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工作计划 >

要馒头,还是鱼翅?

作者:jkyxc 浏览数:

“他们的要求是给鱼翅,但他们没有看到民众(对传统文化)的饥渴;于丹相当于给了民众几个饺子、馒头。毕竟,人饿了,就得赶紧充饥”。

3月12日,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工商大学等几所西南地区高校的10位博士联名发表《我们的一些看法——关于“于丹现象”和“抵制事件”》声明书。该声明书呼吁,维护于丹说话的权利,反对以“扣帽子”的形式逼其下课,主张“应该宽容不同文化传播形式的出现”,“学术界在发表观点的时候,应该避免情绪化”。

有趣的是,在该声明书发表的10天前,由中山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博士生徐晋如发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数位学子联手签名发文,对于丹以“心灵鸡汤”式的语言讲解《论语》进行批判。他们在题为《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网帖中表示,任何妄图通过吃快餐的方式去了解传统文化的想法都是荒谬的,人文理论需要通俗化,但绝不等于庸俗和媚俗。表示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并要求于丹立即从百家讲坛下课,向观众道歉。

而身居西南的那几位博士则在声明书中表示:“于丹对于《论语》和《庄子》的解读,起码促成了众多国民重温经典,对于加强自身修养、完善生活方式是有所裨益的。毕竟,文化与经典的主要功能不应该‘被束之高阁、供人们崇拜’。”他们认为,“观众和读者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有自己的鉴别能力,大众不等于庸众。”

“于丹热的背后”

当两派博士的激烈争论还集中在“该不该由于丹讲《论语》”这个问题上时,北京一耽学堂创始人,毕业于北大哲学系的中华孔子学会理事逄飞却更多关注着“于丹热”背后的社会成因。

“‘于丹热’反映了目前中国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渴求。但是,这种表面的热如果不能真正和基层的根接上,也会慢慢显示出其消极的一面。至于于丹哪些说得对,哪些说得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他对记者说。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从这个角度出发,认为类似于于丹这种面向大众传播传统文化的学术普及人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有一些文化人出来做,这是好事。讲得不对,可以商榷。但发起批判的徐晋如等人也还是比较有责任心的,本质是善良的,觉得自己有责任去指出错误。

孔庆东打了个比方:“但好比他们(指徐晋如等)的要求是要给鱼翅,但他们没有看到民众(对传统文化)的饥渴,于丹相当于给了民众几个饺子、馒头。毕竟,人饿了,就得赶紧充饥。”

不久前,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中国目前存在着接受传统文化的社会需求,学者应该在比较严肃的前提下,向大众传送兼具可读性和普及性的学术成果。

“我认为于丹是用说评书的形式讲《论语》。社会是多样复杂的,各个不同阶层接受的能力、方式不一样。她的这个方式有些人就能接受。我们不能看轻。她讲的内容有些错误,这不是大事。你可以做你那些更精致的,但大众也需要这个。正如,有人看不起戏曲,但我们中国人许多做人的道理、人生的价值、人际相处都是从戏里,从评书里学来的。所以中国古代把戏曲叫做 ‘高台教化’,这个作用不能低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应该是多样化的。”他说。

但他也强调,虽然追求完全正确地解释经典是不可能的,但还是不能随意,尽量在正解下发展出新的解释。可以有结合现代生活体会的新意,但这种体会不能建立在歪曲经典的基础上,尤其是没有必要歪曲经典中的字义。

明星学者的“传统文化海啸”

前年,刘心武走上《百家讲坛》揭秘《红楼梦》,在民间兴起“红学热”,而红学界却是高举棒子,一片喊打。去年,易中天开始在《百家讲坛》“品三国”,在“乙醚”蜂拥而至的同时,也有许多学界内外的人士与他抬杠叫板。等到这次《百家讲坛》端出“于丹《论语》心得”这坛酒,更因其直接触动了中国传统文化根基而招致更为尖锐和猛烈的批评。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对于于丹“纠正改错”的帖子推陈出新,有网友还准备将此结集成书。徐晋如等人则怒斥于丹对于古代圣贤毫无“敬畏之心”。3月3日于丹在北京的签售现场又有身穿“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文化衫的男子“砸场子”。

“于丹虽然用文化快餐的方式传播了国学,但也不能是有细菌和有毒的快餐,否则就不是功劳了” 。“文化衫事件”的主角汤军告诉记者,他之所以反对于丹是因为她对待传统的态度不认真,对自己的错误不承认。而且,“把解释和心得混为一谈”。

但汤军并不赞同让于丹下课,也不认可“《论语》不是一般老百姓能接受”的说法。在他看来,这也是另外一种学术霸权。当中国传统文化不再仅仅由书本,而是由电视传输给大众,并且大受欢迎的时候,于丹、易中天等“明星学者”在中国文化界几乎掀起了一场关于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之争的“海啸”。显然,身处风暴中心的人似乎并不像他们的批评者那样慌张。

于丹因为前往新加坡出差未能接受记者的专访。当记者问及易中天对“博士之争”的感想时,“文化超男”在回复记者的短信中说:“有不同的声音很好呀,说明社会很和谐呀,我们在电视上说得够多的了,多给别人说话的机会吧。”

“掀起一个文艺复兴”

全国政协委员、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很多人是关心中国历史文化的。但现在的人也不太看得懂古文,古人的思想,甚至连鲁迅的文章,现在大家都觉得很难懂。于丹是一个传统的解读者和传播者。她用现代语言和自己的认识水平来解读典籍,这是无可非议的。任何人都可以解读《论语》。“过去有说书、评书、莲花落等各种民间文学形式都为老百姓喜闻乐见,为什么就不能允许于丹这样说《论语》的方式呢?”他说。

但周海婴同时强调自己并不是提倡大家埋头读古书,而是希望大家都多读书,希望有更多的学者来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全社会掀起一个文艺复兴”。

作家查建英对“于丹热”引起的争论并不感到意外。“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肯定是迟早要发生的。我们价值观虚空很多年了,所有的关注都集中在钱上。高速经济发展带来了富裕,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这些都决定了人们对价值观的重新填补。信仰危机、价值虚空,用什么来填补?中国人扫荡传统已经一百多年了,重新关注传统是迟早要发生的。于丹引发了这个对传统的关注,这是一个好事。”她对记者说。

查建英表示,在这个关注传统的过程中,当然可以吵架。但她希望不要矫枉过正,比如国学热过头。在她看来,儒家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新的“正统”。“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也是复杂的,并非一元价值。重新看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有开放包容的现代胸怀,秉持文化多元主义。”她说。

“我会继续观察和思考这场争论怎么继续。”显然,查建英认为由于丹们引发的对中国传统文化多方位的争论还没完。

推荐访问:鱼翅 馒头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