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思想汇报 >

“艺释武侯”,诸葛亮的朋友圈

作者:jkyxc 浏览数:

zoޛ)j馟]iii思想是一贯的,反对北伐,主张降魏,也是这个逻辑。

北大历史系的学霸哥哥告诉我们:在古代读书人心中,天下是高于国家的。在“扶不起的阿斗”的国家背景下,谯周主张以蜀国的降,推动天下统一的进程,是非常情况下的无奈之选,求存之选。

于是,我们想:谯周的“和”,很值得后人去琢磨的。

(二)读马谡,明“礼”

最有挑战性的题目交给了武侯实验中学的哥哥、姐姐们:

“以成败论英雄,马谡败了。”

“因为丢了街亭,马谡不仅丢了命,也丢了自我辩护的资本。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挥泪”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随着我们倒叙的展开,发现被一票否决的马谡,真还有点冤。

礼一:马谡的哥哥马良与诸葛亮关系亲密,亦师亦友,近乎高山流水。尽管有这层关系,尽管马谡是刘备的贴身秘书,尽管马谡30岁前后就做到越槀太守,但在诸葛亮面前,马谡一直执弟子礼,行色甚恭。

礼二:马谡“才气过人,好论军计”,却始终受诸葛亮推赏,可见其狂也是有分寸的,其夸也是有尺度的,其耀也是有节制的,分寸、尺度、节制者,礼也。

礼三:诸葛亮对马谡的器重,逐渐突破了理性的边界。很多学者认为街亭之失,诸葛亮应该负主要责任,不无道理。即便如此,领死前的马谡曾写信给诸葛亮,说“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就这一段,足见诸葛亮没白疼马谡,马谡至死守礼,我们怎忍因一败而将他彻底抹黑呢?

“盖棺定论也有商量余地,看来,真不能人云亦云啊。”

(三)读赵云,懂“忠”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孩子们看到赵云这个人物时,是一阵欢呼。这欢呼是对英雄的崇拜,也是对这道题的认同。

只是孩子們疑惑: “为何没将一身都是胆的赵子龙列为勇的代表?”

带着这个问题开展的阅读,视角独特,连家长们也都被深深地激起了好奇,和孩子一起阅读和讨论。

家长1:若作民意测验,常山赵子龙之勇,一定高票。之所以如此深得民心,源于他的忠。

家长2:追随刘备之前,赵云的德操是干净的。

家长3:势危不附袁绍,没问题;合情合理离开公孙瓒,没问题。

对赵子龙忠勇的表述,孩子们是积极的:

生甲:从刘备创业,攻城略地的功勋暂不表,常胜将军的美名暂不论。只长坂坡一役,单骑救阿斗、甘夫人,便挣下了舍身之忠,铁血之忠,危难之忠。

生乙:一年后,江边夺禅,再现留守之忠、护主之忠、急智之忠。

生丙:当赵云去世时,最没心没肺的后主刘禅也颁旨称颂“赖恃忠顺,济于危险”,许之为元勋。

老师说:之所以没将“一身都是胆”的赵子龙列为勇代表,是因为他的忠更具有摄人心魄的悲剧力量。在那个三姓四姓五姓家奴层出不穷的乱世,尤为楷模。

(四)徐庶(孝)、费祎(仁)、姜维(智)、鲁肃(信)、马超(勇)

孩子们对每一个人物一一讨论、一一思考,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却有了对文化、对成长共有的获得。经过过滤提炼的诸葛亮和他的朋友圈,被培育为我们的“重要他人”。这种全程亲历的思维培养、意识成长、文化收获,可谓深度熏陶。熏陶是一种持续映射,艺术工作坊是我们的一个映射口,实现大美育的重要切口。

二、定技能、傳民艺,深入剪纸味

作为国务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中国剪纸,其民族性之悠久,其民俗味之浓厚,其民间性之丰富,令人回味。

武侯区艺术工作坊“诸葛亮的朋友圈”,选择了剪纸这一民间艺术作为载体,这是工作坊美术本体的立足点,是在民间技能传承中各种探索的出发点。我们在技法训练、形式类衍、风格尝试、材料拓展之外,放眼界,豁心胸,特有所注重。

三、创新意、呈美画,引入混搭味

三个学校的美术各有特色,当剪纸与各自学校的美术特色结合起来时,就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技能的传承,而是各种传统技能的融合与创新。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蜡染久负盛名,孩子们将蜡染的染色技法创新地运用于三国人物剪纸上,以滤纸、点染相结合,仿制出蜡染的蓝白效果,在斑驳的纹饰里,千古之勇的马超、单骑救主的赵云带着战场的撕裂感扑面而来。(图3、图4)

红专西路小学的孩子们,用剪纸的撕刻技法,在一幅幅连环画中,讲述了被曹操“俘庶母以挟庶”、放弃逐鹿天下的机会、 “走马荐诸葛”的忠孝难两全的徐庶的义无反顾,以及“和为天下”的谯周前前后后的无奈。(图5、图6)

双楠实验中学的初中生们,认定了能让诸葛亮吃败仗的姜维其天才级的早熟智慧,足以担当“智”这一代表,他们将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的书法和剪纸技法结合起来,只想让观者见证姜维的文化智慧,当属顶配版的文武双全;而与诸葛亮并列“蜀汉四相”的费祎,他的宽厚之仁、远志之仁、正大之仁、顺笃之仁、匡救之仁、天下之仁、汗青之仁,如此“大仁”之人,且用唐卡的中心构图法,以人物为中心,上下左右展开故事情节,并用艳丽的主观色敷底以衬托人物。(图7至图10)

四、享生活、美育人,注入生活味

一切艺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剪纸不仅有时间的重量,还有生命的花朵;剪纸既是对传统深沉的守望,也是对当下鲜活的抚摸;剪纸不只是遗产,还可以是时尚。孩子们的剪纸作品被应用于服装、抱枕、手机壳、团扇、蜡烛、灯箱。于是,学习剪纸的过程,就成为加持想象力、加持爱、加持获得感的过程。

五、说三国、学刻画,体会生长味

作为美术工作坊,都有活动体验的过程,孩子们在现场能够观看到每个工作坊的日常教学过程,体验到各个工作坊的美术活动,感受到各个工作坊的艺术特色。

在武侯区艺术工作坊的活动现场,这样的互动活动不仅仅体现在观看作品、体验制作上,还可通过扫描工作坊的二维码,去认真地品读工作坊的孩子们对三国人物的认识与思辨的过程,通过剪刻纸扇上诸葛亮的形象、写下观看体验的感受、谈谈对诸葛亮朋友们的了解等一系列现场体验,引导参与工作坊活动的孩子们进入对三国文化的了解、探究中,引领他们进入到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中,使思考带动眼看、手动,使艺术活动的体验有了教育的生长味。

(一)品读理解

通过扫描工作坊的二维码,认真阅读工作坊的孩子们在品读三国的过程中,对三国故事、三国人物的讨论、思考,孩子们在阅读中萌发思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感受文化的厚度、思维的多样,从而以文化人。

(二)剪刻表现

武侯工作坊的美术技能体验活动是撕刻纸扇上的诸葛亮,孩子们在细致、认真的撕刻过程中,学会了撕刻的技法,也获得了一把艺术味浓厚的纸扇,让美走进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体会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从而以美育人。

(三)畅谈感受

在近一个小时的体验活动中,孩子们抛弃了走马观花的欣赏、匆匆而就的体验,静下心来细读、慢做,便有了许多的感想侃侃而谈,写一写、说一说,每一位从武侯工作坊走出去的体验者,都感受到了一次美育对生命直觉的引导、对思想的浸润,从而树起文化的自信。

不一样的体验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与成长,这样的工作坊体验着眼处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文化的潜移默化、思想的重启、灵魂的唤醒,使孩子在美育中得到成长。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艺释武侯——诸葛亮的朋友圈”作为武侯区剪纸工作坊近期的主题创作项目,既是重新发现朋友般的诸葛亮,也是重估传统剪纸的现实价值,更是打开艺术工作坊的教育可能,以艺术的方式,以文化的引领,以核心素养育人的独一视角,创造性阐释武侯,阐释武侯孩子的阳光成长,阐释武侯教育的内涵发展道路。

推荐访问:朋友圈 艺释武侯 诸葛亮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