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PPT汇报 >

一张纸一把剪刀成就的艺术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剪纸艺术中蕴含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所以在小学开展剪纸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把握教学的重点,不仅要抓紧文化的学习,更应注重精神的传承。

【关键词】小学;剪纸;艺术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而古老的一项民间艺术,许多年来不曾淡出世人的视线,始终以多样的形式出现在寻常百姓的家里。可是近年来,剪纸、皮影、风筝、泥塑等民间艺术出现“后继无人”的窘迫局面,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类高科技产品贯穿着年轻一辈的生活,很少年轻人愿意从老一辈手里接过传承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的担子,民间艺术正在经历着考验。作为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整个美术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人教版小学美术中安排了较为丰富的剪纸内容,比如剪一些花草树木,小猴小猪和家里用得到的多种多样的窗花等。教师应重视民间剪纸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中国民间剪纸的意义、范畴以及根本特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重视民间剪纸,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爱国热情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课堂开展剪纸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

剪纸能够让小学生静下心来。小学学生往往活泼好动、古灵精怪,课堂上注意力很容易受周遭环境的影响而变得不集中,而剪纸是一项细活,需要学生聚精会神地完成一个作品,不然活动成果很容易损坏,所以剪纸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专注的好习惯。剪纸能够给小学生带来欢乐。剪纸与学生眼里的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大相径庭,一张纸一把剪刀能够奇妙地创造出不胜枚举的精致图案,学生能够全身心地享受剪紙这个创造美好的过程,在欢乐中学习,还能体验创造给他们带来的成果体验。剪纸能够让学生变得灵巧。剪纸过程非常能够训练手部活动,长久的剪纸训练能够使学生做起事来手部显得轻捷、活络,而双手得到了训练则有益于学生头脑的开发,能够让学生从小就比同龄人聪慧。

(二)有利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剪纸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明的信念和历史责任感;吸取民族文化的特点,传承剪纸的优秀传统,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并进行创新活动。剪纸是我们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美术,他们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是从大量的民间剪纸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人民惊人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乐观精神,学习民间剪纸中劳动人民所表达的乐观向上的精神,从而增强学生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崇敬和热爱,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在如今的社会形势下,剪纸文化的发展令人堪忧,所以小学开展剪纸教学显得意义重大,这样能够让祖国的幼苗从小就接触剪纸这一传统文化,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使他们由衷热爱上这个传统活动,这样方能让民间剪纸后继有人、世代相传。

二、小学开展剪纸教学的方法

(一)诱导学生产生剪纸兴趣

剪纸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其本身的特质就决定了它对善于观察、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可是小学生往往天性活泼,非常容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注意力难以集中,就算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一个感兴趣的内容时他也很有可能马上在课堂内外找到一个更感兴趣的东西,因此诱导学生产生剪纸兴趣显得很有必要。

1.课堂外激发学生的剪纸兴趣

在开始学习剪纸的时候学生们对这门古老的艺术知之甚少,对剪纸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过年的“窗花”上,为了让学生敲开“剪纸世界”的大门,我在教学的班级特地设置了一个“剪纸小观园”,上面粘贴了各式各样的剪纸,有人物头像、花草树木、飞禽鸟兽以及我所收集的一些剪纸大师的大作。学生们看到专栏上形形色色的剪纸作品都展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把展示区前围了一圈又一圈,一双双小手对上面的作品指指点点,遇见我还会问我:“老师,展示区上的×××作品真是太棒了,它是怎么剪出来的?”这样还未上课,我就已经让学生感受到剪纸艺术的美,调动起学生对剪纸的兴趣,使他们开始向往学习剪纸。

2.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剪纸兴趣

由于小学生没有耐心、做事毛躁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剪纸的初级阶段所积累的好奇心并不能够帮助他们按捺住自己的性子,认真地投入到剪纸的整个过程中,所以经常会出现学生剪着剪着就把作品剪坏了,这会使学生失去对剪纸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学生的剪纸过程中要加强指导,让学生不时地都能发现剪纸的乐趣。在一次剪纸课上,一位女同学在即将完成自己的剪纸作品“喜出望外”时不慎将女孩的手给剪断了,她难过得一直流眼泪,我见状并没有批评她粗心大意,反而很能理解她功亏一篑的感受,我就安慰她,让她不要着急,开导她能否将残缺的作品稍加修改,转化为另外一个主题的作品。经过这位学生的一番思索与努力,女孩的身体转化成枝干,脑袋转化成花朵,而不小心剪断的手转化成树叶,好一幅春景图!我大加赞赏了这名学生的创意,相信有了这样的一个经历,学生们会明白剪纸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激发他们对剪纸更为浓厚的兴趣。

(二)不同阶段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

剪纸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不同年纪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理解能力和审美观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所以小学阶段的剪纸教学活动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分阶段进行教学,这样方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小学一二年级应是剪纸教学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到剪纸这项活动,正是打基础的时候,所以应该让学生多进行模仿类活动,以便于让学生熟悉剪纸工具,学会剪出一些最为基础的形状,如波浪、月牙、锯齿等。此外,教师在第一阶段应该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剪纸文化,引起学生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在剪纸中锻炼学生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性。三四年级应是剪纸教学的第二阶段,此时的教学内容应由第一阶段的简易内容提升为较为复杂的图案,比如猫狗、花草等图案,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先给学生展示一个具体图案的剪成过程,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剪,这个过程要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剪成的图案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内容或者加工组成一个新的图案。五六年级是剪纸教学的第三个阶段,通过先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剪纸水平,这时候的学习中心应当转移到“创新”这个方面来,教学不需要再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剪纸模板,应当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如身边的人物以及熟悉的事物,自主独立地开展剪纸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都会略显棘手并且剪纸效果并不是很好,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分析与指导,给他们多些的鼓励与赞赏,支持他们的创新活动。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剪纸语言

所谓剪纸语言,就是构成剪纸造型的因素,将造型要素进行合理地组织成可视化的符号系统,如:一张剪纸有水滴,半圆等图形,同时也有对称、多样统一等风格。剪纸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给学生必需的剪纸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没有进行扎实的基础训练,那么提高学生的剪纸水平到怎样的高度都将是空谈。我个人不太赞同教师作为旁观者,任学生自由表现的教学方法,这会让学生形成类似“剪纸就是一个随意的活动”这样的思想,他们会在往后的剪纸活动中更加肆意妄为,不修边幅。这类教学方法的初衷是让学生自我探索,养成创造能力,可是造就创造力是要建立在学习好剪纸语言的基础上,没有基础的创造是不现实的,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养成甚至是有害的,因此教师要正视剪纸语言的训练的作用,将它摆在剪纸教学的中心位置。剪纸语言学习好了会自然地作用于学生的创造活动上,当然,打基础的时间往往是最重要同时也是最漫长的,不仅要教会学生耐心,教师自己更要耐心。

总之,现代的剪纸教学要兼顾剪纸艺术本身的特点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力求让学生学习到的不仅是剪纸这项美术内容,更要学习剪纸艺术中所蕴含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的热爱之情,提升个人创造力,在剪纸学习中陶冶个人的情操。

参考文献:

[1]陈瑜.农村小学剪纸教学初探[J]

[2]柳辉.浅论中小学剪纸教学[J]

推荐访问:剪刀 一张纸 成就 艺术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