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赏析 >

河南“非遗”传承人朱秀云的剪纸艺术特征

作者:jkyxc 浏览数:

总结、概括,将艺术造型的表现贴近于现实,从而引起观者的共鸣。

多年来,朱秀云凭借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大胆、任意的想象,用手中的剪刀创造出一幅幅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剪纸人物和形象。在她的剪纸世界里,不只是单纯地临摹自然对象,没有循规蹈矩的透视和比例,也不必过分追求章法布局和光影变幻,只需将自我理解和审美相结合,使剪纸人物和形象比对象本身更加引人注目,充满民间艺术的趣味。

三、表现手法

在剪法上,朱秀云的剪纸作品大多运用了“阳剪”与“阴剪”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阳剪讲究“线线相连”,而阴剪强调“线线相断”,故阴剪、阳剪是相对相生的。以传统节气作品《七巧节》为例,大面积镂空突出人物形象,在人物造型上采取阳剪,用阴剪的手法使人物面部以及衣褶纹路画面更加生动、完整。竹篓和其中的孩子外形采取阳剪,花纹及面部用阴剪的手法。二人脚下的鹊桥及四周的搭配纹饰线条粗细得当,都是“阴阳结合”的表现手法。作者借助轻松明快的线条与镂空的表现手法,将“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景传达给观者(如图3)。朱秀云在“阴陽结合”的过程中十分认真仔细,因为稍不留神把应连接的部分线条剪断了,整张纸都会被破坏,变得支离破碎,画面也无法形成。由此就产生了剪纸“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艺术技法特点。

在色彩表现上,除传统的红色、彩色剪纸外,还有一种黑色剪纸流行于陕州区。在大多数东方人的眼中,黑色是不吉利的颜色,而红色寓意吉祥。河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极其厚重,在古代就被称为中原大地,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追根溯源,人文始祖“三皇五帝”或是生于河南,或是在河南建都,成为豫西剪纸艺术的文化土壤。从历史上可以考证,夏代崇尚黑色,豫西则为夏文化的发源地。夏以黑为正色、本色,故黑色剪纸在豫西百姓中司空见惯。黑色剪纸具备端庄肃穆、庄重大气的特点,同时黑色吸热,与彩色剪纸相比有不易褪色的优点。黑色剪纸除了在日常生活的运用,甚至在婚嫁时有的“双喜”字也是黑色的,因为黑色剪纸更加正式、庄重,而对黑色剪纸的研究也有助于研究夏文化。

四、结语

朱秀云老人除了提升现有的剪纸技术外,还注重发掘和保护失传的捶草印花印染工藝。为了能将这一古法印染工艺重现于世,她走访多地向更有经验的老人学习,经过多次试验,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最终将这些经验整理出来。蘸染的色彩过渡十分自然,极具地方代表性。2012年末,朱秀云被命名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原棉布印染技艺[捶草印花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在捶草印花印染工艺上的认真态度也代表了她对剪纸艺术的态度,她对于艺术的热情与热爱深深感染了笔者。

朱秀云经常同老朋友们围在院里哼着曲子,剪着剪纸,增进技艺,她们想到什么剪什么,剪纸这门传统技艺,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她的日常生活。她的剪纸作品构图简练而精致、线条粗犷而优美、造型古朴而不失趣味。而隐藏在这些精致作品下的是朱秀云独具特色的剪纸艺术魅力——汲取了传统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养分,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土壤中。“一把剪刀过,满纸情趣生”,希望在未来可以继续虚心地向老一代手工艺人们请教,不断研究我国民俗文化,让剪纸这门传统艺术在新时代下焕发光彩、永葆青春。

参考文献:

[1]冯骥才,倪宝诚.中国民间剪纸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2]王树村.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史话[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

[3]董季群.中国传统民间工艺[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4]陈竟.中国民俗剪纸技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5]杨雯雯.陕县南沟民间剪纸艺术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5.

[6]赵伟薇.“非遗”时代的剪纸艺术[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3.

作者简介:王欣宇,太原师范学院美术系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推荐访问:河南 剪纸 传承 特征 艺术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