在问题,应进一步科学规范地进行专业衔接,开发职业标准,促进人才培养目标衔接,构建体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衔接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海河教育园区 中高职衔接 技术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09-0057-06

海河教育园区作为示范职教园区,是职业人才培养的教育高地。自2010年以来,海河教育园区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园区和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构建社会培训和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园区自成立以来,在中高职衔接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园区内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通过“3+2”分段贯通和五年一贯制等模式,为多门专业的中职学生提供了较为畅通的继续学习通道。2015年11月,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成立,成为海河教育园区畅通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通道探索成功的标志。

一、天津市关于海河教育园区中高职衔接相关政策支持

天津市教委出台的《关于重点支持海河教育园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津教委[2009]61号)在多个方面对海河教育园区职业院校进行重点支持:在招生指标上,对园区院校进行倾斜;在招生政策上,鼓励各院校进行自主招生;在办学模式上,允许各院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先行试点;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上,把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务;在完善园区的配套设施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并倡导资源共享。《2015年度天津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意见》(津教委[2015]28号)要求围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依法治教,完善制度标准,创新体制机制,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使高等职业教育“高质化”,中等职业教育“品质化”,成人教育“优质化”,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全市职业教育高标准领先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些政策鼓励中职院校加强布局结构调整和基础能力建设,探索中职院校现代化标准,努力成为区域性的职业技能(素养)学习体验和创新实践中心;鼓励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工学结合、资源共享等方面再上新台阶。在此基础上,推动中高职进行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打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成长的立交桥,办出职业教育特色。应该说,一系列发展举措使海河教育园区各中高职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办学实力得到了增强,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二、海河教育园区中高职衔接模式

(一)对口招生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有升学需求的中职毕业生可以通过参加春季高考或秋季高考进入高职院校。春季高考的文化考试由市高招办统一组织实施,考试内容为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专业考试由招生学校负责,艺术类美术专业考试实行全市联考。春季高考的考试科目少、范围小、难度低,大部分中职毕业生会考取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春季高考招生人数占院校招生总数的30%左右,通过秋季高考升入高职院校的中职毕业生则为数不多。

(二)“3+2”分段贯通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以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取得入学资格的学生首先接受三年的中职教育,达到毕业标准后通过考试淘汰10%的人数后,升人合作的高职院校学习两年,符合毕业标准发高职毕业证书。这种模式需要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三)五年一贯制模式

这种模式在具体实施中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由高职院校实施五年制教育,另一种是由中职院校实施五年制教育,均以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在入学选拔上和普通中专一致。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第一年至第三年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第四年至第五年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在第四年将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规模计入高职院校当年的招生计划。海河教育园区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均在中职院校学习,前三年学籍由中职院校管理,后两年学籍由高职院校管理。

(四)自主招生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各高职院校在市招生委员会的指导下,依法自主规定报考资格和入学标准,依法自主负责新生录取工作。各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主招生机制,遴選符合专业特色的优秀生源。天津自主招生考试科目为“综合能力考试”,且为全市统考,主要考查考生的时事政治知识、语言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招生院校依据考生的综合能力考试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同时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总的来说,自主招生考试难度不大,为中职毕业生进行职业能力和学历提升开拓了新的通道。

(五)技能大赛保送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天津市教委每年组织的各类技能竞赛获得规定名次的中职院校学生,可以直接推荐免试保送到高职院校,或者在中职升高职招生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关于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市级技能竞赛获奖学生免试升入高职院校学习的意见》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市级技能竞赛一、二等奖获得者,可以在毕业后免试保送至高等院校对口专业学习深造,三等奖获得者在高职招生的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为主要赛场,每年均汇集数千名各院校技能精英同台竞技,在赛场上充分施展职业才华,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招揽人才,也为中高职衔接搭建了桥梁。

三、海河教育园区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衔接问题

多年来,中高职专业设置不够统一,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些专业尚未形成统一衔接的专业目录。中高职在专业名称、分类、要求等方面都不够匹配,有相当一部分本想继续学习深造的中职学生因在高职找不到对口或相近的专业而放弃升学。目前的中职专业目录是2010年修订的版本,高职专业目录在2015年进行了修订。2015年修订的高职专业目录注重与中等职业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衔接,以职业分类为主线,兼顾学科分类。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层次和类型结构,实现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协调和衔接。新高职专业目录在层次和内容架构上相比旧版有了较大的调整,设置了“专业方向举例”“主要对应职业类别”“衔接中职专业举例”“接续本科专业举例”四项内容。在专业目录衔接上,中职专业目录的修订及与高职专业的有效衔接工作需要提上日程。

(二)人才培养目标问题

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衔接目前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层次性;二是缺乏科学、规范和权威的职业标准,以全面指导中高职衔接中的培养目标定位。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都属于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需具备层次性。中职教育属于基础阶段的职业教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职业功底的初级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属于提升阶段的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兼具较高文化素质和较高等级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是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各自分工,旨在避免不必要的交叉和重复。根据我们的调研,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中职学习阶段,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表述为:旨在通过培养能够从事中小企业及事业单位出纳、材料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收入和利润核算、总账和报表等工作;高职学习阶段,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表述为:通过培养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基本计算工具、相关的财务软件,具备从事企业会计电算化的职业能力,能够担当企事业单位电算化及相关工作。从该专业中高职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基本看不出层次性和衔接性,定位模糊。

职业标准在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衔接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明确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与职业技能标准是确保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准确定位的重要前提。我国于2015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职业分类相比旧版更加准确科学、清晰完整。就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在职业分类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职业标准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以我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的会计专业人员为例,归属于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第六中类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员,第三小类会计专业人员,“职业分类大典”原文对其主要任务的描述为:(1)进行单位会计事项的会计核算;(2)进行单位经济活动会计监督和控制;(3)制定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4)参与拟订经济计划、考核、分析财务计划的预算及执行情况。这些任务描述并不能直接用于中高职衔接。因此,在国家职业分类的基础上,必须具体开发出适应中高职衔接的科学、规范、权威,并体现层次性的职业标准。

(三)课程衔接问题

中高职课程不衔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便是高职学生的生源大多由普通高中毕业生组成,但同时也包括中职(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而多数高职院校在确定高职课程内容时依据的只是普通高中课程。

课程不衔接不仅体现在职业基础课上,也体现在职业技术课程上。我们对职业基础课中的高等数学进行了调研,中职升学的学生普遍反映高数太难、听不懂。经过对高数教学内容的梳理,我们发现高数中有的内容所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在中职并没有涉及,如幂函数和反三角函数,导致本来基础就弱的中职学生上高数课就像听天书。职业技术课程不衔接具体表现为内容简单重复和内容不銜接甚至缺失。例如会计电算化专业(“3+2”),在中职课程中开设了“财务管理”,而在与中职衔接的2年高职课程中并未开设此课程。“财务管理”属于较高层次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这种性质的课程在中职可以学得浅显一些,但在高职课程体系中一定要进一步深化,这样才能保证梯次递进而不是本末倒置。再比如“基础会计”课程,通过我们对中职和高职教材的比对发现,内容重复率超过了60%。

(四)师资问题

中高职教师是职业教育的主体,有着共同的教育使命,不应处于相互独立的阵营。中高职师资的不衔接将导致在人才培养衔接、课程衔接、实践教学质量等方面出现问题。目前,中职之间、高职之间的师资沟通与交流比较多,而中职与高职教师的合作与交流比较少。中高职教师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相互借鉴经验,探讨前沿问题,通过专业对话,有利于在教学中自我反思,进一步明确各自任教领域的教学侧重点。

中高职教师应既能胜任基础理论教学,又能胜任操作性强的实践课程,同时还应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攻关项目。海河教育园区的教师85%以上来自应届高校毕业生,只有不足15%的教师来自企业一线,师资学历普遍很高,但是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和对最前沿技术的领悟及把握。几乎所有的被调查教师都认为,在职业教育中,企业实践经验比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然而,不少中高职教师不仅承担教学任务,还承担班主任、招生等工作,难以有效顾及个人的专业发展和实践经验累积。

四、中高职衔接的路径

(一)科学规范地进行中高职专业衔接

中高职专业的有效衔接,对于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终身学习意义重大。中职学生可以通过升人高职,甚至再升入应用技术大学等更高的教育层次获得不断发展。为了保证中高职专业间有效契合,赋予中职学生继续学习甚至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机会,必须根据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特点,科学规范地进行专业衔接。中高职专业衔接应致力于维护产业与职业人才需求的动态平衡,专业口径应该做到宽窄有度。中高职学校开设新专业时,需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不仅要对新专业人才需求的层次与规模进行充分论证,还要多方考虑新专业在中高职不同层次的培养和衔接需求。

近些年海河教育园区各学校新开设的专业均紧密结合天津的优势产业,突出地方特色,为服务地方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便是其中之一,该专业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可以与中职院校开设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相关专业进行中高职衔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航空机电维修人才紧缺的现状,弥补了天津航空航天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缺口。

此外,中职院校需要联合高职院校针对目前所开设专业进行中高职专业衔接可行性分析。在进行招生宣传或专业介绍时,有必要明确说明本专业可衔接的若干相同或类似的高职专业,让有意向继续深造的学生能够对自身学习和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规划。目前,海河教育园区的中职院校对开设“3+2”分段和五年一贯制的专业宣传比较到位,对于其他专业在中高职衔接上应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二)开发职业标准,促进人才培养目标衔接

职业标准的建立和分层次是人才培养目标衔接的前提,在2015版“职业分类大典”职业分类的基础上制定和开发职业标准迫在眉睫。职业标准的开发、论证和实施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共同参与。政府负责整体规划、提供财政支持以及进行监督和评估;行业协会负责规划本行业技能发展,详细分析职务角色和功能,界定核心技能;企业充分参与以保证职业教育密切结合生产和工作的需要,并使职业标准具有层次性,反映企业的用人要求。在此前提下,中高职院校要发挥主体作用,充分考虑行业和企业当前及未来需求,结合岗位的层次性与衔接性,一方面分析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及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程度;另一方面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机结合,最终使中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

职业标准的开发可以与专业建设相结合,专业建设涵盖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与教学改革等内容,基于此,职业标准便可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中来。目前,海河教育园区各中高职院校均有各自的优势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而且不同程度接受中央财政、天津财政的支持。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首要举措是结合职业标准科学定位、不断修正人才培养目标,真正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层次性。特别是对于那些在中职和高职均是重点建设的专业,需要两个建设主体积极沟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将人才培养目标分出层次,既体现各自的侧重点,又能够有效衔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构建体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衔接体系

中高职衔接的最终落脚点体现在课程体系衔接上,在课程设置和衔接过程中必须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依据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在衔接过程中要注重两个关键准则:一是减少重复,二是避免脱节。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必须以学生为本,依据学生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而定,课程体系衔接过程中尤其要做好实践教学体系的衔接。

海河教育园区内各中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专业合作办学优势,进行课程衔接研究。对于“3+2”分段和五年一贯制专业,由于需要中高职院校共同探讨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可以通过定期沟通交流,对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不断修正和调整,以保证有效衔接。对于非合作专业,中高职课程在衔接过程中应使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具备一定的弹性,需要考虑学生以往的学习经历。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生源构成比较复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比如,我们随机调研的一个非合作专业高职班级,38名学生中,来自高中的有29人,来自中专的有7人,来自职高的有2人。如果我们对所有学生都采用一个授课标准,不能因材施教,必定收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弹性的课程体系和灵活的学分制必须提上日程。

此外,基于国际比较视角,可以学习借鉴职业教育实践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国家开发的职业标准、课程标准以及网络化、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选择类型相同、专业相近的国(境)外高水平院校联合开发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海河教育园区多所学校均和国外一些知名院校开展了交流活动,如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建立了中德(天津)职教合作示范基地,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加拿大堪纳多学院(Canadore College)针对航空机电设备维修领域开展合作,天津机电工艺学院与荷兰蒙德里安技术学院交流互动等。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高职衔接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教能力,依据海河教育园区的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切实建立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制度,加大对中高职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建立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采取有效办法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中来,鼓励教师走进企业,走进生产一线。不断拓宽师资引进渠道,大力引进具有企业实践经验并热衷于教育事业的人才到教师队伍中来。还可以聘请一些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实践课程,使专兼职教师协同发展,解决师生比、专兼比不合理的问题。

与此同时,各院校也要积极为教师创造国内外交流、合作、学习与培训的机会,使教师不仅能够把握专业发展前沿,同时还兼具国际视野。近些年,海河教育园区有很多教师赴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澳大利亚TAFE西悉尼学院、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等院校进行研修学习,今后在国际交流上仍要加强深度和广度。

依托区位优势,海河教育园区还应该多创造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园区内外的中高职院校间研讨、交流、学习创造氛围和条件,特别要为中职和高职学校间的学术探讨及职教经验借鉴搭建桥梁,使中高职教师针对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够打破既有的藩篱,有一个思想碰撞的途径。

此外,还应建立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将实践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目前,海河教育园区教师考核方式正在逐步完善,很多學校将信息化大赛、讲课比赛、技能大赛以及科研等方面的业绩作为考核教师的指标,促进了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推荐访问:海河 园区 衔接 高职 路径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