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

一封家书与一历史片段

作者:jkyxc 浏览数: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再次唤起了中国人民对非洲的情谊。前不久,编辑部收到一封兄弟间的往来书信,书信的捐献人叫刘士彦,他送来30年前他参加援非的哥哥刘希正在坦桑尼亚写给他的家信。那是一段充满着丰富情感的鲜活记忆。刘士彦说:“30多年来,无论生活道路如何艰难,我总会把这封漂洋过海、风尘朴朴的家书格外珍藏,因为她不仅寄来手足兄弟情,更是中非友好的象征,无疑她是一段历史的真实缩影。”

许多人都知道被称为中非友谊之碑的坦赞铁路,那是中国援建非洲的最大项目,从1968年开始,经历了两年的勘测、考察、设计,五年的施工,中国总共派出了56000人次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但人们可能不知道,当时我国对坦桑尼亚还有其他援建项目。刚刚卸任河南省漯河市政协主席的刘希正就曾参加援建坦桑尼亚工农技术学校的工作。在坦桑尼亚,他亲身感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对我国的友好,特别是人民群众,小的几岁孩子都会用中国话说:您好!他们的学生都会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和《东方红》等歌曲,毛泽东思想在这里已有深刻的影响,考案组来后就受到坦桑尼亚第一副总统卡鲁姆接见。我国在坦桑尼亚有好几个项目,有工厂、农场、电台、印刷厂等,他们的军队亦受我国专家培训。当地群众非常感谢中国对他们的援助”。

一位曾驻坦桑尼亚的外交官回忆道:那时我们国家底子薄,还不富裕,在“全心全意为世界人民服务”的教导下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启航了三艘远洋客轮,穿梭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常年往返于中国与非洲大陆之间。中国援助非洲的代价是巨大的,也是真诚的。当然,受援国经济落后,消费水平低,许多的援助项目经济效益不理想,某些方面影响了援助项目的再扩大再投入,但受到了非洲各国人民的广泛赞誉,赢得了更多的朋友,为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奠定了基础,其意义深远。

一封书信让一名普通中国人拾起对非洲的片片情感,而他又是千千万万曾经参与援非工作的普通中国人的一员。

中非友好关系是中非老一代领导人亲手培育起来的。迄今,非洲53个国家中已有48个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今年4月和6月,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相继访非,双边关系全面、健康地进一步向前发展。北京峰会进一步增进了中非领导人之间的友谊,推动了中非友好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全面发展。

一封信,一些历史片段,可以说,中非友谊凝聚了双方人民和领导人的心血和智慧。

推荐访问:家书 一封 片段 历史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