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赏析 >

浅谈黑龙江民间剪纸艺术

作者:jkyxc 浏览数:

剪纸是中国广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到了明清已经发展得极为丰富,并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黑龙江民间剪纸的风格特点

1 博采众家之长。历史上东北是游牧民族生息之地,莽莽森林、皑皑冰雪的自然环境,培育了这里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自清朝始,从南方各省迁移到黑龙江的人民所带来的各自的剪纸风格在这里融合,通过这种广泛地吸收和升华,形成了现在这种严谨、含蓄、拙巧、丰富的特色。这是以满族为主体,满汉等十几个民族血脉交融的多民族文化的大融合。这些作品有着关内汉族不同区域的传统剪制方法和审美趣味,在此基础上把内地剪纸纹样的文化象征渗入其中,形成异域文化综合的特征——刚柔相济、剪影和镂空相结合、粗中见细等。

2 地方特色鲜明。黑龙江民间剪纸大致可分三种类型:(1)满族特色较浓的墙花阴刻、烟熏套色剪纸。黑龙江省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开发较晚,本地土生土长和陆续迁移来的人们在艰苦创业劳动过程中,形成了豪放直率、潇洒朴实的性格。为适应冬季寒冷气候窗户结霜的特点,剪纸多采用“剪影起花”(即阴刻)的方式剪出形象,再用松烟熏黑,在画面空处的背面衬以五彩纸片,具有白山黑水东北雪域的对比强烈、爽朗浓重的风格。这种形式非常适宜贴于墙面,而北疆窗纸上结满厚厚的雪霜,是不便于贴窗花的。由于套衬色的需要,这种剪纸的线条一般粗且有力,形成的分割也比较整体,以便有充分的黑色线型的分量,压住斑斓色彩对形的干扰。在造型方面不是一味地描摹自然,而是以观念造型的方式塑造单纯而又鲜明的形象,构图饱满而又井然有序,色彩对比协调适度,把各种形象按同一形式拼贴组合起来,画面主次分明,节奏韵律感强。(2)汉族特色较浓的细纹阳刻剪纸。这种类型的剪纸以反映华夏风俗习惯的窗花阳刻单色为主,以细腻准确、纤巧秀丽、玲珑透剔见长。这些作品出于美化环境的朴素愿望,把生活中美的事物剪成精细的窗花,具有关内齐鲁民间特色。(3)满族及其他民族特色交融的剪纸。这种类型的剪纸具备多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阴阳刻并举,剪影和镂空结合,粗中有细、犷中有柔、疏密有致、刚柔相济,形成多民族审美综合的艺术之花。

3 传统与创新并重。黑龙江民间剪纸有它固有的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种特殊途径,那就是晚辈们从小耳濡目染地在长辈那里学习剪纸的制作方法、传统形式样式,以自己独特的思考、情感和技法,结合当时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地理特色,创作出具有鲜明个性和民族特色的剪纸艺术。

在继承传统方面,有传承于关内的过年贴的窗花,其造型有家禽家畜、飞鸟走兽、花草鱼虫、山珍海物等,也有表现故事内容的“猴子赶车”“老鼠取亲”“连年有鱼”一类,其主要特点是小中见大、假中见真,打破时空观念,大胆发挥艺术联想,表现劳动中的欢愉,表现人们最喜闻乐见的事物。通过组合素材,赋予吉语、托物寄意,也有借助文学、戏曲题材来表达善恶观念。

在发展创新方面,黑龙江民间剪纸的成果也十分丰硕。新中国建立后,在具有开放和吸纳特点的黑龙江文化大背景下,剪纸艺术迅速发展。省报发表了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题材的作品;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样的题材,也被创作成大型剪纸组画;受到北大荒版画等画种的影响,在剪纸领域也出现过“木刻化”“白描化”倾向作品;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黑龙江民间剪纸更加繁荣发展,出现了以海伦剪纸为龙头,包括兰西、方正、绥化等多个地区的民间剪纸群体。

二、关于开发利用黑龙江民间剪纸的建议

1 相关部门应给予充分重视和支持。建议文联、民委、宣传、教育、文化、旅游等有关部门,给予充分重视和支持,成立相应的剪纸研究开发组织,和各级文化馆站一起,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全省各地区的民间剪纸进行收集、抢救、整理。

2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注重继承和创新。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继承优秀传统,组织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作品。只有加强研究工作,才能做好发展工作。黑龙江剪纸研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通过对各地区已有的实物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归纳出其自身的特色、风格、手法、技巧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继承,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各地区的创作。在创新中可以注意融合其他艺术门类的形式与材料:可以深入民间学习民间剪纸,通过“嫁接”和“移植”,创作出富有我省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新剪纸工艺品。

3 加强我省民间剪纸艺术的普及和宣传教育。黑龙江民间剪纸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积淀着各民族历代先祖们的智慧,其淳朴简练的造型、优美的情调、自由浪漫的手法、浓厚的民族特色、神化般丰富多彩的内容,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心灵的好教材。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艺术,是人民群众对生活中美的追求,是希望和理想的表达,是幸福和吉祥的寄托。因此,应加强我省民间剪纸艺术的普及和宣传教育。

推荐访问:黑龙江 剪纸 浅谈 民间 艺术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