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赏析 >

宁夏贺兰山岩画病害成因浅析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宁夏贺兰山岩画凿刻于砂岩壁上,长期裸露与露天环境中,岩体风化及人为破坏严重,岩画面临着多种病害威胁,甚至部分岩画濒临消失。本文在贺兰山岩画病害调查基础上对病害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后期岩画的科学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贺兰山岩画;病害类型;病害成因

贺兰山岩画主要分布于宁夏省银川市西北处贺兰山东麓山坡地带的山口悬崖峭壁以及贺兰山腹地山石之上。是古代游牧民族创造的艺术珍品,记录了古代贺兰山的自然形态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中国北方早期岩画的重要代表,也是目前一个地理单元中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岩画区。贺兰山岩画多而密集,内容丰富多彩,作画的年代从新石器中期一直延续到了西夏,元明时期,是研究北方古代少数民族发展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反映了古代游牧民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形态、生活习性和宗教信仰,是研究当时的宗教发生、艺术起源、文化传播等人类足迹的活化石。

一、贺兰山岩画的保存现状

贺兰山岩画正面临减少乃至消失的危险。据专家介绍,由于自然化境下岩石风化及人为破坏,岩画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问题。贺兰山南部岩画点多位于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偏远山沟内,该区域温度变化幅度大,降雨集中易出现泥石流冲刷,沙尘暴严重,岩画在严苛环境中风化破坏十分严重。而中部和北部岩画离城镇较近,交通比较方便,除去自然因素的侵蚀外,公民文物保护意识淡漠,人为挖凿取石、踩踏、刻画、偷盗岩画现象严重。1998年发行过一套三枚《贺兰山岩画》特种邮票,邮票图名分别为人面、射猎、公牛,然而不到10年时间,这套邮票中最珍贵的公牛岩画已荡然无存[1]。在对贺兰口、小西峰沟、苏峪口、回回沟、白头沟及插旗口岩画病害调查发现,贺兰山岩画的主要病害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岩石风化

贺兰口岩画和小西峰沟岩画表面风化严重,岩画画面已经模糊不清;苏峪口及回回沟岩画表面多出现明显泛碱,酥解风化严重;白头沟岩画画面层粗糙不平;插旗口粉末状脱落严重。

(二)冲沟

山体崖面上多发育有宽窄、长度各异的冲沟,对岩画和周围的岩体稳定性会产生较大影响,而位于冲沟两侧崖面上的岩画易遭受雨水、洪水冲刷。

(三)裂隙

贺兰口岩体分布有较多卸荷裂隙;苏峪口及回回沟机械裂隙较多;小西峰沟有小面积的浅表性裂隙;白头沟坍塌造成大面积东西走向的裂隙。

(四)剥落

贺兰口岩画片状剥落严重;小西峰沟岩画表面小面积片状剥落;苏峪口及回回沟岩画大面积板状剥落;插旗口粉末状剥落;白头沟无明显剥落现象。

(五)生物破坏

贺兰口、白头沟岩画表面生长有少量苔藓地衣类;苏峪口、回回沟岩画区域树木生长茂盛,生长过程的根系生长对岩画破坏严重;此外还有鸟窝、蜂窝以及牛羊粪便在岩画表面堆积造成岩画表污染腐蚀。

(六)人为破坏

贺兰口岩画后期人们在前期岩画表面凿刻重绘导致前代岩画大面积残损不清,由于保存条件恶劣,现阶段已整体搬迁异地保护;苏峪口沟两岸,旅游事业兴起后不断开山取石用于修筑公路,大部分岩画已被毁,现存仅有几十幅,以突立山头巨大的《神牛图》最为著名,大部分岩画破坏严重有前期修复保护痕迹。不同区域岩画表面均存在人为刻画涂抹痕迹。

其中岩石风化、裂隙发育、生物破坏尤其是人为破坏对贺兰山岩画影响较严重。

二、岩画病害成因分析

(一)岩石风化

贺兰山岩画面临着多种类型的风化破坏,研究显示其破坏程度已使贺兰口79.3%的岩画面临最终被风化殆尽的结论[2]。贺兰山岩画多刻于砂岩上,岩石脆性大极易受力发生破坏,而贺兰山地区的常年昼夜温差大,平均温度13.4℃,最大日差可达29.9℃,岩石内外热胀冷缩速度不一致使岩体出现纵横交错的裂缝,岩体力学强度下降。产生的裂隙在湿度频繁变化下,使岩石不断吸水失水、结冰融化,最终使裂隙不断加宽加深。周而复始的温差与水反复作用最终使裂缝不断加大加深,由表及里不断崩解,使岩画破裂、崩落、片状剥落严重时导致岩画与岩体分离。

贺兰山岩体内部存在大量基岩裂隙,能储存大量渗入岩石内部水分,这种“岩隙水”会使岩体内部裂隙迅速扩大,一旦和外部浅表性裂隙连接,地下水渗出地表并沿沟谷流出加速冲沟发育。风化最终使岩石表面疏松,出现大量裂隙、剥落、粉化,在外界雨水、风等因素作用下风化层不断崩落,致使许多岩画画面脱落,刻痕模糊,图像不清[3]。同时贺兰山地区易发生沙尘暴气候,风沙的磨蚀及剥蚀使得岩体表面变得疏松多孔,裂隙不断生长发育。

(二)雨水冲刷

贺兰山山区降水较为丰沛,贺兰沟为一典型的泥石流沟,而贺兰山岩画保护区即位于贺兰沟沟口及洪积扇上,岩画一般均位于冲沟两侧,岩体表面风化后变得脆弱,大气降水过多时产生径流,径流水会携带粉化或崩解岩体颗粒在岩体表面经冲沟、裂隙向向下流淌, 经过各个裂隙形成连通,这样很容易侵蚀岩画在岩体表面形成大量冲蚀沟槽,这些沟槽的形成一方面加重了雨水冲刷岩画的可能,另一方面造成了局部岩体的不稳定。降水量较少时水汇集在岩画表面,如果温差大会导致岩画表面水分迅速蒸发,使风化岩体表面呈片状剥落。

近些年由于贺兰沟上游区域自然环境恶化,植被稀疏,一旦发生强降雨较易形成山洪,造成岩画划痕、缺失甚至断裂,位于岩壁底部的岩画会被山洪中夹杂的石块撞击破损,单体岩画部分被洪水冲走。自2000年以来,贺兰山岩画已经遭遇山洪10余次。2002年7月,贺兰山东麓连降暴雨引发山洪,8处人面像岩画直接受山洪裹挟砂石的冲击,破坏非常严重[4]。贺兰口呈现上宽下窄的“V”型地貌,当山洪暴发时,在沟谷里形成的泥石流夹杂着大量沙石,直接冲砸在迎水的石壁和坡石上,使凿刻有岩画的岩石呈片状剥落,厚度达60150mm,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三)岩体溶蚀

贺兰山沉积岩耐水性很差,很容易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空气污染物的相互作用产生化学溶蚀。宁夏博物馆王萍老师测试分析贺兰山岩体风化产物主要有硫酸盐和碳酸盐。这两种盐均会随岩体湿度不断变化析出沉积在岩画层表面,长此以往在岩画表面形成各种颜色斑痕。同时析出的碳酸盐会在雨水的冲刷溶解流淌在岩画画面层产生冲刷条痕,使岩画表面变的模糊不清。如果雨水酸性比较强,长期的水冲雨淋和有害气体的侵蚀造成了客观的溶蚀和毁坏,使得岩画的表面变得粗糙、多孔和疏松。另外岩画基体石质中存在有大量的可溶性盐,外界湿度的变化导致可溶性盐不断在岩画表面富集使岩画表面酥碱发白,程度加深时伴随着表面酥粉情况。

(四)生物危害

贺兰山岩画群景区大量植有树木用来防风固沙,防止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树木的生长繁殖,树根沿生长部位形成的深浅不一的裂隙,同时使水和无机盐的反深入裂隙内部加速了裂隙发育。同时,树根的腐败使得微生物有了充足的养料,微生物繁殖分泌酸、生物黏液形成化学破坏使得岩画内部构造更加疏松多孔。除此之外岩画表面还生长有大量地衣,堆积有鸟类、昆虫、牛羊污染物,不仅破坏岩画外观还造成岩画表面裂化、粉化。

(五)人为破坏

贺兰山岩画均为露天保存,规模大、范围广,使得岩画的安全监控管理非常困难,岩画的人为破坏十分严重甚至会超过了自然因素的破坏。贺兰山岩画的人为损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当地农民会随意将一些刻有岩画的石头搬回家做地基或者砌围墙。有些文管处于保护岩画的目的会将这些石头征集搬回库房保存。但是岩画一旦离开原始位置,再考察其创作年代、民族、生活地域等便失去了意义;有些人出于对贺兰山岩画的喜爱,为了收藏更甚者为例盈利,他们用手扶拖拉机、撬棍、绳索等工具,或将岩画从大的岩壁上剥离,或将小一点刻有岩画的岩石块直接撬下搬回自己家中。

2.随着基础建设力度的加大, 贺兰山岩画周边修水渠、修路等建设行为。采集建筑用石和开采矿石对岩画破坏极大。

3.1991年在银川召开国际岩画研讨会后,贺兰口岩画成为了著名旅游景点,但相应的管理措施并不完善,贺兰山开放区域岩画被旅游参观者肆意践踏、涂抹。

4.在缺少管理的情况下,任意地拓片对岩画伤害极大。特别是一些不懂岩画拓片技术的,对岩画破坏很大。而有很多人打着研究岩画的幌子进行拓片,实际上是在出售岩画拓片,为了营利。一幅好的岩画一旦被发现曝光,随之而来的很可能便是撬棍的侵袭或者是游客的涂抹。

国外对岩画的保护,从立法到措施都有严格的规定和非常详细的数据管理,公民教育意识较好,一般很少有岩画人为损坏的情况发生。由于人們保护意识浅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贺兰山地区岩画的大部分缺失都属于人为破坏。新华社记者在现场采访时看到:“一条新修的、长达500多米的水渠纵穿布满岩画的南壁,珍贵岩画惨遭损坏的状况令人触目惊心:有的公然被炸掉,有的被凿,有的被砸得残缺不全。更使人感到痛惜的是,有几块集中布满各种岩画的岩石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游人随意爬上去后乱踩、乱画、乱拓片,使岩画损失尤为严重,已经给人类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三、结论

贺兰山岩画属于露天石质文物,调查发现贺兰山岩画的岩体风化、岩画剥落、缺失病害严重,尤其是文为破坏对贺兰山岩画影响巨大。贺兰山岩画的保护不仅仅需要对岩画本体实施相关保护措施,还应该从环境预防、加强管理措施等方面入手,加强对文物的监管措施,提高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素质,健全保护机构的建设,完善文物保护各项管理制度、加大对文物破坏行为的惩罚力度,充分调动周边居民文物保护积极性避免岩画受到人为破坏。

参考文献:

[1]许成.贺兰山岩画的发现保护及学术地位[J].宁夏社会科学,2000,6.

[2]王萍.宁夏贺兰山贺兰口岩画保护材料的探索[J].三峡文学,2012,04.

[3]雷敏,李慧等.宁夏贺兰山岩画群岩画病害调查及保护策略探究[J].科技视界,2015,24.

[4]李建伟,樊尚新,沈丽娜.贺兰山岩画保护区泥石流沟防治规划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0,30(3).

推荐访问:岩画 病害 宁夏 成因 浅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