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思想汇报 >

浅议我国水安全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和措施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水安全问题事关重大,不仅是资源环境安全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通过对水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形成水安全问题主要原因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水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水安全;面临问题;形成原因;措施和对策

1.水安全面临的问题

1.1 水灾害严重

1.1.1 洪涝、干旱灾害

近年来我国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地区分布差异性极大,南方洪涝,北方干旱这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基本特点。

1.1.2 水土流失严重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我国每年平均损失耕地100多万亩,流失土壤50多亿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河湖泥沙淤积,加剧了洪、旱和风沙灾害。

1.1.3 水体污染加重

我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2/3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还有大量的未达标处理的废水被偷排、漏排,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大量流失,污染长期累积,使水环境日趋恶化。

1.2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中国人口每年净增约1500万,经济和消费水平几年翻一番,对水量需求越来越大。人口的增长不仅增加对水的需求,而且增加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对水的有效利用会带来负面影响。

1.3 废污水排放量大,处理率低

全国年排污水的80%未经处理,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严重污染。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目前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缓慢,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1/3正常运行,1/3低负荷运行,1/3开开停停甚至根本不能运行。

1.4 饮用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一些地区饮水存在水质严重不达标、供水保证率低。相当一部分城市水源污染严重,威胁到饮水水质。当前饮水水质带来的危害,已严重影响人的生命健康。

1.5 水利工程老化失修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当时对自然规律认识不足,未完全按经济规律和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工程设计标准普遍偏低,再加上重骨干、轻配套,重建设、轻管理。因此,许多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差、尾工大、设备老化失修、管理水平低,运行状态不良,至今没有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

2.形成水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水安全问题除受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影响外,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2.1 水安全意识淡薄

水资源不仅仅是一个环境和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但由于人们的水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对水安全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没有注重节约保护水资源,未完全按自然经济社会客观规律办事,只顾肆意开发掠夺水资源,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水安全问题。

2.2 长期开发利用不当导致水体污染与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加上对水资源管理不善,使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的水质受到重大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盲目开恳土地,围湖造田,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草地植被,过度放牧,致使草地退化,开恳草场为耕地,促使沙化速度加快,消减了植被涵养水资源能力,减少了地面可供蒸发水源,改变了径流形成的时空分布,破坏了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的自然正常循环,使水资源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加剧了洪涝水旱灾害的发生和水体污染。

2.3 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在水资源管理立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制定了专门的《水污染防治法》、《水法》,及一些其他的水资源法律法规。但这些有关水资源管理和水体保护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之间及与其他资源生态方面的法律缺乏有机的联系。水资源是与其他自然资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可以影响到与之相关的资源的利用,同时,其他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引起水资源的连锁式的破坏。因而,互不相连的资源保护法不仅不能很好地保护某一专门资源,其拼凑起来的整体也不能从根本上对整个资源作为一个系统起到有效的保护。因此,必须有一部关于资源整体的系统的资源管理立法。

3.解决水安全的对策及措施

3.1 以人为本,转变观念,严格按自然经济社会规律办事

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大力提高全社会的水安全意识,转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形成爱水、节水、保水的良好社会环境,以人水和谐的新理念统领整个水利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严格遵守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3.2 进一步完善大江大河的防洪减灾体系。

要不断完善防洪抗旱的工程和非工程体系,构建高标准的城市防洪排涝饮水体系,建成全面的防洪减灾体系,抓紧开展全国洪水风险区划分析和划分流域洪水风险区域工作,并公之于众,提高公众的水患意识、自身避险意识,建立防洪抗旱、救灾及灾后重建机制。

3.3 建设维护良好的水环境和生态系统

以解决水问题为先导,将水利发展与粮食生产、消除贫困、生态保护等紧密结合起来。重视生态与水的密切关系,对生态问题严重的河流流域,采取节水、防污、调水等措施予以修复,涵养水资源;有计划的进行湿地补水,保护湿地。在地下水超采区,采取封井、限采等措施,保护地下水。对于水土流失等生态脆弱地区,注重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实行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禁柴等措施;同时,解决好生态修复区人口的粮食问题、经济发展和脱贫等问题,为实施自然修复创造条件。在严重水土流失区,修建淤地坝工程,拦蓄泥沙,淤地种粮,发展经济;在牧区搞好牧区水利建设,发展灌溉饲草料地,对天然草原实行禁牧、轮牧、休牧,保护和恢复草原;在水力资源丰富的山区,积极发展小水电,使农民能够解决能源问题,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3.4 大力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应对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要通过管理制度建设和变革,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及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与合理的水价体系,建立起鼓励节水减污、高效用水的激励机制,有效抑制低效用水和水污染严重的用水需求,加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广泛采用节约用水的技术、设备、工艺和标准,极大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农业、工业、城市用水效率达到同类地区和国家的先进水平,对水资源的总体消耗降低到最低水平。

3.5 加强水危机管理

水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水环境系统受到人类活动的日益严重的影响,水危机日益显现,水危机管理包括洪水危机管理、枯水危机管理、水环境危机管理和水生态危机管理。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大力提高全社会的水危机意识,切实加强安全生产,防止人为造成的水危机,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的原则,建立健全全社会以防为主,防、控、治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制和应急应变机制。

推荐访问:对策 面临 措施 我国 解决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