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赏析 >

生产快乐体验自我

作者:jkyxc 浏览数:

文化时代的到来

我们人类的经济生活,从“穴居时代”结束以来,按照这本书的作者们的观点,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前面的三个产业或许仍然被我们叫做“产业”,但这第四个发展阶段——“体验经济”,已经不再可以被叫做“产业”了,因为它所追求的最大特征就是消费和生产的“个性化”。有些经济学家把它视为“第四产业”,但我要立即补充说,这个“第四产业”的产业特征是“大规模量身定制”(mass-customization)。但如果仅仅为说明上述的看法,我就不会向读者们推荐这本书了。

经济活动是满足人类衣食住行和更高需求层次的活动之一,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为我们提供的“衣、食、住、行”,表现出实质性的差别。例如,火柴盒式的住房和“T-型”汽车是工业经济为我们的“住”和“行”提供的典型解决方案,而“体验经济”提供给我们的典型解决方案则是高度个性化了的“超现实主义住宅”和“表现主义服饰”。在这一视角下,五光十色的互联网运动只不过是即将到来的“体验经济”的准备阶段。再过十年,网上长大的一代人,被称为“e-generation”(e-代)将主导我们的社会,他们当中许多人接受过互联网狂潮的洗礼,经历了眼下的幻灭和冷漠,磨炼出更成熟的思考与信念。他们的经济社会文化,被概括为“e-文化”。能够适应e-文化的企业,将取代无法适应e-文化的企业,这是刚刚对全世界785家企业进行过深入调查的哈佛教授康特尔的看法。

消费者是“产品”

英国一家咨询公司最近在为企业经理举办的学习班里,在实验室条件下,把学员们带进了2010年的社会。在模拟的未来社会,学员们体验到了未来的生产、未来的需求、未来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的文化。这一场景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管理咨询的培训,又提供了“体验经济”的体验。《体验经济》的作者们这样描述体验经济的理想特征:在这里,消费是一个过程,消费者是这一过程的“产品”,因为当过程结束的时候,记忆将长久保存对过程的“体验”。消费者愿意为这类体验付费,因为它美好、难得、非我莫属、不可复制、不可转让、转瞬即逝,它的每一瞬间都是一个“唯一”。

虽然我们都知道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知道“衣食足而后知荣辱”的道理,但应当说,《体验经济》的作者们第一次让我们看到,现实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能够普遍地、大规模地满足马斯洛所论的最高需求层次———“自我实现”的阶段。在体验经济中,企业不再生产“商品”,企业成为“舞台的提供者”,在它们精心制作的舞台上,消费者开始自己的、唯一的、从而值得回忆的表演。在体验经济中,劳动不再是体力的简单支出,劳动成为自我表现和创造体验的机会,典型如“网页制作”,劳动者需要发挥极大的想象力和艺术探索精神,需要深入理解阅读的视觉(以及“多媒体”感受)、语言、心理过程,需要洞悉社会文化风土人情,需要尽可能丰富的各类知识,于是网页制作便转化为自我表现和创造体验的机会。

体验就是个性

事实上,在任何经济活动内部,都包含着体验经济的种子。在竞争市场里,我们常见到同类商品按不同价格出售,那件索取高价的商品或许加工得更细致,拿在手里更舒适,看上去更结实,造型更有品位,甚至,它让我们心情不一样……我们说得出千百个理由来为那些别致的商品支付高价,只要它有“个性”。这就是“体验”。两年前一个仲夏夜,我偶然看见热闹的街边小摊上随便扔着一只布质小恐龙,它的神态让我想到电影“在时间之前”里那只父母双亡的小恐龙,一步一回头,孤独地走向未知世界。这感受恰好与我当时的心情发生共鸣,让我愿意以两倍的价格购买这只小恐龙。当然,那位年轻的看摊儿人懵然不知我的心境,因为那是“唯我莫属”的体验,这只小恐龙帮助我永久性地保存了这一体验。对那些玩具来说,这只被我偶然看见的小恐龙被我赋予了“个性”,它再也不是一般的动物玩具了,它对我而言具有了“意义”。通常为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的生产,同时也是标准化过程扼杀了物品的个性意义的过程。

如果你写过“日记”,你一定理解日记是怎样替你保存“体验”的。在日记里,生活着的你(“I”)和静观着的你(“Me”)对话。通过日记,你一方面保存了生活感受,一方面反省了你的生活。体验的特征之一是对体验的回忆可以让体验者超越体验。这被《体验经济》的作者们称为“transformation”。生存的艰难困苦,多年之后或许仍然被我们记得,我们知道,那回忆里更多地包含着自豪,因为巨大的苦难让我们显得伟岸起来。

体验经济,体验人生。偶在的人,存在哲学家们说,无意义地被抛入其所在的特定历史情境,开始了生活,开始了苦难,同时也开始了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的过程。所谓“自我”,只有当自我从事“自我”塑型时才存在,才有意义。缺乏意义的自我,波伏娃(SimonedeBeauvoir)说,至少可以通过“自杀”来昭显“自我”的意义。这里,自杀成为一种体验,残酷而颇具诱惑。

企业只是舞台

体验的舞台提供者必须尽力使体验超越“体验”本身,这被《体验经济》的作者们称为“inspiration”。我们看到,这样的超越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任何一种经济活动中了。唯一需要的,是表演这一超越体验的“舞台”。哈贝马斯说,自我通过“表演”(performance)获得自我意识。一张照片,一片汪洋,一间祈祷室......任何引发我们感慨的物品都可作为表演的舞台。通过表演,我们洞察自己的灵魂。

这正是《体验经济》的作者们看到的“新经济”的特征。当然,这本书发表以来,随着“新经济”的幻灭,它的作者们也开始“体验”批评。例如,《商业周刊》曾经批评说:这本书完全不讨论新经济的企业如何可以创造利润,而事实上,它赞扬过的那些提供独特“体验”的商业模式(“热带风情”餐馆、“时光旅行”一日游、“未来模拟”保险推销、......),正面临亏损转型的前景。尽管如此,评论界仍然相信“知识社会”即将到来,承认《体验经济》的作者们所刻划的舞台场景发人深省,更重要的是,评论家们公认,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是人的创造能力,而“创造”恰是体验升华的产物。

推荐访问:自我 体验 生产 快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