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工作计划 >

创新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学会感恩,能够呼唤人间真情,抒发美好情感,树立崇高追求,陶冶高尚情操,进而营造和谐社会。

关键词:情感教育 感恩教育 和谐

一、情感教育的失败,重新审视传统德育模式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多元文化碰撞的特殊时期,令人遗憾甚至痛心的是,这绵延千年的人类传统美德,却因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与危机。

我们不禁责问:这种危机的出现,到底应归咎于我们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不力,还是社会环境的不佳?这确实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冷静反思。我认为,“情感教育”的失落與苍白,以及“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断层,应该主要原因。

经过深刻的反思后,我们不能不用苟求的目光,重新审视传统德育模式。

1.重灌输,轻践行。在德育过程中,传统的德育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片面强调德育知识的灌输,重在教化,忽视了德育的生活化和实践性。往往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厌倦、失望,甚至不知所措。现代德育应以“学生、活动、实践”为主体。

2.重规范,轻人格。传统的德育模式注重管理的效能,没有把学生置于平等的地位,在德育实施过程中,许多规章制度缺乏人文关怀。我们习惯于将他们赶进事先设计好的框子中去,而未能注重学生的个体特征。

3.重校内,轻校外。传统的德育模式注重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忽视了德育的延伸和长效机制的构建,而今天学生信息渠道宽广,学校德育应与家庭以及社会的各个层面相结合。

4.重结果,轻过程。传统的德育模式在德育评估过程中,注重追求德育的终极目标,忽视了德育过程的科学性、程序性,肢解了德育的完整性。其实德育是一个复杂、精细的工程,没有过程只求结果,就好比寻找“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在深入剖析传统德育模式的诟病后,学校用睿智的思维,前瞻的目光,努力探索学校德育教育的入口,“众里寻她千百度”,一个最鲜活的德育载体——“感恩教育”应运而生。“感恩教育”正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载体的创新。

二、感恩教育实施方法

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学生感恩之心的如此“迟钝”,甚至没有这种“本能”。作为教育者,我们便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出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

1.设计利用各种感恩情境。把感恩教育——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恩”的重要意义。另外,请相关的名人名家,开展关于感恩与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也是一种手段;还可以在特定日子以班级或学校出面举行大型的感恩活动。

2.故事教育法。老师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道理。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讲,生动有趣,吸引力特别大,效果应该是非常显著的。

3.实践锻炼法。感恩教育的实践锻炼法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为你的感恩对象做一件事,也可以鼓励学生把别人为其做过的比较感动的事情写成周记或作文,在班上宣读。还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去做、去体会。另外,可以让学生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讲让他受到恩情的感受及其自己报恩行为的体会和感想。

三、我校感恩教育的实施途径

人的思想品德的成长,往往源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生活中形成的道德要求的认同。开展德育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唤醒道德动机,拨动道德情弦,形成道德要求,产生道德行为,内化道德素质。在实施“感恩教育”过程中,我们坚持“两轮转”。

1.营造“感恩”氛围。学校充分利用开学典礼、板报画廊、国旗下讲话、校刊及“红领巾广播站”等传媒,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意义,着力营造感恩教育的浓烈氛围,达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从而为学校的“感恩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2.制定感恩方案。本着“以人为本、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感悟生命、重在体验”的思想,制定了以“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自然”为主线的感恩教育实施方案,并通过“十大”感恩系列活动在全校分层铺开。

(1)召开“感恩”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常怀感恩心 ,懂得付出和奉献。(2)组织学生走进街头巷尾,关爱弱势群体,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基地,让学生接触社会,关爱社会,回报社会。(3)通过做家务活,说知心话,给父母盛饭、端茶、做力所能及的农活等形式回报父母。(4)开展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六个一”(写一封信、交一次心、做一张贺卡、唱一首歌、写一首诗、做一件事)表达敬师之情,同时还在全校开展申报“尊师重教”示范班。(5)开展诸如“手足情”、“牵手求学路”为主题的征文竞赛、演讲比赛以及“我为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我为班级添光彩”等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心集体的道德情感。(6)开展“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活动,要求学生主动“护一棵树、养一盆花、爱一片绿”,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动。(7)开展“观看一场感恩影片、吟诵三首感恩诗歌、传唱三首感恩歌曲、推介十篇感恩美文、讲十句感恩格言”的活动,达到陶冶心智、濡养德行的目的。(8)、了解凯德公司、空军武汉指挥所等有恩于万义中心小学的义举,教育学生铭记恩情,努力学习,回报社会。(9)、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汇报演出,将学校的感恩教育的阶段成果艺术,再现在舞台上,使感恩教育得到升华。(10)、确立“感恩父母,回报社会”的校训,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四、对感恩教育的思考

感恩不是奴化教育、封建教育。在感恩教育实践中,我们强调让学生“吾日三省吾身”,同时注意以下问题。

1.强调感恩教育的科学性,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技能,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还要联系社会实践,联系学生思想实际。

2.重视感恩教育的开放性,提高家长、社区的整合力度。感恩教育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应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整合上,这样才能取得实效。

3.遵循感恩教育的规律性,及时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在学校实施感恩教育要了解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期待,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感恩教育的内容选择要合理而且要有震撼力,对感恩教育方式的选择也要适合学生年龄的特征,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而不是一味灌输如何重要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

4.尊重感恩教育的平等性,尊重学生,一视同仁。教育者关心学生,学生才会将心里话说出来。就是说,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不仅是思想上的交流,而且是情感上的交流,双方互相尊重,感情才相通,内心深处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会真正地得到感恩教育。

5.突出感恩教育的情感性。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应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通过情感教育,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的道德情感。

生活中感恩无边,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点情怀,都能表达和解释感谢的真谛;感恩无痕,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与心愿。

参考文献:

[1]朱伟峰,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新途径[J].才智,2012年第06期.

[2]张福儿,郑美珠.人文 合作 发展 创新——努力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J].教育, 2007年第03期.

推荐访问:德育工作 新途径 创新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