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赏析 >

西藏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与对策探析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我国在“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对循环经济概念及其意义的阐述,引出西藏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指出西藏发展循环经济的矛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对西藏发展循环经济进行有益的探讨,为决策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西藏;循环经济;生态建设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11)06-086-02

循环经济(cieula.Economy)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受到西方国家的广泛关注。大意是指:把传统的依靠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经济转变为依托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我国于2008年制定的并于2009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简稻《循环经济法》,对于循环经济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所称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所称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创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它产品的音5件予以使用,所称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模式下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地变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最终导致自然资源的短缺枯竭,并酿成灾难性环境污染的后果。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循环经济理论认为:“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

一、西藏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与重要意义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西藏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属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拨4000米以上,其中海拨5000米以一的地区约占其总面积的45.6%,有“地球第三极”之称。西藏境内还有许多的河流与湖泊。“据统计: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多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多达1000条以上”。亚洲一些著名的江河皆发源于此,是名符其实的“亚洲水塔”。同时“青藏高原是北半球气候的启动区和调节区。这里的气候变化不仅直接驱动我国的东部和南部气侯变化,而且对北半球具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对全球的气侯也具有敏感性、超前性和调节性”,但随着人们经济活动的加剧森林遭到滥伐,草原遭遇过牧,矿藏被掠夺式的开采,再加上环保意识淡漠,工业发展粗放致使水土流失、草原沙化、河流污染,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愈加频繁。

(二)转变西藏经济增长方式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西藏的农业相对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引导西藏第三产业的旅游业也刚刚起步。整体经济的增长靠量的积累方式,高科技农工业几乎没有。要彻底地改变现有的经济方式问题十分繁杂。一是农牧业虽然规模较大,但受传统经济观念的影响,过度追求量的增长而忽视了生态效益。农牧民环保意识相对较弱,草场过牧,农牧区生活垃圾随意处置的现象比较突出。虽然对西藏实行了沼气进村的工程,但其后续工作很难延续,大部分农牧民仍以牛粪、薪柴、草皮、干草等作为生活燃料。二是西藏工业产能落后,传统产品占据主导地位,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经验至上的现象比较严重,再加上职工整体综合素质较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很难形成集群经济,不能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带来的收益。三是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及由此带来的建筑拉圾,生活垃圾给西藏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如拉萨市市郊每遇大风天气都能看到白色垃圾在草原上空和草地上随风飘荡。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各个行业中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杜绝西藏地区还没发展起来已被污染的问题。

(三)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西藏“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西藏未来五年将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和建设工程,其中,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发展生态经济、实现节能减排、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成为亮点。西藏脆弱的生态环境养育着稀少的高寒生物和通过千万年进化而来的生物物种,高原的每一个物种都具备抵抗恶劣自然环境的能力,但如果将现有的生态环境改变或生物循环的链条被破坏,就会使整个生态环境逐步失去它的健康和生态功能,从而对可持续发展和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这就是西藏高原生态的双重性——脆弱性和重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西藏的生态安全将对区域和国家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西藏“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积极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既符合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求,更符合为国家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因此,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不仅是实现西藏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实现国家整体生态健康以及为下游创造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二、关于西藏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示范示点

动员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成全区人民的自觉行动。各级主管部门和广大干部要模范带头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有关法律制度。依法加强对矿产资源的集约利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引导企业树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把循环经济法规的内容落到实处。西藏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规模较小员工素质普遍不高等因素是制约西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仅有的几家上市公司前景也让人担忧。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循环经济示范示点,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创建产业园区。探索发展经济的有效模式,树立一批先进典型,为加快循环经济进程提供示范。另外,结合西藏实际发展农牧业产业链,秸杆产业链,林业产业链,及矿业加工产业链等具有西藏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二)着重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逐步实现西藏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西藏第五次工作座谈会指出:要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的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由此引申出西藏的战略定位是:使西藏成为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西藏的农牧业是西藏三次产业的基础,没有西农牧业的发展就谈不上西藏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虽然西藏的产业结构出现了三、二、一的局面,并不意味着西藏的经济发展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恰恰表明了西藏农牧业发展水平的不足。从西藏历年来的财政收入状况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年份国家对西藏的转移支付要占西藏总收入的90%以上,这也正是西藏二、三产业迅速超过第一产业的根本原因。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全国最落后的地区之一,无论是交通、运输、金融、通迅等硬环境还是法规制度、科教文卫等软环境对外部区域的高科技,资金、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二、三产业的自我发展的能力要远远低于第一产业的自身增长力,所以必须大力发展西藏的农牧业等特色产业,不断增强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逐步实现西藏经济由外部“输血”变为内部“造血”。

(三)加强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结构

西藏是全国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人口密度小,人力资源相对馈乏,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以上的产业集聚群落,创建大规模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还有一定的难度,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专门用一个篇章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等一系列绿色发展的理念。作为落后地区更不能停留在以前的老思路上,必须及时转变观念立足高的起点,加速西藏产业结构的调整,把“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目标落到实处。西藏工业和人口布局区域不平衡的态势正在加剧,从另一方面说也有利于产业集聚,可以集中优势资源,财力和物力,尤其是青藏铁路开通后更为西藏发展产业集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充分利用铁路产沿线的带动作用把铁路沿线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把西藏的优势资源通过铁路运往全国各地,把国内外的资源、人才、产品输入西藏,形成优势互补。

(责任编辑:刘军平)

推荐访问:探析 西藏 对策 发展循环经济 意义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