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思想汇报 >

幼儿园游戏教学和“小学化”教学的对比思考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

通过对农村重点高中教师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分析,揭示出农村重点高中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里健康问题。同时,对其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进行探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教师的自我认知意识、提高教师自我专业发展能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辅导策略。

【关 键 词】农村;重点高中;教师;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136-03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方针,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门对中小学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干预力度增大。然而,由于农村各种现实的原因,对农村重点高中教师心理健康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高度重视研究和解决农村重点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培养身心健康的青少年一代的迫切需要,更是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最近,笔者以四川名山区第一中学等农村重点高中教师为研究对象,经过问卷测试发现,农村重点高中教师心理状况从总体上讲是积极的,教师经常或有时感到自己的状态非常好和很健康的比例达到了81.33%;对任务的完成感到满意的比例占到了94.67%。但部分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不平衡、焦虑、情绪失调等方面。农村重点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在人际关系、适应性、抑郁、敌对、偏执、躯体化方面女教师与男教师差异不显著。女教师在心理不平衡、心理承受力、情绪失调这几个方面显著高于男教师;男教师的躯体化、偏执水平高于女教师;低学历教师在焦虑方面明显高于高学历教师;中级以下教师的心理承受力、焦虑、抑郁、偏执的水平比中级教师与高级教师要高;语文教师和英语教师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情绪化方面明显高于其他学科教师;班主任教师在躯体化、焦虑方面明显高于非班主任教师;非高考学科教师在心理不平衡、敌对方面明显高于高考学科教师。

二、影响农村重点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1. 升学压力的影响。生源差,升学压力大,任务繁重是造成农村重点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地方教育部门每年都有一定的升学指标,升学率高的学校和教师将获得奖励,考上北大、清华等名牌高校的学生也将获得较高的奖励。而生源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升学考试,由于大量优生流失,要使农村重点高中能够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花大力气提高教学质量。于是,学校只能实行高压政策,给每个班下达升学指标,给每门课下达双入围率,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升学的压力不仅加剧了校与校之间的竞争,还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竞争与矛盾,学校几乎把一切时间都安排来上课。调查发现,农村重点高中大部分教师的工作量超标,约20%的教师工作量严重超标,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班务工作使农村重点高中教师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在升学竞争下,社会对教育和教师的期望变得格外沉重,同时也转化为学校和教师的自我期待,这种期望使许多农村重点高中教师产生了较大焦虑感,从而导致相应的心理问题。

2. 学历提升、科研成果考核,使教师心理负担加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中学教师也面临较大的科研压力。由于农村重点高中还存在晋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发展压力,地方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行政按照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考核指标对教师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要求,其中学历提升和科研成果指标给教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可是,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无暇顾及科研和培训。60%的青年教师认为,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和发表论文有较大的经济压力和时间压力。还有约20%的教师感到读书、搞科研太累人,身体不适。约2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科研素质太差,写不出论文。由此,给教师们造成了较大的焦虑感。

3. 教师职业特点的影响。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教育工作目标的高要求,决定了教师心理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之下;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师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自我修养和师表形象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知识广博,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凡此种种都说明,教师职业本身就承载了相应的心理负荷,客观上造成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比一般人群严重的状况。

4. 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欠缺。缺乏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是农村重点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内部原因。一方面,教师的职业角色认识误区导致职业心理承受能力差;另一方面,农村重点高中教师缺乏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受后工业文明的效率、效益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职业角色认识上走入了一个误区:教师成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致富的敲门砖,教师的价值取向功利化严重,许多教师只是知识的“兜售者”;“一桶水”型的教师,不愿充电,倚老卖老,教育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报个名,拿个结业证或文凭,急功近利,只是为了应付考核和评职称,不注重创新性和发展性,耗时耗钱,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却得不到真正的提高,与新课改所要求的学者型、研究型教师的期望值相差甚远。由此,在学习压力、考试压力、科研压力过大时,部分教师便产生恐慌的心态、对抗情绪,还有极少数出现强迫症,长期压抑导致心理障碍。

5. 深化教育改革的影响。绩效工资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和实施,农村重点高中教师工资随岗位和教学质量变化而浮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农村重点高中教师焦虑、担忧、甚至恐惧等心理压力产生的重要原因。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平等的“对话者”、“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师德修养,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与较强的教育研究和实践能力,特别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些教育理念陈旧、专业技术水平低、教科研能力不强、学历低、职称低的教师往往很难适应新课改的高要求,难免心里失衡、担心、焦虑、恐惧。

6. 不健全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调查发现,一元化的评价机制是不健全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是造成农村重点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主要表现:把对教师教学效能的考核当作教师的全部价值评判,把对考试的“量化”考核作为对教师绩效考核的唯一标准,把教师本质的内涵的评价仅当做事实判断。第一,评价内容一元化,对教师的评价只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考评,不重视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工作量的考核,不重视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健康心理的培养。目前,学生高考成绩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中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也是农村重点高中教师的生命线,这种评价理念落实到各个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时被扩大化。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教师年度考核和高考奖发放、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而科研能力和科研成绩基本与之无关。第二,教学实效的考评不管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一刀切的现象严重。如,文科、理科一个标准,此外,由于评价偏重于高考成绩,因此,非高考学科教师每学期拿不到教学目标考核奖,高考奖也很少,心理极不平衡。总之,由于教师评价机制的不完善给农村重点高中部分教师心理造成了不平衡,甚至偏执、敌对等心理健康问题。

7. 教师个体发展空间有限。教师个体职业发展尤其是职称晋升的限制,使不少农村重点高中教师感觉无能为力。调查结果表明:农村重点高中80%以上的教师认为晋职最大的障碍是指标太少,只有近30%的教师认为是自己实力太差。教师的“发展空间”是造成35~45 岁的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相对于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来说,35~45岁的青年教师正面临着一个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年龄问题。35~45 岁这个年龄段的农村重点高中青年教师绝大多数刚刚评上中学一级职称,却不再是学校重点培养的对象,这部分教师发展空间极小,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职业倦怠心理严重。

由于内外环境的不和谐,导致农村重点高中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使教师在职业意识、创新意识、价值定位诸方面都处于停滞状态,工作满足于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重点高的快速发展。

三、农村重点高中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策略

针对以上农村重点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促进教职工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探究,把握农村重点高中教师的特征,以人为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大投入,拓展教师发展的空间,促进教师身心和谐发展,才能更好地提高农村重点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农村重点高中优质发展,快速发展。

1. 开展可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可是对教师尤其是农村重点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却不够重视甚至忽视,因此对农村学生造成一些师源性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培育农村重点高中学生健康的心理,就必须对教师进行可持续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农村信息闭塞,经济文化落后,精神生活单调,再加上农村重点高中的特殊性,教师在城市化进程中难免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农村重点高中广大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如,聘请心理学专家对教职工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测试,建立心理诊断室、交流室、发泄室,学校应配备一定比例的心理学专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交流会,可利用学校广播、大会、电视、校园网站、板报、校刊等渠道宣传、交流、诊治,并及时反馈信息,建立特殊群体和个体的档案袋,并作跟踪调查和研究。其次,应培养教职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自主意识。有心理问题的教职工应主动到心理交流室去咨询,通过个别心理辅导,达到缓减心理压力的效果,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上的心理困惑。

2. 强化教师的自我认知意识、提高教师自我专业发展能力。现代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给农村重点高中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而最大的压力源是教学质量,因此,培育农村重点高中教师健康心理的瓶颈则是加强教师的自我认知意识和专业发展。

教师对自我应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认识,包括角色认知和自我认知。在社会中,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角色。每个教师都应该恰当地判断自己的角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楚并认同自己的角色功能,这是教师角色认知良好的主要表现。作为教师必须明白,身为教师需要奉献精神,不管你愿意与否,这是教师这个职业决定的。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应做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要有“我当为十方人做桥,念悉踏我上度去”的佛的普度众生的精神,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教师胸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才有感染力、辐射力。“只有燃烧自己,才能在学生心中点燃理想之火,塑造优美的心灵。”动物植物尚能无私奉献,教师更应如此,更应有草根、春蚕、树根精神,有红烛精神,只有送人玫瑰,才能手留余香,只有度人才能最终度己,观念至胜,否则,无论你多么法力无边,最终也难脱离患得患失的苦海。

农村重点高中教师应当正确地认识自我,认清自己的优缺点,能对自己的生理、社会地位、心理状况有一个全面而中肯的认识,尤其要认清自己的职业特点及相对固定的职业发展和自我发展目标。教师要学会一些能获得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来缓解、减轻压力对自身的冲击和伤害;放松心情,调整心态,保持良好情绪,消除不良情绪;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拓展信息源,开拓与人交流的畅通渠道;消除不合理想法,强化对社会系统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认识。

培育农村重点高中健康的教师心理,必须强化教师的自我专业素质提升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做研究型教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努力完成考核评价要求,才能从根本上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缓解心理压力,健全心理。

3.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搭建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培育农村重点高中教师良好心理的外部保障。首先,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原动力,要培育良好的教师心理只有树立“创新教育,科研兴教”的文化理念,为农村重点高中教师搭建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提高自己的专业魅力,展示自己生命的价值,艺高人胆大,只有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职业忧虑,并从中获得快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不断深化农村重点高中教师的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其次,学校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教师绩效管理机制。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教研、培训机会,使教师通过边培训,边研究,边实践,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可通过专家引领,校与校,组与组,年级与年级之间的立体互动式交流,案例反思,个性凸显,求异存同等方式来构建属于教师自己的专业实践知识。拓展教师个体发展空间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尤为重要,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平衡教师心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予以重视,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给予相应的空间自由,对于有较突出的科研贡献的人应给予较多的科研经费和奖励,并与职称评定挂钩,也可提高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以拓展农村重点高中教师的发展空间,以科研提升教学,提高教师的心理平衡度。

参考文献:

[1]阮成武.示范性高中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8(12):20-23.

[2]岳理.普通高中心理教师专业角色职能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08(3):29-30

[3]冯莎.高中教师心理契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61-64.

[4]刘亚丽,王瑶.高中骨干教师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心理科学,2008,31(3):729-731.

推荐访问:教学 幼儿园 思考 小学 游戏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