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

月球背面之谜

作者:jkyxc 浏览数:

月球是人类眼中最大、最美丽、最神秘、传说最多的天体,因为它距离我们地球最近,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古往今来人们对它的观察最多。月球体积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4。由于月球自转的速度与它绕地球公转的速度恰好相同(地球和月球之间的潮汐力有效地使月球的自转减缓),使得月球总是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月球的另一面,也就是月球的背面,人类始终不能完全看见,因此觉得更为神秘。

月球背面的一组最早的照片,是由苏联的“月球3号”探测器于1959年10月7日,在飞过月球背面时发回的29祯图像,覆盖了月球背面70%的面积。获得这些图像后,苏联天文学家对月球背面的地貌进行了命名。2007年5月15日经过科学家的精细处理,最终得到苏联探测器40年前拍摄的月球照片。它首次揭示了鲜为人知的月球背面之谜,开启了月球探索史上又一宏伟篇章。人类直到1968年执行“阿波罗8号”环绕月球任务时,才第一次直接用肉眼看见了月球背面的景象。

与月球正面不同,月球背面只有相对较少的月海。背面地形的显著特点是具有一大堆起伏不平的撞击坑(环形山),其中南极-艾特肯(Aitken)盆地,就位于月球的背面,接近南极,是一个巨大的盆地,有月球上最大的环形山,直径约2500千米,约为月球直径的70%。

以前人们常把月球背面与UFO挂钩,传说曾到月球考察的以阿姆斯特朗为首的美国12位航天员都说在月球上看到远方(在月球正面和背面的交界处)出现奇异的建筑、未见过的设备和外星人。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我们对月球背面认识依然很少。自从月球探测器拍到月球背面照片后,这些传说都不攻而破。人类首度亲眼看见月球背面是在1968年的“阿波罗8号”任务,宇航员威廉·安德斯的描述如下:“背面看起来像我在孩提时玩过一段时间的沙堆,它们全都被翻起来,没有边界,只是一些碰撞痕和坑洞。”从此之后,从“阿波罗8号”和“阿波罗10号”一直到“阿波罗17号”的所有宇航员都曾看过月球的背面,并且拍回了许多照片。根据“嫦娥二号”拍摄的图像制作的7米分辨率的全月图,月球背面到处都是大小不一的撞击坑,月海相对较少。

因为月球背面受到遮蔽而接收不到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传输,尚没有任何国家的月球探测器真正降落到月球背面进行科学考察。所以,对月球背面取样考察绝对具有重大的科考价值。如果我们中国能够做到这一点,在世界探月史上将是一次重大突破。

这个机遇已降临到我国探月工程三期上。2014年11月1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的服务舱,在护送返回舱安返地面之后,还有足够的能量执行拓展试验任务。而且到2015年初,已经完成了飞赴地月L2点(飞行器处在这样的点将非常稳定),绕地月L2点旋转三圈,再次进入环月圆轨道,实现距月面200千米环月圆轨道飞行,为“嫦娥五号”探测器任务关键——飞控技术进行先期试验验证。

“嫦娥五号”探测器的基本探月任务是进入环月轨道,分离落月,取样上升,交会对接,样品转移,与上升器分离,返回地球。那么它与目前“飞赴地月L2点,绕地月L2三圈”的试验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可以肯定的是,“嫦娥五号”探测器T1服务舱的扩展任务已与飞赴地月L2点的飞控技术挂上了钩,这就强烈暗示了“嫦娥五号”探测器任务可能已经发生重大的变化:“嫦娥五号或六号”探测器的首选取样点由月球正面改变为月球背面。

让我们大胆畅想一下,届时,当“嫦娥五号或六号”探测器发射时,探测器的第一组合体(轨道舱-返回舱)将首先前往地月L2点,为探测器的第二组合体(着陆器-上升器)提供中继控制服务。然后第一组合体返回环月轨道等待上升器的到来。由于地月L2点直接面对月球背面,距离月球背面较近,使得返回环月轨道相对便捷。最后,轨道舱-返回舱与上升器实现交会、对接再分离,达到月壤样品的转移和安全返回地面的目的。实际上根据T1服务舱后续扩展任务的飞行轨道,我们已可初步勾勒出“嫦娥五号或六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大致着陆点和任务时长。

目前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的服务舱的拓展任务,为“嫦娥五号或六号”探测器探月任务的最终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期待“嫦娥五号或六号”探测器从月球背面返回地球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推荐访问:月球 之谜 背面

相关文章:

Top