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赏析 >

丛荣启:艺之佳 品之优

作者:jkyxc 浏览数:

说起书法家、画家,人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印象,那就是长头发、大胡子,服装另类,性格放荡不羁和为人处事与众不同。但是,所有这些,对于著名书法家、画家丛荣启来说,都不适合。他的书法、画作堪称一流,人品更是为人称道。他1.70米的个头,皮肤黑中透红,短头发,高鼻梁,说话声如洪钟,乐观洒脱、谦虚平和、对事业认真严谨和勤奋执著。

艺术成就累累

丛荣启,山东威海市人。大学文化程度,1960年5月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副主席,威海画院特邀书法家。他是著名书画家刘炳森先生入室弟子。现任海军部队创作员,国家二级美术师。

丛荣启的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一届和第五届楹联展、第二届新人新作展、第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中日青年书法家交流展、中韩书画交流展、全军历届书法大展(三届获金奖)等,其书法作品先后被翰园、黄河、武夷山等多处碑林刻碑展示,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等数十家文化博物馆收藏。其作品入选中国书法艺术大成当代青年书法家百人作品集翰墨精英等专集12部。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中国书法》、《书法报》、《解放军报》等媒体先后专题报道。他出版发行的线装八开本书法作品集时,沈鹏、刘艺、李铎为其题写了书名,刘炳森先生为书作序。

1999年,丛荣启被评为全军百名书画之星,2002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会员称号。

从师刘炳森 学书画真谛

丛荣启1982年拜著名书画家刘炳森为师,用他自己的话说,受益终生,跟大师学到很多书法技艺特别是做人的真谛。

刘炳森是著名的书法家和国画家,他的书艺以隶、楷书著称于世,并兼长行、草,传统功力深厚,书风凝重稳健而又俊逸潇洒。他的隶书在中国现代书坛上独树一帜,他将楷,行,草,篆等体不断揉入他的隶书之中,融百家之精华,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给人以“貌秀”,“骨秀”,“神秀”之感。

跟刘炳森这样的大师学习,丛荣启感到自豪和荣耀。他的聪慧和勤奋,也深得炳森大师的喜欢,因此毫无保留地传授真经。有句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丛荣启对此有真切的理解和深刻的领悟。跟师学艺过程中,他在看、听、练的基础上,更多的是领悟和揣摩。师傅每个字的布局变化、每一笔的起和落,每一道、点的轻重缓急,他都看在眼里、练在手上,琢磨在心里。并注意从对比中发现新、妙和特。他对此的解释是:主要学习师傅书法的精髓、内涵,又不完全照搬。

20多年来,丛荣启与师傅始终像父子一样情深意重。调回老家威海,离北京远了,他们师徒关系也一直非常融洽。

2005年2月15日,刘炳森因病逝世。消息传来,丛荣启悲痛欲绝。他放下手头的工作,当天赶到北京,为大师守了7天灵。看着灵床上的大师,丛荣启怎么也不敢相信他真的就这么走了。泪眼前闪现的依旧是大师亲切的音容笑貌。丛荣启流着泪说:他是我的良师,更是我的益友,他对我的影响,一生一世,他给我的帮助,一生一世。

书画于神韵之中

欣赏过丛荣启书画的朋友,一定会被他的字或画之神韵所感染。他的浸染和孕育了心清雅逸、恬静惟美的一幅幅作品,是一种自然之美,是一种美轮美奂的能够感触的神韵境界,让人陶醉和享受。更可贵之处,他不仅仅就书法写书法,而是写一种古老传统的人文的文化苦思。他的灵魂常常是在老庄的思想中行走、对话、共鸣、顿悟,这种思索的状态直接碰撞和滋养着其书法艺术语言的提升。他说,如果我的书法艺术语言有了生长空间的话,跟自己批判地继承和汲取古人圣贤“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人生哲学和艺术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丛荣启军事题材作品,博大雄浑、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表现出人类顽强不屈、进取豪迈的精神,给人一种正气昂扬、健康向上的鼓舞。看着,你就会感觉,这是一位浩然正气的军旅书画家。

丛荣启十分清楚,书法写到一定程度,就不只是技法上的方式和概念了,这种表层的书写可能只是步入法门的第一步。有的人,一生也只能在这个“第一步”中徘徊。而他不仅踏出了书艺的“第一步”,而且在书艺的“第二步”中书写了生命对人生道法的哲思和禅悟。 老子言:“清静为天下正”,李白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其实书法艺术也思源着这样的道理,蕴藏着这样的大思想大境界。

丛荣启深深地触摸着彼此的灵魂的激越,用书法艺术语言这样的载体,表现着思想和物化了的情感以及虚静了的人生向往。从他身上,让人感觉到书法艺术变得是那么的纯粹和富有生命力。书法家的情感是那么的浓烈和自然。

不惑之年后,丛荣启其审美眼光慢慢在“自然而然”的创作风格上寻找艺术语言的表达支点。在他流畅、粗细、长短、圆扁、大小、浓淡、倚正等对立又统一的创作形式中,既有哲学美,又有强烈的豪迈的激越的优柔的欢歌的以及痛苦的情感吟唱。这是他书法创作所表现出的“自然而然”的大彻大悟和心清气和之品格。

应该说,丛荣启汲足丹青,不过数载而已,但见其画品之高、气韵之远、卓尔不群,皆可见其才分之大,不在功力之苦,而在情怀学养之不俗也。近几年,他潜心于画,更以书道入画,而每每触处生春、意趣深博。虽无意于感人,乃欢愉游戏所为之。每洒笔和墨,复能变书法为画法,融会贯通。或淡逸幽远,或苍茫清奇,潇洒之中自有一种书卷气,奇拙之中别有一番空灵之神韵。其画生活气息浓郁,无论负薪的老农、祥云藏女,还是海礁渔船、庭园花卉,表现手法或阔笔方墨,或精勾细染,或铿锵有力,让观众眼前一亮。

真诚、热情,有责任心

“事事处处操心最多不说,好事还总是想着大家,责任心大于私心,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见这些评语,人们还以为是在表扬“雷锋”式的好干部呢。其实,这是丛荣启朋友夸赞他的话。2002年五六月间,总政文化部临时抽调4位同志到全军第三届书法篆刻展组委会帮助工作。因为年龄大和职务高,丛荣启被指定为临时负责人。近两个月的朝夕相处,大家从心眼里佩服他待人处事的宽厚、真诚、热情、谦虚、坦荡和率直,更佩服他的才干和灵气。那次,在他的带领和组织下,出色完成了任务。有人说,艺术家之间难成好朋友,同行之间更难成好朋友,但对于他这位艺术家和同行,大家都很佩服,都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说起丛荣启的朋友,他儿子更是深有同感。用他儿子的话说,求字的、求画的、求教的,经常把画室挤满,但他从不嫌弃,每每有求必应。地方政府组织公益活动,他总是积极参加,时常加班加点,书写或绘制最好的作品予以赠送。

对家庭,丛荣启把热爱和责任做到最佳,一家人融洽和美,让人羡慕。为了让家人感受到他书画艺术的魅力, 2002年搬新居装修时,别的地方都装修好了,只有书房的一面墙空着。家人不解和纳闷。直到有一天4张8尺宣纸糊上了墙,妻子儿子才明白,丛荣启是要用自己的字来作墙,给他们一个惊喜,给新家创造一种艺术氛围。为写好这幅巨作,丛荣启动了不少脑筋。他先是琢磨内容,然后设计小样,推翻多次,折腾了好几天。因为墙面太大,书写的难度可想而知。书法墙完成后,效果非常好,家人都高兴得什么似的。

儿子出生后,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他将来子承父业。孩子一出生,他给的第一本书,就是书法图册!别人家的小孩都是看小人书长大的,儿子却是看书画册长大的。儿子十来岁的时候,丛荣启便教他写书法。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儿子不喜欢,对书法没兴趣。后来,儿子鼓起勇气对丛荣启说出不想练字的想法,他深思一会后点头同意了。他对儿子说,练书法必须热爱书法,必须用虔诚的心去对待和体味,不能有半点马虎。既然没有诚心去学,还是不学为好。也正是这点,现在已经成年的儿子,对父亲更加钦佩与尊敬了。

推荐访问:丛荣启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