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思想汇报 >

加强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我國正处于社会化转型时期,高校要积极开展大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我国教育规划中已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但我国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高校教育形式已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个性化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个性化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各界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形式,是新时期发展的必然需求。但是,在高校发展过程中,教师的人才培养思想比较传统,阻碍了高校个性化教育的有效开展。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个性化教育的相关内容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高校教育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相应的措施。

一、个性化教育相关内容分析

个性化培养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在分析和了解学生智力、性格、生理、情感、社会背景等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为了实现个性化教育目标,高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来说,高校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不同,根据学生的个性,探索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养模式。与传统教育观不同的是,个性化教育的基础是尊重大学生的不同和特殊性,其主要目标是满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因此,个性化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注重学生在认知领域的发展,而且应该加强对学生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念以及创新意识等的培养。个性教育的本质是有机统一的个体,主要是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整体协调性,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个性指的是个体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具备倾向性心理特点的总称,它具有多层次和多侧面等特点,是由复杂心理特征的独特性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理想等特征,这些特征息息相关,相互联系而构成一个整体,有效地调节并控制人的各种行为。现阶段,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新的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优秀人才必须具备创新能力、时代特色以及个性,从而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合作意识以及危机意识,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敢于超越权威和打破各种定势,有效地整合并利用相关知识和信息,进而提高优秀人才的问题解决能力。除此之外,在知识经济时代,优秀人才的个性化发展是创新的本质要求,其主要是追求独特、有价值的产品活动,是彰显人类自由和个性的过程。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将成为追求个性发展的人才。

三、创新教育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意义

教育决定着学生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个性的发展方向,这就使得遗传、环境以及教育成为决定人类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的环境和教育是主要因素。学生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基础阶段,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个性作为学生阶段的重要内容,明确个性发展与个人主义、自由化的界限,将学生个性发展建立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同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民族的、国家的、社会的主体个性。

除此之外,现阶段我国已经全面启动现代化教育模式,个性发展逐渐成为教育创新的关键内容,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自由意识和个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教育创新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在新时期的教育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现代化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优势,将其培养成具备进取意识、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重要价值,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个性教育的发展中,教师应该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我国高校个性化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开展个性教育的指导者、教育骨干人物,而任课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比较差,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往往只是将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无法充分掌握创新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高校个性教育的教师缺乏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无法建立高素质的个性教育教学队伍。由于任课教师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个性教育,无法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导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比较差。

(二)缺乏创新的个性化教育理念

现阶段,我国高校个性化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体现在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中,但很多高校的个性化教育理念有待更新,且部分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往往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很少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且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较差。同时,很多高校虽然已建设创业基地和孵化基地,但缺乏相关方面的资金投入,导致这些基地无法充分发挥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三)个性化教育的政策针对性不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部门针对高校个性化教育制定了相关优惠激励政策,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仍缺乏完善的大学生个性教育激励政策制度,且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针对性较差,无法充分发挥出政府部门的指导作用。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的创新激励政策还不够明确。

五、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化措施

(一)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高校应该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教育活动,并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学生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工作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除此之外,高校应该充分掌握企业对优秀人才的要求,并将其融入实际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后期能够迅速适应工作要求,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员。

(二)选修课的课程设置

在选修课程设置方面,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选修课程的人数等,决定选修课的设置情况。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进行设置,并融入品德和情操等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民航类交通管理专业选修课设置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飞行力学、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等飞行控制领域基础理论和基本应用技术的特色课程,并开设多门选修课程供愿意深入学习的学生选择。除此之外,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个性化教育,降低必修课学分要求,增加选修课学分,增设大量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全面型人才

高校在开展个性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并从工作实际情况出发,向学生讲授抽象的理论知识,且还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航空航天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高校应该在学生入校初级阶段引导学生掌握航空航天理论知识,在后期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和行业发展的融合,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高校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开展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模式,融合国内外优秀的教学资源,实现各个学科的融合和发展,并在多团队协作、多种技术集成的基础上,实现科研的协同发展,建立并完善航空航天特色人才、高级人才培养模式,组建创新实践基地,培养专业的航空航天特色人才。

(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并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集中实践环节开展实验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安排学生独立查阅相关资料,完成硬件方案设计,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归纳总结和自我表达。同时,高校应该积极安排各个专业的指导教师组织大学生参与到实验室创新工作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竞赛,并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通过相关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如民航概论、航空公司运行管理等,设置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个性教育模式有待完善,个性教育的相关政策缺乏针对性,无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支持,且相关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特色。因此,高校应该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树立创新理念,增强政策的系统性和可行性,为学生创造学习氛围濃厚的创新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华,赵文强.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个性教育”[J].物理通报,2018(A01):14-15.

[2]郅庭瑾,尚伟伟.个性化教育实践概况与未来发展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6(06):53-57.

[3]唐晓恬.教育管理中大学生个性发展教育的反思及途径[J].赤子(上中旬),2015(05):201.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个性化 强大 创新 学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