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工作计划 >

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的策略研究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理念和智慧,对于民族复兴背景下中国文化自信建立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笔者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考察了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现状,认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教育的时代使命,提出大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必要性,指出了高等院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与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校  大学生   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陕西民间鼓舞传承与地方高校乐舞教育研究》(课题编号:SGH16H193)。

引  言

当前,在校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开始重视自身实践能力与思想品质的塑造。但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并没有有机结合,甚至出现了一些“脱钩”现象。

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实践场所和實践机会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这就给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带来巨大的压力,以往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场所已经满足不了大学生的需求。以山东某高校为例,该校积极参加当地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与当地敬老院、孤儿院等社会福利机构结对子,每学期派出一定在校学生积极进行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但近几年由于该校学生数量的增加,敬老助残实践活动次数也开始剧增,各个院系组织的此类活动由原来每学期一次甚至增加到几十次,这让原本安静的社会福利机构变成了嘈杂的“菜市场”,使一些被救助和关爱的人员苦不堪言。2013年,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报纸甚至以此进行了题为“少一点关爱,给老人多点安静的时间”的报道。

2.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单一,不能真正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部分高校认为思政课就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甚至认为帮助老人过马路、清扫街边垃圾等就是在践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这种浅层化、单一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不能使学生真正全身心地参与其中,更没有把它与学生专业技术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此,笔者专门对大学生群体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5.82%以上的大学生对学校开设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兴趣;62.37%的学生认为自己参加此类教学实践活动,并没有明显的、积极的思政教育收获;86.31%的学生反映参加此类教学实践活动对自身专业成长和未来就业并没有积极的影响。

3.高素质思政课实践教学专业指导人员相对较少

高校要想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且希望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而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高素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专业指导人员的参与。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人员相对较少,有限的教学人员还要承担全校所有“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工作。因此,不少高校把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变为由班级辅导员或学生会负责组织开展。但是,辅导员毕竟不是专业的思政课教师,他们缺乏足够的思政理论和实践经验。学生会成员也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更缺乏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的经验,这也是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即便是某些思政课实践教学有部分专业教师参与,但实践教学效果并不是很乐观,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4.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支持

高校要想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还需要有一定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支持,但我国高校大多为公立院校,办学经费有限。因此,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硬件和软件设施投入不足的问题。2014年,山西某师范学院开展为吕梁山区贫困儿童“送课”活动,本来安排了230名优秀大学生参与,但由于缺乏足够的交通经费,最终仅安排了不到100名学生参与此项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2015年两会期间,山东某高校组织学生向当地社区百姓宣传两会政策,但由于学校信息网络不畅通,导致各种宣传资料搜集不及时、不完整,最终开展的宣传活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硬件、软件等教学条件的不足,一些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总会受到种种限制,甚至会导致一些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还没有开始就被迫中止了。

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

1.树立广泛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场所和机会

高校要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把它真正当作提升学生基本素养的手段,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相应的基础条件,就必须积极主动引导学生走出去,为学生提供更多思政课实践场所和机会。同时,还可以依托自身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优势,创立思政课实践场所,如江西南昌某高校在校园内设立“贫困学生助学基金”,吸引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参加资金募集、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等活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因此,这部分大学的成功做法应当被其他院校学习和借鉴。当然,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除了学习借鉴其他院校成功的做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身特点,走出一条能够体现自身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之路。

2.依托学生常规专业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使二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

高校要想实现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目标,还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笔者建议应该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常规专业有机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实践教学中既能够提高自己的思政水平,又能够让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一定的提升。2012年,山东某高校开展“我为社区送保健”社会公益活动,这本身就属于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让在校大学生以自己的医学知识真正服务社会,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因此,只有把学生所学专业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进而实现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共同提升。这种做法可以为大学生未来就业提供积极的实践层面上的帮助。

3.引进和培养高素質的专业思政课实践教学人员

从人才引进来看,高校应当提供更加优厚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思政教育专业人才加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岗位。从人才培养来看,高校要对新加入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人员进行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专业教学技能培训,尽快让他们能够胜任思政课实践教学岗位。当然,对待那些已经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岗位工作多年的一线教学人员,也要不断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对其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技能。同时,高校辅导员本身也可定位为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因此,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群体进行相关思政课实践教学技能培训。有了足够的高素质专业教学人员的参与,才能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保障,才能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才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4.积极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创设有效的硬件和软件教学环境

鉴于当前高校办学经费相对紧张的现状,笔者建议高校可以与相关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筹集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这样就可以改变以往单纯依靠学校力量开展教学硬件和软件建设的状况。高校只有具备了完善的硬件和软件教学环境,才能有效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才能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思政课教学实践,为其未来走入社会奠定扎实的实践基础。因此,高校未来要想真正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发展,必须要花大力气,下大工夫,多方筹集资金解决当前实践教学硬件和软件建设不足的问题,这样才能够真正让思政课实践教学不流于形式,成为一门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的课程。

结  语

高校要充分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这关系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建设,更关系着每位高校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只有把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够真正地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廖敏:《浅析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渗透》,《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第9期,第75-76页。

[2]刘映霞:《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途径,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咸宁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3]祝爱芳:《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34卷第26期,第30-32页。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西安

推荐访问:传统文化 策略 高校 优秀 研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