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述职报告 >

健全学生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作者:jkyxc 浏览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和提高,弱势群体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弱势群体子女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帮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形成健康心理,便是我们这个教研课题的内容和任务。

如何帮孩子走出心理误区呢?这里结合我校多年来对弱势群体子女帮扶的成功做法,来谈几点措施和对策。

1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弱势群体子女在情感上得不到交流,他们有话说不出,需要勾通找不到对象。作为教师必须用无私的爱去关注他们,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他们交心谈心。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缺点,加以鼓励和鞭策,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和信心,从而走出心灵的阴影,树立自信心。

1.1雪中送炭,提供经济资助

家庭的经济贫困给学生的学习及心理已经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让他们摆脱贫困的困扰和阴影,学校在减免全国中小学生学杂费的情况下,老师们也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物质帮助和经济资助。目前,我校的45名弱势群体子女,进校以来,一直享受减免、助学和奖学各种经济待遇,成绩优秀,已取得显著进步。

1.2平等公正,尊重学生人格

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心理敏感且复杂,教师更应该尊重他们的人格,乐于帮助他们,切不可鄙视、嘲笑、讽刺和打击,更不能做嫌贫爱富的势利眼。我校的老师们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弱势群体子女。在座位安排、课堂发言、作业批改、上黑板演示、奖励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对少数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则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1.3注重沟通,选配一流师资

新生入校,老师们总是通过家访、谈心等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活、性格、思想状况。教师还用自己的乐观、开朗、自信言传身教,深得学生好评,使他们愿意和老师交流沟通。学校还配备了深谙教育心理学的班主任,他们凭借着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感,想方设法教育引导,开展“贫穷不是耻辱”、向班级里更需要帮助的同学献爱心、向社会献爱心、争先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等班会和活动,使学生自信、自尊。

2注重同学之间的融洽沟通与相处

弱势群体子女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和形象,最怕被孤立。作为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做好协调工作,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促进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形成,让他们感受班集体的温暖,充满对生活的热爱。

2.1营造和谐向上的环境氛围

帮学生树立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家的观念,教育学生生活在集体这个大家中,要真诚、自醒、谅解、宽容和赞美。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对待弱势群体子女,更要多一分平等、理解和包容。还在班里倡导一种“比思想、比能力、比学习”的健康向上的氛围和舆论导向,坚决摈弃“比吃、比穿、比享受”的不良风气,让弱势群体子女生活在一个没有贫富阴影的环境中。弱势群体子女也要敞开心扉,融入班集体的大家庭中,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树立远大理想和报国之志,正直向上,热于求知,顽强拼搏,争取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2.2树立“明星”榜样,激励同学奋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初三(1)班的任小惠同学,父母从安徽农村来扬,从事竹篾编制手工劳动,收入微薄。但她咬紧牙关,奋力拼搏,敢于实践,一直保持着年级第一名的成绩,由于她的刻苦努力,在两次学校组织的模拟考试中,都达到580分以上的高分。在老师教育下,自强自立的任小惠成了同学们效仿的“明星”。学校还在全校开展了学习任小惠同学吃苦耐劳、善解人意、勤奋好学、生活节俭的优良品质的活动,既使师生们得到震动,又鼓舞了弱势群体子女的的信心和决心。

3加强对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和正常家庭的子女相比,弱势群体子女在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授挫折,适应环境以及健全的人格和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有一部分还存在严重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学校要在充分了解他们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谈心、讲座、辅导等方法,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3.1开办讲座,更新家长理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也应该以德育人。弱势群体家庭的学生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低,学校建立了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分期分批对家长实施各类教育,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等形式,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平等地尊重对待子女,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及方法,保持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让弱势群体家庭的子女也享受到家庭教育的灿烂阳光。

3.2循序渐进,实施心理教育

弱势群体子女如果在初一年级,学校老师则帮助其适应新的环境、新生活,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则帮助他们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和自卑心理,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集体意识,引导他们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学校还成立“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监控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建立有益学生心理健康的互助小组,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解除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3开展活动,培育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还组织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开展和参加各种有益于其身心健康的活动。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他们参加学校举行的文艺、体育比赛、演讲、辩论、朗诵、社团活动等健康有益的活动, 扩大了弱势群体人际交往范围,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心胸更加开阔,在活动中锻炼提高了能力,展示自己的才能、特长。

4新的课题不断向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的教育呼唤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教师,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教育问题向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问题,老师们是如何做的呢?

4.1授人以渔,加强学法指导

由于弱势群体子女特殊的家庭经历,他们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态度较差、学习成绩不佳,还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致养成许多不良学习习惯。所以要加强他们的学法指导,特别是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时间的安排、预习复习的重点及习惯养成和高效听课、记笔记的方法以及科学的记忆方法等方面要加强专门的辅导。老师们采取了“一引二培三自主”的方法。“引”是引发兴趣,引导学法;“培”是培养习惯,培育素质;“自主”是使弱势群体子女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思想和做法,促使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

4.2开展科研,提升教育层次

目前,我们已经把“引导弱势群体子女健康成长”作为校级课题来开展研究。试图通过课题研究,了解当前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学习、社会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在根据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有效的引导方法、途径、原则、规律,来实现学校对“弱势群体子女健康成长”的引导工作,以促使这部分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和努力,我校对弱势群体家庭子女的研究和教育,取得了一点成绩。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弱势群体子女学生均取得好成绩,尤其是任小惠同学因为学习成绩突出、品德优秀被任丘一中破格录取。坛谈同学在去年的中考中取得了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我校的弱势群体子女学生的教育工作得到了市、乡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弱势群体家庭子女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还将不断探索、不断开拓。

推荐访问:综合素质 健全 人格 提高 学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