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述职报告 >

地方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地方教育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地方教育服务精准扶贫是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现实需求,是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的必然要求,是以地方教育资源推进脱贫攻坚的前提条件。促进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地方教育在推进脱贫攻坚进程中注重对扶贫对象精神上的扶持、保障扶贫对象接受各种教育的基本权利、使用地方学校在精准扶贫中的服务功能。

关键词:地方教育;精准扶贫;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2.007

1 地方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必要性

临近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期限,广泛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助力脱贫攻坚成为精准扶贫进一步深入开展的要求。地方教育在加快推进地方精准扶贫脱贫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地方教育为精准扶贫服务,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地方教育服务精准扶贫。

1.1 是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现实需求

2016年1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逐步从“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根本之路。“输血式”扶贫主要靠拨发各种款项,解决贫困户的生活问题。这种扶贫方式给过去的扶贫脱贫工作带来很大的成效,但也让一些扶贫对象产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与 “输血式”扶贫相比,“造血式”扶贫能够让扶贫对象在多种扶贫方式的扶持下,自己有能力扩大再生产,从根本上改善当前的贫困境况。地方教育在促进扶贫方式从“输血”到“造血”转变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教育能够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信心,幫助他们彻底摆脱“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还能通过教育扶贫手段对贫困子女进行教育帮扶,使他们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地方教育为精准扶贫服务,可以促进精准扶贫朝着更加有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是从“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的现实需求。

1.2 是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的必然要求

着力加强教育脱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之一,搞好教育脱贫,可以为打赢整个脱贫攻坚战形成强劲的助推力。保证贫困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发展教育是最根本的手段。

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是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的主要途径,而教育精准扶贫的落实,离不开地方教育的发展。对于地方建设来说,发展地方教育不仅可以为当地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支持,还可以为其他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进奠定基础。人才短缺是导致区域性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各方面人才的缺乏阻碍了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经济活力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更应该支持人才培育和引进。”发展地方教育,能不断提高本区域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使教育精准扶贫的人才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还能激活地方经济活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了,各方面建设就有了可靠的保障,从而为其他精准扶贫政策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个人发展来说,现代化的教育可以激发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为其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奠定良好的基础。

有了地方教育的服务支持,教育精准扶贫才有可能更好地落实到地方。可见,要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必然要求地方教育要服务于精准扶贫。

1.3 是以地方教育资源推进脱贫攻坚的前提条件

教育资源是人类社会资源之一,精准扶贫的实施过程中必然少不了教育资源的参与。发展地方教育事业,离不开地方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教育经验和教育信息资料等资源促进精准扶贫深入开展,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例如,地方职业教育资源是地方教育资源的一部分,要充分利用地方职业教育资源,发展地方职业教育,使其在推进脱贫攻坚方面大有作为。地方职业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培训和教育,可以培育出能在某种职业或某种劳动环境下作业的技术人才。鼓励扶贫对象接受特定的职业教育,以获得或提升某种职业行为能力,丰富其脱贫致富的技能,是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方法。

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发展地方教育,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有多少可利用的地方教育资源,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地方教育资源,都和地方教育的发展状况有关,和地方教育能否有效地为精准扶贫服务有关。所以,地方教育服务精准扶贫,是有效利用地方教育资源推进脱贫攻坚的前提条件。

2 地方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

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要让地方教育更好更有效地去为精准扶贫服务,加快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的步伐,就必须寻找符合实际的服务路径。

2.1 注重地方教育对扶贫对象精神上的扶持

人无精神不立,要注重地方教育对扶贫对象精神上的扶持。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部分扶贫对象形成了“等、靠、要”的消极思想。要消除扶贫对象的消极思想,首先要对其进行精神上的扶持,让他们树立起积极作为的意识,坚定脱贫意志,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在精神扶持的具体操作上,地方教育可以通过文化扶贫和精神教育等方式对扶贫对象进行扶持。

文化扶贫是精神扶持的主要方式,在开展文化扶贫的过程中,地方教育部门可以与文化部门加强合作,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在文化扶贫的具体方式上进行创新,以达到更好的宣传和教育效果,满足扶贫对象的精神需求。比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结合当地的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活动等,编排当地群众乐于接受的、内容丰富的文化节目。除了通过公共演出、大屏幕放映等传统方式对节目内容进行宣传外,还有必要鼓励广大群众利用社交软件进行扩散。利用社交软件传播节目内容,很容易达到“人人皆知”的效果,丰富贫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精神教育也是精神扶持的重要手段,在进行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驻村干部的精神领导作用,注重高品质干部的培养和教育。驻村干部除了起到了解贫困群众的实际状况及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充分掌握当地的脱贫进展等常规的作用外,还能对群众进行精神上的教育。这种精神教育不是传统的“教与学”式的教育,而是“精神感染”式的教育。通过驻村干部的身体力行和以身作则,走入群众日常生活,深入群众生产一线,让群众看到干部身上所散发出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精神。使扶贫对象在这种强大精神力量的鼓舞下,树立起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发扬勤劳致富的奋斗精神。解决了扶贫对象精神层面的问题,就会进一步激发其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

2.2 保障扶贫对象接受各种教育的基本权利

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从根本上实现精准脱贫,地方教育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扶贫对象接受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种教育的基本权利。

在推进学前教育方面,地方政府要在保证自身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吸收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发展学前教育的事业中。通过适当的资源投入,积极引导和鼓励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不断扩大农村学前教育的覆盖范围。同时,严格落实中央关于保障贫困地区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政策,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及时入学,保障扶贫对象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

保障残疾人接受特殊教育的权利。对于贫困残疾人,尤其是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地方教育也应该重点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和普通人相比,因为残疾人身心方面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教育的特别要求,只有特殊学校才能为其提供比较系统的特殊教育服务。所以,地方上要积极发展特殊教育事业,保证贫困家庭的残疾儿童能够及时进入到特殊学校里接受教育,并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使他们能夠在教育上平等地享受各种资源。

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要在保证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稳定发展的同时,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推行贫困子女免费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政策。保障贫困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权利,不仅要让孩子们有学上,还要保证他们上得起学。

合理分配对地方职业教育的资源投入,发展地方职业教育。近些年来,职业教育的“造血”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地方政府要继续重视职业教育在推进精准扶贫脱贫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和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办好地方职业教育。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鼓励有意愿的扶贫对象到职业学校去学习,保障他们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

鼓励贫困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保障其获取更多发展机会的权利。地方教育要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鼓励贫困子女去接受高等教育,并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地方教育不仅要在贷款和资助方面提供支持,还要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对有接受高等教育意愿的贫困子女进行扶持。例如,关注即将参加高考的贫困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必要的时候根据个人情况对其进行加油打气、心理辅导等,让他们安心备考,争取考出最好的成绩。为准备进行志愿填报的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免费的志愿填报咨询和指导服务,让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成绩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为在校就读的贫困大学生安排寒暑假回到家乡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让他们在得到实践锻炼的同时培养奉献社会的意识。为即将从大学毕业的贫困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就业与创业指导,结合个人就业意向,积极引导他们回到家乡服务等。

2.3 使用地方学校在精准扶贫中的服务功能

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方学校的功能来为扶贫工作服务。地方学校,特别是县级及县级以下的地方学校,能够凭借其处于基层的区位条件,较好地与当地的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服务乡村基层的生产发展。能够利用好地方学校的服务功能,将会成为推进脱贫攻坚的一个新动力。利用地方学校的服务功能为精准扶贫服务,除了利用学校作为基本教育机构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外,还可以对学校所拥有的教师队伍资源和基础设施等进行利用。

利用地方学校的服务功能,首先要利用学校所具有的传授知识的功能。乡村小学,作为直接与基层群众接触的教育机构,在宣传扶贫政策,提高政策知晓度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学校广播播报、张贴学校黑板报等方式向农民群众宣传扶贫政策的具体内容、目标及意义等,让广大农民群众对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支持和配合精准扶贫的实施。也可以把在校学生发动起来,让他们到村民中间去宣传科学文化知识,拓宽农民群众的知识面,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

利用地方学校的教师队伍资源服务贫困群众也是利用学校服务功能的重要方式。相对于一般村民来说,地方学校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是比较高的,一些专业学校的教师还拥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知识。有必要安排一些经验丰富、服务热情高的地方学校教师到扶贫对象中间去开展知识宣传、思想动员、生产指导等活动。让扶贫对象在家中、在田地间即可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大程度上享受到教育发展带来的成果。

地方学校拥有相对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教学环境,利用好学校的设施优势,可以起到助战脱贫攻坚的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乡村学校的教学场所,召集扶贫对象召开扶贫政策解读会、脱贫进展报告会、脱贫经验分享会、开展短期的生产技能培训班等,以增强扶贫对象的脱贫致富意识、坚定脱贫意志、增加脱贫经验。另外,一些地方专业学校可利用其拥有的教学设备来为扶贫对象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如地方农机学校利用所拥有的农业机械,为贫困农户提供免费的农业机械维修、驾驶、安全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其利用现代化机械进行农业生产的能力,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贾海刚.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索[J].职教论坛,2016,(25).

[2]沈芳.职业教育服务于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5).

[3]张琦,刘欣.加强“精神扶贫”助推脱贫攻坚质量提升[J].国家治理,2018,(5).

推荐访问:精准 扶贫 路径 地方 研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