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赏析 >

“工业4.0”正悄无声息地向我们走来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文章阐述了三次工业革命的进步意义和动因,分析了我国错失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应对工业4.0的设想。

关键词:三次工业革命 进步意义 动因 工业4.0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027-03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实现中国梦,经济是基础,必须将经济发展上去,否则,“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无从谈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就是“空中楼阁”。而经济发展,其速度与规模、数量与质量、时间与效率,从世界诸经济强国崛起史看,“工业革命”起了决定性作用。因此,我国要实现中国梦,在经济发展上,以“工业革命”为先导,以“工业革命”为抓手,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三次“工业革命”的进步意义和动因

(一)三次工业革命的进步意义

三次“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从生产力角度看,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而使生产规模更大、生产领域更广、劳动效率更高;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有产阶层队伍不断壮大;从人类生活的角度看,“食、衣、住、行、用,等等”,其满足程度不断提高,生活越来越丰富,质量也越来越高;从社会意识形态看,民主、法制、自由、平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享有,“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已成为必然。

(二)三次工业革命的动因

人类社会的三次“工业革命”,换言之,也就是人类社会的三次劳动工具的革命,革劳动工具的命是人,人是劳动工具革命的主体。那么人类为什么要乐此不疲地革劳动工具的命呢?

1.由人(类)的“本性”所决定,人(类)的“本能”使然。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劳动。但人的本性则是:希望以较少的劳动甚至不劳动而得到更多想要的东西。人类在必须的劳动中发现了劳动工具,并发现使用工具就可以减轻为生存而必须付出的劳动强度,使用工具在单位时间内可以获取更多的生活所需要的物品。通过使用工具实现了“少劳多得”的本性。因此,人类由最初偶然发现的“石刀、石斧、石锤”、“珍妮纺织机”、“瓦特的蒸汽机”等等,到人类乐此不疲、常态化主动发明创造了电力、火车、轮船、飞机、火箭、计算机,等等更多的劳动工具。

2.发明创造工具,由偶然的行为成为人类的自觉行动。人类最初发现发明工具都具有偶然性。如,燧人氏发明的“钻木取火”。燧人氏是从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受到启发;再如,春秋战国时期鲁班也是在一次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的偶然中发明了锋利的锯子;英国的瓦特从开水壶盖为什么会动发明了蒸汽机;英国的哈格里沃斯无意中碰翻了纺车,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随着无数个劳动工具的偶然发明,劳动工具推动着社会进步,也推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形成。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劳动工具”在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前进所具有伟大作用。特别是人类进入19世纪70年代,劳动工具革命已不再是偶然的无意识的发现,不再是某个喜欢动脑筋人的个体脑筋的偶然灵光闪现,也不再是手工業作坊式的修修改改,而是将之上升为科学技术,集专人发明创造,建实验室、建工厂、办学校,拨经费,使之成为以“机器的机器”的专业的“劳动工具革命”群体。

3.社会发展要求“工业革命”走在社会前列。随着人类不断进化,社会形态也在不断进化。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或者说人类发展史,本质上就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历史的唯物史观看“工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工业革命”也就是“生产力革命”。人类永不满足的欲望,需要人类社会发展永不能停步。而社会发展的根本是要靠生产力以及生产力的不断更新,只有生产力不断更新,换言之,只有“工业革命”的不断更新,社会才能更新,人类社会形态才能不断更新。按照唯物史观,无论社会形态有何种不同,但贯穿于人类各个社会形态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三个最基本要素矛盾运动的结果,而生产力则起基础决定作用。因此,可以说,社会要进步,首先要有生产力的进步,或者说要有“工业革命”的进步。

4.国家、地区间的竞争需要“工业革命”。“竞争”催生“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产生于“竞争”。“竞争”自古就有,并贯穿于人类各种形态的社会。由于生存资料短缺,为了生存,部落之间、氏族成员之间、国与国之间,不得不“竞争”。古人云,“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则不能不争”。“竞争”的结果是“适者存,不适者亡”。

纵观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以及当代社会的“竞争”,由于生产力水平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那么在“竞争”的表现形式上,可以说是一个由“人的竞争”到“工业革命”竞争的过程。

在原始、奴隶以及封建的古代社会阶段,那时的竞争,因低下的生产力,在生存资料不能满足的条件下,为了生存,必然会发生“竞争”,其竞争的方式必然是,人与人之间、氏族之间、部落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野蛮的、流血的人与人的决斗和战争。因此说,古代社会阶段的“竞争”,是“人的竞争”。

“竞争”解决了“短缺”问题。在不断的竞争中,人们发现了使用劳动工具可以生产出更多的生存资料,更好的劳动工具可以在竞争中获胜。自然,革生产工具的命成为人类社会的常态。因此说,人类“竞争”催生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产生于“竞争”。

5.“工业革命”催生大国、强国。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也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和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19世纪70年代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第二次工业革命仍然主要以英国为中心,不同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多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进行的。英国人、美国人、德国人、法国人等都在不同的领域有着发明和创造。很明显,这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重要的新机器发明和新生产方法的出现不同,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的领域都有自己的贡献。而且它们相互促进,各方你追我赶,加快了技术的改进与更新。到1900年英、美、德、法四国的工业产量已占全世界工业产值的72%。特别是美国,以更深的深度更广的广度的“工业革命”,到1880年,国民经济总量超越英国,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并将其第一强国的地位保持到21世纪。

第三次“工业革命”也称为“科技革命”,在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在美国兴起,欧美等国紧随其后。第三次工业革命,以20世纪初原子、电子方面的理论出现重大突破为标志,在技术领域美国首先突破了原子能的应用,发明了电子计算机为标志,使得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

二、中国错失了三次“工业革命”

从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近200年的时间里,西方主要欧美各国家先后完成了三次“工业革命”,因而国家繁荣昌盛。

而此时的中国正处在封建社会末期的清朝时代(1616—1911年)。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想在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國”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中国没有搭上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列车。

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也没有赶上。从1949年到1976年的近30年间里,1949年,新中国刚刚诞生,旧社会遗留下的千疮百孔需要治理,反革命残余势力需要肃清,以及此后因种种原因的历次政治运动和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走了弯路。而此时的欧美以及亚洲的日本等国,在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三、抓住机遇,搭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列车

第四次工业革命,又简称为“工业4.0”。德国人称其为“工业4.0”。是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提出的概念。是继蒸汽机的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和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次工业革命后的又一次工业革命,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动化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一)中国不能再错失第四次“工业革命”

纵横历史,当今世界经济大国强国,无一例外地都是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毫无疑问,第四次工业革命,会使强者更强。因此,中国要实现经济大国强国、要实现中国梦,中国就必须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实行赶超战略,发展壮大。

1.比中国工业化水平先进很多的国家,面对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他们比以往前三次工业革命更加重视,认识更加深刻。他们未雨绸缪,举国上下投入到“工业4.0”。因种种主客观原因,中国错失了“前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而丢掉了曾经的世界经济大国强国的地位,那么在国家统一,国力雄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人们安居乐业的今天,有了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和实力,应当比那些工业化强国要更加重视“工业4.0”。

2.中国已融入世界经济,关贸总协定的有限保护期限已到,也就是说,中国经济不再是“闭关锁国”的经济、或“贸易保护”经济。一切商品、服务都要纳入到世界经济的大市场中,也就是说在世界经济这个大市场中,无论你是“珍妮纺纱机”纺的纱还是手工纺纱者纺的纱,都会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交换价格。前三次工业革命决定的市场原则如此,第四次工业革命决定的市场原则更是如此。“适者存,不适者亡”,“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市场经济决不同情弱者。马克思曾经说过由商品到货币是“惊险的一跃”,如果不能实现这一跳跃,那么摔坏的将“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面对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民创新的热潮中,我国一定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创造奇迹。

(二)应对“工业4.0”的几点设想

1.提高认识,把“工业4.0”应上升为国家战略。世界历史发展已经证明,“工业革命”是立国之本、强国之道。各国发展经验及教训也告诉我们,凡是经济大国强国,他们首先是工业大国强国。相反,凡是经济小国弱国,则都是工业小国弱国。原因很简单,“劳动手段”决定发展,“手工”战不胜“机器”、“机器”战不胜“自动化”、“自动化”战不胜“智能化”。“工业4.0”的核心就是“智能化”。“劳动手段”与“发展”成正比,即“劳动手段越先进,社会发展也就又快又好,反之亦然。中国也不例外,中国要实现工业现代化、实现强国梦,就必须要以“工业4.0”为抓手。否则,就会被“开除球籍”,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历史悲剧就会重演。鉴于“工业4.0”对一国发展关系重大,目前,许多国家,已把之上升为国家战略,就连印度这样的国家,都把“工业4.0”也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中国更有必要把之上升到国家战略。

2.以“赶超战略”,大力发展“工业4.0”。相对于前三次“工业革命”后的国家,中国实现“工业4.0”的基础,如经济的、科技的等条件相对薄弱。因此实现“工业4.0”困难就要大的多。然而,大国强国不会因此而坐等中国。面对争先恐后发展的竞争世界,更不愿看到中国超越他们。面对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中国必须尽快迎头赶上。已有的差距,只有以赶超式的发展才能缩小差距,只有差距缩小、超越,中国才能成为他国不敢欺负的、巍然屹立于世界的大国强国。再者,中国目前经济的、科技的等国情已有相当实力,如经济总量为世界排第二的经济基础,以及工业在许多方面已与经济强国大国不相上下,甚至有些超越他们等等条件,以赶超的方式发展“工业4.0”完全有可能的,也是必须的。

3.政府决策、政策引导、法律保驾,确保“工业4.0”实现。任何国家,在一定时期,其经济社会怎样发展,发展什么,通常是由政府首先制定出国家发展战略,为保证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再制定出各相关政策,为保证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用法律予以保驾。同样,中国要发展“工业4.0”,首先要由政府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次,为保证国家战略的顺利实现,应制定出各相关政策,如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信贷(融资)政策,等等,即制定出具体的行动目标;第三,以国家法律确保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任何有悖政策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参考文献:

[1] 党婧,白瀚文.工业4.0向我们走来.山西社科界,2015.5:23-27

[2] 瀚文.工业化国家经验与借鉴调研参考.山西市场调研,2015.1:10-16

[3] 张柏里.世界经济学.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山西博智睿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6)

[第一作者简介:王彬(1986—),女,太原人,电子工程与技术管理双硕士,山西博智睿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高科技创业与创新。]

(责编:郑钊)

推荐访问:悄无声息 走来 工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