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述职报告 >

湘西民族工艺与本土地域文化互动研究分析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勤劳与智慧的湘西少数民族铸就了璀璨的民族工艺文化,然而近几年传统的湘西民族工艺由于受到市场的冲击,逐渐呈现颓势状态。湘西民族工艺与本土地域文化的互动研究将有效地促进湘西民族工艺的传承与保护,使即将消失的民族工艺文化得以良性发展。同时,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及大湘西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湘西民族工艺;本土地域文化;互动研究

湖南湘西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民族集居地,土地辽阔,山峦起浮,在崇山峻岭中,民众生活的原始遗风随处可见,他们过着平静而安宁的生活。淳朴的乡土文化,古老的湘西民间工艺铸就了这片土地特有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然而近几年传统的湘西民族工艺由于受到市场的冲击,逐渐呈现颓势状态,湘西民族工艺与湘西本土地域文化的互动研究将对湘西旅游产业发展,湘西民族工艺保护与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3年初,党中央在其“十五”计划中将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提上议程。文化部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在此同时制定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文化资源信息化的运用和资本化开发利用成为当今知识经济的重要方向。2004年4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被列为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四个试点基地之一。由此可见,浓郁而独特的湘西民族文化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国家文化部、文联联合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为我们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挖掘赋予了使命。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挖掘非常重视,对湘西民族文化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工艺的颓势问题,但却无法解决湘西传统工艺的实际发展问题。只有从湘西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及传统工艺文化的关系出发,挖掘分析湘西民族工艺的原生性,文化情感的认同性。并从湘西民族工艺的文化象征、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拓展,探索湘西民族工艺与地域文化的发展、传承关系,才能达到挖掘、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为湘西山区发展旅游经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此带动湘西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大湘西经济发展。

湘西地区贫穷落后,交通不便,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人文),旅游经济成为这片土地发展的支柱产业。就目前情况,由于当地政府及开发商急功近利,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观念,缺乏科学的发展观。盲目建设,本末倒置,将原生态的文化遗产毁灭殆尽。

湘西民族工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及地方特色,由于受风俗习惯、文化信仰、审美情趣等的制约,所以民族工艺形态丰富且各异。湘西传统民族工艺主要包括织锦、印染、蜡染、刺绣、挑花、雕刻、竹编、剪纸、纸扎等手工行业。其中织、绣、印、染四大工艺是湘西少数民族拿手的绝活。如今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龙山县的土家织锦,花垣县的苗族刺绣,凤凰的蜡染及蓝印花布,都久负盛名,堪称湖南民族工艺之奇葩。湘西民族工艺,是当地人民几千年形成的智慧结晶,没有文字记载,只有通过民间艺人口头传授,手把手技艺传递。另外,湘西地区依托当地的人文山水资源将旅游开发作为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然而在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外部强势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得民族工艺文化逐渐丧失固有特色,传统的湘西民族工艺受到市场的冲击,逐渐呈现颓势状态。要想将原始生态的本土文化、艺术分离出来相当困难。湘西民族工艺与本土地域文化的研究,将有效地促进湘西民族工艺的传承与保护,使即将消失的民族工艺文化得以良性发展。同时,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及大湘西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可行的科学依据。

结束语

文化的共性与多元并存,形成了各民族共享的湘西民族地域文化,勤劳与智慧的湘西少数民族铸就了璀璨民族工艺文化。当民族工艺与当地旅游产生关联时,带动了民族工艺的发展,但如果过度的强调旅游产业的开发,也会对民族工艺的原始性带来冲击,破坏民族工艺的特色。环境在变化,民族文化不可能静止不变,而要与时俱进必然会对传统的民族工艺产生影响。在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受到旅游市场强烈冲击的湘西,如何在变化中仍保持原始悠久的民族工艺形态与特征,应该是引起我们注意的。

参考文献:

[1]龙颂江,发展湘西文化产业要突出优势,学习导报,2003,(5),29

[2]郑英杰,湘西文化的现代转型与创新,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3)57-60

[3]李然,当代湘西民族文化的互动探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3)23-26

推荐访问:湘西 互动 地域 本土 民族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