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PPT汇报 >

天军:午后桌前的马丁尼

作者:jkyxc 浏览数:

[编者按]八年前的10月17日黄昏,美空军的“微型探测器技术集成”3卫星同往常一样悠然自得地遨游在太阳同步轨道上。然而,一场灭顶之灾正悄然向它袭来。随着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南部沙漠的白沙导弹靶场一台高功率“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发射的一束高能激光射穿云天,这颗日益老化的试验卫星灰飞烟灭……“谁能控制空间,谁就能控制世界”、“制天权”、军事上的“制高点”、国家安全的“高边疆”等宣扬“天军”的溢美之辞接踵此次激光打卫星试验震撼全球。顿时,曾遥不可及的“天军”似乎变得伸手可触,始作俑者更是犹如午后喝上了美妙的马丁尼。的确,这种看似清澈的鸡尾酒,尽管一入口就带来非常锐利和深奥的口感,但在口里轻轻旋转一圈后,却又让人舍不得离开那种酥麻的感觉,于是回味良久之后又开始渴望下一口敏锐的感觉了。

无疑,马丁尼的味道是中国人不太喜欢的那种,有着过度香氛的颜色,也有点香水的味道。不过,那种感觉总归还是浪漫的,多少喝上一口午后桌前的马丁尼的心思难免不会不悄然滋生。

作客本次专家沙龙的是国防大学副教授李大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资深专家庞之浩、中国空军问题专家姜永伟。

严晓峰(以下简称严):美俄相继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组建了军事航天力量,随后借助着大量高科技和令人咋舌的巨额经费的支撑,竭力打造各自的天兵天将——天军。从专业的角度讲,到底什么是天军?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概念?

李大光(以下简称李):有什么样的作战平台,就会出现相应的军队。比如在陆地作战,就有了陆军;出现了作战舰队,也就有了海军;当飞机加入战斗,相应的空军也就产生了。如今航天器越来越多地为作战提供支援,“天军”也就应运而生。

姜永伟(以下简称姜):“天军”的概念其实并不确切。美国并没有单独成立一个新军种,而是将其隶属空军。俄罗斯称为“航天兵”,不过它仅作为一个兵种而存在。当然,将负责外层空间的部队俗称为“天军”也无不可。

庞之浩(以下简称庞):建设“天军”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它是一个以各种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军种,航空、航天、材料、信息、空气动力学等高科技缺一不可。尽管美俄在这一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离完整、成熟的“天军”尚差甚远,毕竟人类还未能实现在太空的“自由行动”,当前的各种天基系统也远未达到太空作战的水平。

严:俄罗斯2001年6月组建了航天兵,它由哪些部队组成?这样做有何好处?

姜:俄罗斯组建航天兵,一是为了应对美国单方退出了《反导条约》和坚持发展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二是通过组建天军弥补因大规模裁军给俄罗斯军队战斗力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更加高效率地利用空间武器系统提供的信息。俄罗斯航天兵是在原战略火箭军、军事航天部队和空间导弹防御部队基础上组建了的,编制约为5万人。

军事航天部队下辖普列谢茨克、斯沃博德内和拜科努尔三个大型航天试验与发射场以及一个航天器试验与控制中心,主要任务是负责各类卫星的发射和监控。目前在轨道运行约100颗卫星中,有60颗为军用卫星。

空间导弹防御部队由空间导弹预警系统、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和空间目标监视系统三部分组成,主要任务是对敌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场实施监视、对敌来袭洲际弹道导弹实施拦截和对空间目标实施监视。其中,战略导弹防御系统为A-135,由1部“顿河”-2N洲际弹道导弹地面预警雷达站、1座测量指挥所、68枚用于拦截大气层内洲际弹道导弹的53T6拦截弹和32枚用于拦截大气层外洲际弹道导弹的51T6拦截弹组成。目前俄罗斯正在抓紧对A-135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实施改进,以期延长寿命到2015年。

庞:俄罗斯组建天军,相对保持了军事航天部队和空间导弹防御部队的独立建制。这样做,一方面上是为了突出天军在未来空间防御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加有效地防御洲际弹道导弹的进攻。

严:美国的情况又是如何?

李:美国相对来说发展十分连贯。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开始研制北美防天防空系统;1979年10月,成立“空间防御活动中心”;1981年,北美防空司令部改为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1982年9月,成立空军航天司令部;1983年3月、1984年6月,组建第1、第2航天联队;1983年10月,成立海军航天司令部;1983年12月,成立陆军航天规划组,1986年8月改组为陆军航天局;1985年9月,成立三军联合航天司令部,这是美国“天军”部队的雏形,总人数将近1.2万人。联合航天司令部直属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与太平洋总部、大西洋总部、欧洲总部、中央总部平行。航天司令部的主要任务是保障现有的和未来的航天系统满足作战部队的需要,还承担空间飞行的紧急支援任务。作战任务包括发射卫星、管理卫星、监视它国卫星、保护己方卫星、反卫星。目前,航天司令部下属4个航天联队(1个预警、2个发射、1个测控)、1个航天大队、2个中心、4个基地、1个通信师、1个气象联队,海军空间监视系统、宇航大队、海军所属卫星系统的支援单位、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所属的航天组织等。美国已拥有1个航天师,还计划组建航天飞机编队。

严:天军,顾名思义打的就是太空战。那么未来太空战的主要作战平台是什么?

姜:俄罗斯认为,无论是数量还是功能都占据领先优势的卫星不仅是目前最主要的航天器,也是未来空间作战最主要的作战平台,对作战行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战争初期,谁能有效地摧毁空间敌军用卫星和压制敌军用卫星预备群体发射以及确保自己的军用卫星免遭攻击,谁就能夺取战争的主动权和制天权。

李:飞机问世后,最早用于作战也是侦察目的。慢慢随着武器的发展,有人将手榴弹带上飞机,于是开始了飞机投掷手榴弹,后来是用手枪对射,然后是机枪、航炮,慢慢才开始专门为飞机研制武器,这才有了现代化的作战飞机。同样太空武器的发展也是这个脉络,现在的卫星就相当于最初的飞机,因此现在的太空战还处在对地球表面陆海空军作战一个信息侦察、保障的阶段,并未进入真正意义的太空战。

严: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空天飞机无疑是“天军”帐下的五虎将,发展势头迅猛,军用卫星尤其令人关注,目前发展状态是怎样的呢?

庞:目前美国在太空中的军用卫星数量最多,品种最全,发展趋势是由战略应用转向战术应用。比如导弹预警卫星,以前只能预警战略导弹,后来由于需要对付“飞毛腿”等战术导弹,又开始研究一种“天基红外系统”。通信也一样,无论是目前在轨的第2代“军事星”,还是正在研制的“宽带填隙卫星”、第三代“军事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抗干扰、容量大、适合战术通信。

姜:美国还在研制两种新的侦察卫星:一是“未来成像体系结构”(FIA),拟由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强、数量多的较小型照相侦察卫星组成星座,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都很高;另一种被称为“空间雷达”(原来叫“天基雷达”),不仅能看到固定目标,还能跟踪移动目标。

李:导航更不用说了,有人说高技术战争从GPS开始,GPS导航卫星的用途可以和PC机相媲美。正研制的GPS-3预计2012年发射。与现在的GPS-2相比,GPS-3定位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大幅度提高,在局域内信号功率比现有系统提高100倍,信号至少增强20dB。

海湾战争中,一个连才有一个接收机,到了伊拉克战争,不说几乎人手一个,至少一个班有一部GPS接收机。

庞:海湾战争时,GPS星座还没有完全建成,1994年年建成后包括24+3颗星。俄罗斯也有类似的星座GLONASS,但由于经济问题,后续星上不去,星座数量不够,无法完成全球导航定位。

严:美国有军用卫星系统遭受攻击的对策吗?

庞:各类军用卫星是美军实现作战优势的重要手段。目前,无论是打常规战还是反恐战,美国都不能承受航天系统瘫痪后的后果。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早已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将“快速反应航天”计划提到最优先考虑的位置,希望可以实现在得到航天系统瘫痪通知后的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发射卫星,迅速修复太空中的关键系统,并利用常规武器在一小时内打击地球另一侧的敌人。

严:欧洲卫星的发展情况如何?

庞:继2004年12月18日欧洲首颗第2代照相侦察卫星——“太阳神”2A和4颗法国 “蜂群”电子侦察卫星演示系统升空以来,2005年10月13日,欧洲“阿里安”5火箭把法国第3代军事通信卫星“锡拉库斯”3A送入轨道。它配有专为法国军方准备的电子设备,用于加强通信的安全性。法国正在研制“螺旋”导弹预警卫星,还和意大利联合研制军民两用雷达光学卫星系统“奥菲欧”,包括6颗高分辨率卫星,每颗的地面分辨率为1米。

英国现准备发射新一代军用通信卫星——“天网”5,德国则正在制造5颗SAR-Lupe小型雷达成像侦察卫星

为了打破美俄的垄断,摆脱美国的控制,欧洲已开始研制“伽利略”导航卫星,它比美国目前使用的第2代GPS导航卫星定位精度高,在精确制导等军事上有广泛用途。

以色列也一直在发展先进的照相侦察卫星和军用通信卫星,在中东地区乃至阿拉伯世界影响很大。

严:载人航天在天军建设中的作用是什么?

庞:1983年4月4日升空的“挑战者”号,把当时世界上最重、最先进的军民两用卫星“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送入太空,使军方看到了航天飞机军事应用的端倪。宇宙飞船带有推进系统,能机动变轨,可以迅速降低高度进行侦察等军事活动。美国“双子星座”7号飞船在轨道飞行期间,飞船上航天员曾用红外遥感器监视和跟踪了一枚潜射导弹的发射,所获信息比潜艇上的观察人员报告的还要快。

姜:载人航天与卫星不同,因为有人参与,所以主观能动性比较高,能够随机应变,具有判读能力、分析能力和维修能力,是天军太空保障系统的一部分。

李:就像一个服务中心,保障航天器的正常运转。军用卫星坏了,它可以利用轨道机动飞行器对它进行修理,小毛病原地解决,大毛病拖回地面,就像维修“哈勃”望远镜一样。

庞:我国发射的“亚洲”1号卫星就是从太空摘下来的,原来叫“西联星”,因为出现故障,所以被摘回来了。目前是在近地轨道可以摘星,以后有了空间站,研制了新的轨道机动飞行器,还可以把高轨道的卫星摘回来进行维修。

姜:因为载人航天有摘星的功能,所以能成为未来对付卫星的有效方法。

李:直接摘除是一种方法,还可以进行干扰、破坏等。就好像地面对付飞机一样,既可以用导弹打飞机,也可以派飞机上天打飞机。

严:现在有没有可以实用的攻击太空装备的武器呢?

姜:有,以激光武器最为成熟。1975年10月和11月,苏联曾两次使用陆基激光武器攻击了美国两颗卫星。1979年,苏军事航天部队装备了攻击美国近地轨道卫星的IS-М天基动能武器,它也可称为轨道轰炸机或“太空雷”,实际上是一种装有高能炸药破片战斗部的卫星。重2.5吨,长5米,直径1.1米,装有5台小型轨道机动飞行用的发动机,可在距离被打击卫星30米之内引爆战斗部,作战高度150~2 000千米,从接到命令到完成发射不到1小时。通常采取在空间突然变轨和变倾角跃升方式对敌卫星发起进攻。

据俄罗斯有关媒体透露,俄罗斯天军正在抓紧研制新型陆基和天基定向能武器(激光、粒子束和微波)。

李:美国动能反卫星武器系统携带的动能杀伤拦截器(EKV),能利用推力矢量技术调整KKV的姿态和轨道,直至导向目标卫星,已接近实战水平。地基激光反卫星系统——“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 已于1997年10月进行了反卫星试验,可能在2008年开始部署。机载和天基激光武器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通信系统”(CCS)和“反监视与侦察系统”(CSRS)属于地基空间对抗系统,前者用于阻止敌方利用卫星进行通信,后者用于阻止敌方使用成像卫星获取打击目标、毁伤评估等情报信息。CCS系统“使用可恢复的、非摧毁性的手段,阻断被认为对美军及其盟军有敌意的、基于卫星的通信链路”。2004年年底,隶属于第21空间联队的第76空间控制中队已将3套CCS系统投入使用,具备了初始作战能力。

姜:俄罗斯媒体称,俄罗斯正在为米格-31拦截机研制反卫星拦截弹。米格-31飞行高度可达三四万米,攻击的目标多为近地轨道卫星。

严:进入21世纪,美国就进行了三次太空战模拟演习。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吗?

李:这三次演习的目的是探索太空战略问题和对抗敌方先进空间军事力量的战术方法,评估假想敌阻挠美国及其盟国利用空间资源的可能性。

“施里弗”1太空战演习时间为2001年1月22日至26日,演习的背景设定在2017年,参演人数250余人。演习全部采用了计算机仿真工具和辅助手段,重点考察了“空间控制”问题,突出了美国依赖卫星完成决策的特点。

“施里弗”2演习时间为2003年2月20至27日,演习的背景仍是设定在2017年,目的主要是检验空间能力在国防部未来作战战略中的作用。演习的内容涉及到新型航天各级系统(包括天基雷达和改进后的卫星通信系统)的军事应用、测试卫星系统对地面运动坦克的跟踪能力等问题。

2005年2月4日至11日举行的“施里弗”3演习的想定是以“2020年发生的反恐战争”为背景,假想敌是恐怖组织和美国的敌对国家。与前两次演习不同,“施里弗”3更关注于战术层面作战,其中包括快速替补缺失卫星的能力及缩短发动攻击的决策时间。在注重太空控制作战的同时,也关注使用暂时的、可逆的方法破坏敌方天基资产,而不是摧毁它们。“施里弗”3把空间系统防护作为演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还首次将“近太空”飞行器(在约20千米高度上、100千米以下运行)引入演习,开拓了情报搜集与侦察的新领域。

庞:美军天军的建设可谓是有计划、有步骤的。不仅早就制定了2020、2025年长远发展计划,而且还有非常具体的步骤。军队建设也是先成立空间试验部队,规模不大,逐渐进行探索、完善,最终形成具有实战能力的部队,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严: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航天发展如何?

庞:日本就不用多说了,先后发射了4颗侦察卫星,虽然其中2颗失败了,但另2颗成功入轨的侦察卫星分别为光学成像和雷达成像侦察卫星,这种是照相侦察卫星的最佳配置,兼顾了分辨率和全天时、全天候等因素。现在日本在军事航天上的投入越来越大。

巴基斯坦试射导弹,印度居然没有事先探测到,这令其十分触动,故而自己开发了一种试验型侦察卫星,现在已经在印巴冲突、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使用过了。2005年又发射了可用于军事的“制图”1号遥感卫星。为了与我国竞争,印度宣布要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目前印度的通信卫星和遥感卫星非常先进,在国际市场口碑不错,很多图片已经卖给日本和美国。它的通信卫星是多用途的,既能通信又能进行气象观测,上面的转发器已经出租给国际通信组织,为它的军事航天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印度也曾想过研制小型航天飞机,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消息。

严:中国台湾地区呢?

庞:2001年,台湾当局从以色列租用了一颗名叫EROS-A1的卫星,对大陆进行“严密”的军事侦察。台湾军方获得了这颗卫星的控制权,在卫星进入以台湾卫星接收站为中心、半径1 000千米的范围内,台湾方面可控制卫星,全权决定侦察目标。台湾媒体宣称,自从台湾军事谍报机关使用上以色列的EROS-A1卫星数据之后,对大陆“侦察”的能力大大提高。

2003年4月1日,台湾“中央大学”太空遥测研究中心开始正式接收法国“斯波特”5卫星资料。它的分辨率可达5米,经过参数调整及技术处理,还能提高到2.5米。

在林口卫星接收站启用后,台湾军方现又直接接收美国“艾科诺斯”2(1米分辨率)、“轨道观测”3(1米分辨率)和“快鸟”2(0.61米分辨率)等高分辨率商业成像卫星所拍摄的图像。此外,台湾还从美国购买“国防支援计划”(DSP)导弹预警卫星的预警信息。

2004年,台湾发射了分辨率优于2米的“中华卫星”2号,可以清晰观测到地面上汽车大小的物体,其军事意义不言而喻。

“神舟”6号飞船发射后,台湾当局宣称要发射分辨率更高的卫星。国际问题专家指出,台湾当局疯狂的卫星计划是一种穷兵黩武的行为,其在这条路上走得越远,就越难以自拔。

严:最后,请专家帮我们解读一个问题。既然我们能够花几个亿让神6上天,为什么我们不能发展航母呢?相对来说,航母还要便宜一些。

李:经济帐可不能这样算,这里有一个投入产出的问题。首先航天技术在和平时期完全可以民用,经济效益可观。比如太空育种,遨游过太空的种子回来后性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庞:航天的投入产出比例最少为1∶10,发展中国家更高。比如气象卫星,每年由于灾害带来的损失达100亿美元,美国投入气象卫星以后,成本为2亿,可减少了至少20个亿的损失。出租通信卫星上携带的转化器,一台的年租金可达上百万美元。我国“东方红”4号能装38台C频段转发器,16台Ku频段转发器的能力,寿命达15年。更新的卫星可装90多台转发器,这将是多大一笔收入!

姜:航母就不同了。作为一种纯军事用途的装备,航母建成以后并不表示投入结束。建基地,建保护航母的战斗群,还有航母自身的维修保养等等,大量的投资还在后头呢!而且除非航母退役,可以开个航母博物馆之类的项目,否则和平时期航母很难有收益。

庞:另外,航天是一个高技术密集的领域,发展航天技术对尖端科技领域能起到综合拉动作用。一旦技术成熟又可以应用其它领域。比如航天员用的液冷服,就被应用到装甲兵身上,还有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

姜:这次中俄联合演习中的BMD-2伞兵战车所使用的座椅就是航天座椅,其减振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在降落时,能有效地保护战车中的乘员。

严:可是航母有着现实的威慑意义呀!

李:美国的航母才有威慑力,印度也有航母,它有多大的威慑力呢?综合国力才是威慑的根本。

姜:需不需要航母与国情也有关系。我国以积极的国土防御为主,不像美国,为了远洋作战,需要很多的航母战斗群。俄罗斯如今也不着急建造航母,经费是一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是由于它的军事战略由进攻转向了防御。未来它将保持2艘航母在役,更多的是发展多用途导弹驱逐舰和护卫舰。

庞:航母发展到今天,相应用来对付航母的办法也越来越多,因此真正开战后,只要战法得当,航母并不可怕。在现今的信息战中,真正可怕的是站得高、看得远、又打不着的卫星。

推荐访问:马丁 桌前 午后 天军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