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请示汇报 >

田景义:剪一段云彩弄水间

作者:jkyxc 浏览数:

提到剪纸艺术,眼前是盘腿坐在炕上,头包毛巾、脸上雕刻着岁月的痕迹、神情单纯刻板中的一丝巧心。想象中那些黄河边的女人们听着涛声,拿一片红纸、举一把小剪刀,苦难也好、幸福也罢,单纯如她们,模糊如她们, 人生岁月就是一条待走的、也必须走下去的路。

我们观赏到的民间剪纸作品,大多朴实、拙中透巧,对称,素材多源自民间传说或民俗民风。它的红白色彩是对生死最朴素的认识,它的故事描述,是对人间悲喜最直接的物质点缀。

一直以为,剪纸的世界,就是这样。直到,我站在田景义女士的剪纸作品前,目瞪口呆。

这是怎样的作品,中国的色彩,油画的效果、绣片的配衬,材料的多元,创作题材的信手拈来,一个故事、一个场面、一段世界名曲、一种心绪,这还是剪纸吗?怎么里边有了意识流,有了毕加索的《梦》的呓语。

采访那天,北京下着大雨,我们顶着纸袋子见到了偶感风寒的田女士,温雅的笑容与长袍,优柔的围巾和语调,就这样带着旋风的力量震撼了我们对现代剪纸艺术的理解。

田先生(在这里,让我们由衷地尊称她为先生)的眼光中平静如水,柔波若兰,还没有讲起创作的悸动之前,先谈到了自己的外公外婆——她生命中最亲密的人。

外公外婆的传奇人生

在山东德州吕家街,田先生的外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地几乎所有店铺的门头和招牌都出自老人家之手,所有的婚丧嫁娶都有他的字迹。外公是这条街上出了名的外乡人。

外公的身世,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其父是义和团著名首领,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失败,父亲、母亲把他叫到身边,收拾了家中细软,告诉他:“走吧,走得越远越好。”就这样,田先生的外公背井离乡,来到山东德州,这个没有人知道自己身世的地方。

落难的外公靠自己出众的才华干一行精一行,无论茶叶生意、刻字手艺还是书画鉴定,都表现得卓尔不凡。当地人看他孑然一身,就想为他提个亲。说的是本地一个另类女子,面容姣好心灵手巧,但却性格刚烈绝不裹脚。提亲的人先问他是否介意女子的大脚?哪知眼前这位异乡人本就是一个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本身就有着革命意识的豪杰,此女子的桀骜不驯正合其味,于是两个性情中人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二人所育子女更没有男女之别,都受到良好教育。田先生的母亲也因此成为那个时代少数的职业女性,因忙于工作,就把她交给外公和外婆照料。

外公、外婆的家,于是成为田先生插上想象翅膀的摇篮。一处空旷的院落就是她成长中自由思想的天地。

外公每天闲暇之余,都会在院子里教田先生写大字、练行书、草书,并教导她:“读帖比写字还要重要。”只有懂得鉴别,才能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作品。应该说,这种启蒙教育培养了田先生不破不立的艺术创新性格。

4岁开始练书法的田景义,从方块字的变换中看到了生命的舞动,体味到了多面的人生趣味。外公的院子堆了很多写字用的红色纸、白色纸,脆弱而充满生气。

而她的剪纸启蒙则来自个性十足且外慧秀中的外婆。外婆那一双巧手,增添的不仅是生活色彩,更有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家乡那一条长街上,她描画的风筝最漂亮,蒸的花馍最可爱,剪得动物最传神。在幼小的田景义眼里,外婆的巧手就是一个无穷世界。

青梅竹马的爱情不离不弃

七岁那年,田景义回到母亲怀抱,同时,也遇到另一位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央视《百家讲坛》总策划解如光先生。解先生当年是田先生眼里爱读书爱思考的邻家男孩。

小学、中学、大学,和解如光先生青梅竹马的相处让友谊的种子萌生爱情的嫩芽。作为《百家讲坛》总策划人,解如光先生不尽的创造力也许正源于这颗神奇的种子吧!

田先生轻声慢语的讲述让我想到一段清新摇曳的电视画面——

五粮液酒厂推出的青梅酒MTV中,一个清秀甜美的女孩寻到一只青梅,送给邻家男孩,咬在嘴里是酸,荡漾心中是甜……

我想一个人如果能够把童年时候的单纯和真诚贯穿一生,以单纯面对复杂,以真诚面对磨难,那么这个人就掌握了一把获取人生真谛的钥匙。

田先生有幸做了这样的人,沉醉在中国文字舞蹈中欣赏不到险恶的权术交易,着迷于外婆朴素的绘画艺术中而无需去描述世态的炎凉。在这位年轻少女的世界里,没有世俗的规则羁绊。

也因此,当心爱的人,因为家庭出身,在十年动乱里,屡受不公正待遇,田景义并不认为有什么大不了。她看重的是心灵,她已经习惯了在历史的文字中欣赏生命的本源。既然爱情是两个人的私事,何必因为什么政治问题所牵绊?她全然不在乎自己会丢失什么,除了生命和灵魂,没有什么不可丢。

解如光先生大学毕业后去了西藏,她欣然随往。西藏的人文宗教面貌奇特,是其闻所未闻。这里浓厚的艺术气息,深深地吸引和影响着热爱艺术创作的她。

婚后生活的颠沛流离,在田先生的世界,不过都是艺术的感知历程。用她敬爱的丈夫的话来总结:“我们经历过的磨难,都与祖国的风云变幻关联着的。至于属于我们自己生活中的坎坷,似乎倒没有。”丈夫解如光先生沉醉于文化的传播、田先生沉醉于艺术的海洋,两个人的包容,是一个大天地。

在他们看来,生活恬淡若水。

一次,丈夫因为某个项目,陷入官司,虽然赢的理直气壮,但是对方抵赖,夫妻两人多年的积蓄,付之东流。那时田先生担任电影厂的配音工作,不争名不争利,超然于艺术世界中,其创作风格已经引起注目。遇此不公之事,田先生对丈夫说:“别担心,我来赚钱。”她开始给认识的每个导演打电话,联系配音的活,奔波于各录音棚之间。直到在解如光的劝阻下,她才停止这种拼命式工作法。在解如光眼里,她真正的人生价值不在配音领域,而在剪纸艺术上。

剪刀是自由的,因为心是自在的

田先生的生活经历塑造了她没有界限的想象和剪纸创作理念。她完全就是在以天地的生命为师,以各种艺术的形式、神秘空灵的宗教为师。

善于发掘中国民间艺术并将之推向世界的中国艺术家靳之林教授这样评价田先生的作品:领先中国剪纸艺术十年,十年之后,也不会出现这样的艺术创作。

在田先生的剪纸中,融合了绘画的手法、融合了东西方画派的精髓。惊叹之余,问及来由,田先生淡淡一笑,坦言:“小时候我做的手工就很好,后来考上军艺又学了话剧,在看《白毛女》时,我就随手把一些影像剪出来,文革来了什么课也不上了,看到很多中外名画被扔在那里,我就躲在一边静静的研究欣赏。我喜欢李克瑜的素描,还在那堆破烂中发现了《87神仙卷》,徐悲鸿把它当做生命一样看重。在那个混乱年代,我开始临摹这些线条,过起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日子。我是特别能耐得住寂寞的一种人,在艺术的世界里,没有孤独者。”

“文革后,我又随部队到了云南劳动。后来又到西藏。两个地域的民族特点都很鲜明,西藏绘画中色彩没有过渡,云南的有,但是他们都很美。欧洲的艺术不论写实的作品还是虚幻的作品,我也同样喜欢。就好像我住在弥渡这个地方的时候,《小河淌水》这首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唱法,都很动听。因为丈夫家的原因,我离开部队,到了农业电影制片厂,又和美术结缘。1997年我开始了剪纸创作。”

田先生看起来随性,但是也有坚韧的性情。1997年后她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一是学古筝,二是有规模地收集少数民族绣片。而这些都对她的剪纸创作深有影响。

1979年丈夫解如光先生在民族宫搞了五大民族服饰展,最后一天田先生去参观,顿时被苗族绣衣深深吸引,站了一个多小时没动,这件绣衣历经70年三代人的创作。因为没有那么多钱,只能和心爱的绣衣擦肩而过,但是田先生开始大量关注少数民族的绣片。这些绣片同样具有希腊、印度、伊斯兰、以及古罗马艺术的痕迹,在色彩和造型上为集大成者,而这么美的艺术竟然就在生活中。苗家是被蚩尤赶到深山的,他们的绣片集合了中原厚实和江南的秀美,竟然有欧洲和法国绘画的色彩与图形,当众多绣片展现在田先生的面前,她明白了:“每个人的心理世界都是同样的绚烂美好,是后来的教育束缚了人们的想象力!”

田先生创作的老师就是大自然、儿童画和民族绣片、民族绘画。

中国民间的剪纸作品总是用红色的纸,白色底或染色的纸。但是田先生的纸,可以是旧报纸,比如《鹰》,就是用很久远的一张报纸剪成的,旧报纸的苍凉与鹰的展翅总有某些诗的意蕴;《龙》,就是一本杂志的封面,本来也是印有很世俗的龙图案,被她拿过来重新创作成灵动的活物,底衬为台湾杂志的某期封面,龙的世界,寻根的味道;《驼行》记录了在青海路上骑着骆驼探询异景的旅行;《喜事》剪纸中的主人公谈着家事,被田先生定格在黑白的色彩中,她的作品中有的剪纸底衬竟然就是云南绣片。

没有创作的界限,没有材料的束缚,没有风格的风格,田先生的剪纸世界就像灵动的生命在舞蹈。

推荐访问:云彩 田景义 弄水间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